hi,我是小李,今天是我努力写作💪不上班的第 142 天。希望我的文字可以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观察:)
姜萍的调查结果出来了,是作弊。
情况通报写得很模糊,只说姜萍的老师王某给姜萍提供了帮助,但帮助到什么程度,没写。
对王某的处罚也比较轻,取消评优资格。
毕竟只是一家企业举办的一个民间比赛,这波处罚算是重拿轻放了。
一个线上提交答案的数学竞赛,作弊的空间太大了。
这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多质疑。
但那时的媒体陷入“中专生力压清北生”的励志狂欢中,反而是那些质疑的声音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别说,说就是看不起俺们中专生,见不得俺们中专生好。
尤其当这个中专生还是个女孩子,以后谁还敢说数学是女生的弱势学科?
几个月过去了,官方通告出来了,事件反转了,中专生又破防了,这是第二次。
第一次破防是在姜萍的新闻刚刚出来时,家长们纷纷把姜萍的视频转到家族群,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中专也出奇迹,孩子啊,你要继续努力。
小李在群里根本不敢吱声儿。人比人,气死人。沉默是俺们中专生那晚的康桥。
现在事件反转了,中专生还是破防了。为啥?这说明,数学没有奇迹,中专生在学术方面打败清北生的可能性为零。
哪有那么多扫地僧,俺们读的是中专,不是佛门。
啊,难道我这辈子注定要被学历压一头吗?
不开玩笑,这件事从头到尾,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组委会负主要责任,总想搞个大新闻,看到是一个中专生打败了清北生,榜上有名,还没具体核实情况,就迫不及待地拍视频、搞新闻、炒作,以为是天才横空出世,结果搞了一地鸡毛。
事出反常必有妖,邪乎到家必有鬼。举办方不光不捉鬼,还要暗中捣鬼。
无奈大众就喜欢看这种民科打败正规军的故事,满足爽文幻想,今朝势必将清北生拉下神坛!
音乐没有国界,数学不分学历。天才就是可以横扫一切世俗的标准,打破常规,石头缝里蹦出一个旷世奇才。
这一类故事是非常有市场的。
麦家就写过一本书叫《解密》,讲的就是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
作家为了体现出男主的天才,是这么写的,男主在没有经受任何数学训练的情况下,靠自己“研发”出了......
等等。
你以为是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吗?
不,是乘法口诀表。
牛逼吧?
这就是文科生发挥了全部的想象力,想象出来的一个数学天才应该有的样子。
但哪怕是小说,为了故事合理,都要把这个数学天才安排到校长家里接受全方位的学术熏陶,再给他安排一个数学教学大师,手把手教学。
这说明什么,说明“学阀”是存在的。
古人说,书香门第,书香只是其次,门第才是关键。数学圈也是一个圈,要出圈,是需要圈内人士托举的。
姜萍也有人托举,是她的老师,王某。但托举是要你手把手教学,而不是手把手做题啊。
事实证明,数学没有捷径和奇迹。
天才是有的,像韦东奕那种,但前提是他也要在顶尖学分接受正统的学术训练。翻开韦东奕的家世,父母都是大学老师。这位也是有家世的。
很遗憾,艺术圈和学术圈几乎是没有纯粹的草根的。
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比大熊猫还要稀罕。梵高算一个,所以梵高年纪轻轻就死了,死前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成名。就这,梵高的弟弟还是巴黎的画商,半只脚就踏在艺术圈里。
搞学术有点像养蛊,非得是童子功,从小在知识的海洋里游着,身边时时有前人之路,再加上天赋异禀,才可能摸到一块礁石靠岸。
而绝大部分中专生的原生家庭里,很有可能搜不出来 10 本课外书,这就是差距。
有人说,你这篇文章里充斥着对中专生的偏见。
我想说,姜萍事件本身就是国人“学历焦虑”的一种投射,否则这件事根本就不会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
学历焦虑的背后是学历自卑,当低学历在由高学历制霸的学术领域打败了高学历,这种自卑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和释放。
就像 985 毕业的小李去公司上班,被中专学历的同事阴阳说,哟,你一个 985 不还是跟我们这些中专生在一个公司上班吗?
他不说,我不知道他学历低。但他说了,我知道了,他还素质低。
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是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的。表明上对学历不屑一顾,私底下猛猛鸡娃。这就是现实。
放过姜萍吧,当初她能在知道全部实情的情况下,依旧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表现得落落大方,她就不是一般人。
拼学历不如拼演技。
她不应该参加数学比赛,太容易人设崩塌了。
她应该去竞选美国总统,像特朗普一样,满嘴谎言,但越塌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