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婆婆不懈努力,宝宝认母终于认成她了”

文摘   2024-12-16 15:30   四川  

婆婆带孩子,孩子跟婆婆亲近,当妈的意识到自己受了冷落,并且疑心婆婆是有意在跟自己抢孩子。

自己生的孩子却不跟自己亲,眼看着孩子只认奶奶不认妈,当妈的心里不是滋味。内心深处不禁萌生出了不想要孩子的想法,正式拉响与婆婆抢孩子的“战争”。

这究竟是“护崽”,还是“雌竞”?如何应对孩子跟自己不亲的情况?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护崽心理很正常,要正视它,但不要放大它。

猫狗闻到幼崽身上有陌生人的味道都会遗弃崽,人会护崽太正常了。

妈妈刚生下孩子,会被激素影响,就像来大姨妈时脾气不好,生病时不想动,特别想吃某一样东西的感受是一样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本人无法控制。

但要注意,无法控制不等于放任。

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被激素控制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要让理性重新夺回对意识的自主权,先做好情绪管理。

在此之前,尽量不要把矛盾扩大化,不要急于把矛头对准婆婆,或其他任何人。

既然是受到激素的影响,那么妈妈认为“婆婆是有意在跟自己抢孩子”的判断,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至少把情况夸大了。

这个时候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比如发帖人所说的,喂完奶后,婆婆马上把孩子接过去逗孩子,是为了“给孩子营造出一副她才是喂奶的人的假象”,就属于是过度解读了。

且不说婆婆有没有这么多心思,就说吃奶的婴儿能注意到这些吗?

而且,婆婆的行为完全可以有另外一个解读,就是看到宝宝喝到奶了,吃饱了,心里高兴,忍不住逗一逗孩子,这分明就是爱的表现。

妈妈一定要警惕,自己是在和激素作战、和情绪作战,而不是在和帮自己带小孩的婆婆作战。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敌我不分”,千万不要上了激素的当,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假如婆婆是有意让孩子跟自己最亲,怎么办?

不可否认,带孩子的婆婆和生孩子的妈妈之间,会产生一种竞争孩子的心理,不是说婆婆故意这么做,而是会下意识地希望孩子和自己最亲,从而在一些小事上表现出来。

俗话说,养恩大于生恩。

刚出生的孩子是最难带的,吃喝拉撒都要管,007全天候照顾,还是时刻注意小孩不要生病,万一生病了全靠大人及时察觉、及时送医,随时悬着一颗心。

别看小孩子萌萌的很可爱,带小孩却是一个折磨人的工作。

婆婆希望小孩跟自己亲,不过是得到一些情感上的慰藉和补偿,比如婆婆抱小孩不哭,其他人一抱就哭,婆婆因此得到一点成就感,跟她付出的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婆婆带小孩,帮妈妈分担了带娃压力,让妈妈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或工作,同时让孩子的情感需求能被第一时间满足到,总体而言,这都是好事啊。

切忌弄巧成拙。

除非是有明显的恶意带娃的情况,比如看到某些帖子说,有的老人会教小朋友说,妈妈出去赚钱不给你花,不爱你了都不陪你玩这类话。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是抢着抱孩子那么简单了。而是要认真地评估这样的老人是否适合带小孩,搞清楚老人为什么要在孩子面前抹黑妈妈的形象。

沟通之后还不改变的情况下,说明老人根本就不适合带孩子,造谣生事不仅会离间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的人格树立造成误导,妈妈这时就要另做打算了,而不仅仅是纠结孩子跟自己亲不亲的问题。

第三,妈妈其实不必过度在意孩子跟自己亲不亲的问题。

小孩子婴儿时期的记忆,几乎等于0,到了上大班的时候就自动认回爸妈了。
小孩和妈妈血脉相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明白妈妈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人性使然。否则就不会有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留守儿童,盼望着回到父母身边的情况了。
小孩都很聪明,很会观察谁是在家里真正掌握资源的人,多攒点钱给孩子花,帮忙解决学习上的难处,他想吃想玩想去的地方都能满足,怎么可能不跟妈妈亲?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和多个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本身就是亲子教育里重要的一门功课。
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父母对儿女的爱却是指向分离的,迟早有一天孩子都是要离开妈妈的,又何必纠结孩子现在爱谁多一点。
下面的这个例子里的妈妈,就非常有智慧。
“我家宝宝八九个月的时候有阵子只要奶奶抱,过年的时候,有些心眼不太好的亲戚,特地当着我婆婆的面问我说:你家宝宝只要奶奶抱啊,他都不亲你啊。我当时马上回答:是啊是啊,奶奶平常带得很好很爱宝宝,所以黏奶奶很正常。我心里其实有些失落的,但是我觉得我要顾全大局,作为成年人不能既要又要,宝宝长大了自然会明白她的妈妈虽然没有日夜陪伴他,但是妈妈是努力为家人创建更好生活的好妈妈。我没必要为一时的心里舒适,去说一些破坏我和婆婆关系打击她带娃积极性的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深沉的爱,必然是超我的。
趁早把心底里那点小私心、小纠结、小算盘早些放下,让孩子的身边多一个爱着他、护着他的人,比什么都强。
非要在孩子心里排座次,还得稳坐第一,不过是把自己看得比孩子重要罢了。

小李猩球
记录西西弗斯的烦恼与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