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带孩子,孩子跟婆婆亲近,当妈的意识到自己受了冷落,并且疑心婆婆是有意在跟自己抢孩子。
自己生的孩子却不跟自己亲,眼看着孩子只认奶奶不认妈,当妈的心里不是滋味。内心深处不禁萌生出了不想要孩子的想法,正式拉响与婆婆抢孩子的“战争”。
这究竟是“护崽”,还是“雌竞”?如何应对孩子跟自己不亲的情况?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护崽心理很正常,要正视它,但不要放大它。
猫狗闻到幼崽身上有陌生人的味道都会遗弃崽,人会护崽太正常了。
妈妈刚生下孩子,会被激素影响,就像来大姨妈时脾气不好,生病时不想动,特别想吃某一样东西的感受是一样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本人无法控制。
但要注意,无法控制不等于放任。
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被激素控制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要让理性重新夺回对意识的自主权,先做好情绪管理。
在此之前,尽量不要把矛盾扩大化,不要急于把矛头对准婆婆,或其他任何人。
既然是受到激素的影响,那么妈妈认为“婆婆是有意在跟自己抢孩子”的判断,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至少把情况夸大了。
这个时候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比如发帖人所说的,喂完奶后,婆婆马上把孩子接过去逗孩子,是为了“给孩子营造出一副她才是喂奶的人的假象”,就属于是过度解读了。
且不说婆婆有没有这么多心思,就说吃奶的婴儿能注意到这些吗?
而且,婆婆的行为完全可以有另外一个解读,就是看到宝宝喝到奶了,吃饱了,心里高兴,忍不住逗一逗孩子,这分明就是爱的表现。
妈妈一定要警惕,自己是在和激素作战、和情绪作战,而不是在和帮自己带小孩的婆婆作战。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敌我不分”,千万不要上了激素的当,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假如婆婆是有意让孩子跟自己最亲,怎么办?
不可否认,带孩子的婆婆和生孩子的妈妈之间,会产生一种竞争孩子的心理,不是说婆婆故意这么做,而是会下意识地希望孩子和自己最亲,从而在一些小事上表现出来。
俗话说,养恩大于生恩。
刚出生的孩子是最难带的,吃喝拉撒都要管,007全天候照顾,还是时刻注意小孩不要生病,万一生病了全靠大人及时察觉、及时送医,随时悬着一颗心。
别看小孩子萌萌的很可爱,带小孩却是一个折磨人的工作。
婆婆希望小孩跟自己亲,不过是得到一些情感上的慰藉和补偿,比如婆婆抱小孩不哭,其他人一抱就哭,婆婆因此得到一点成就感,跟她付出的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婆婆带小孩,帮妈妈分担了带娃压力,让妈妈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或工作,同时让孩子的情感需求能被第一时间满足到,总体而言,这都是好事啊。
切忌弄巧成拙。
除非是有明显的恶意带娃的情况,比如看到某些帖子说,有的老人会教小朋友说,妈妈出去赚钱不给你花,不爱你了都不陪你玩这类话。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是抢着抱孩子那么简单了。而是要认真地评估这样的老人是否适合带小孩,搞清楚老人为什么要在孩子面前抹黑妈妈的形象。
沟通之后还不改变的情况下,说明老人根本就不适合带孩子,造谣生事不仅会离间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的人格树立造成误导,妈妈这时就要另做打算了,而不仅仅是纠结孩子跟自己亲不亲的问题。
第三,妈妈其实不必过度在意孩子跟自己亲不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