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新课标
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星河实验小学用雁巢行动筑牢思想防线与行动实践。学校党支部开展“党员说”系列宣讲活动,聚焦学科育人、家校共育、行走的思政课等主题,用学科实践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以培养端行、好学、健美、乐创的小小创想家。全体星河人不忘初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党旗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高高飘扬。
从2019年9月起,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全面启用。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问世。新的理念,新的体例以及大量的新课文,给教师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可想而知。加强对教科书解读的研究,是我们走进“新课程”的第一步。
解读统编教科书,首先要读整套书、全册书,领会编写的基本理念,把握教科书的编写体系,吸收教科书中所蕴含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前瞻性思想和成果。
1.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布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提出“语文要素”。一是要从语文能力培养的体系着眼,重现语文要素的序列安排和梯度提升。二是要认识语文要素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一般的、普遍的意义,知晓语文要素在本单元重点突出某一方面,但并不代表只限于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渗透在全程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
2.解读读写体系的构建。要理解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建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分重视“读”,课文中的“阅读链接”“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都体现了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主张的“读书为要”思想,在教学时要有整体性的考量,有的还要尽可能向课外打开,如“快乐读书吧”就可以在寒暑假时提前布局,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整本书或者整体性阅读。要结合单元教学布置有关阅读的长线作业,提前有所积累,这样到具体课文、具体单元的教学时才能水到渠成。
3.解读以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思路。编写组在《编写说明》中开宗明义:教科书以课标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总括性的表述是辐射、影响到教科书的方方面面的,我们要关注全册书、整套书在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时的顺序安排和前后关联,理解、把握教科书是如何体现从扶到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4.解读教材背后指向儿童的精神成长的人文内涵。学生的精神成长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母语课程第一位的任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大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这些人文主题具有政治性、道德性以及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求真性等特点。理解这些人文主题,对于传承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道德品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强调单元的系统性、整合性、实践性,教师具体的备课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
1.解读单元内部不同板块之间的关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单篇课文与其他板块的关系何如?一板块一板块地教?显然不符合单元教学的整合性。“口语交际”“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习作”等板块内容是可以在课文学习时渗透的,要在教课文时解决。特别是“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内容,应结合课文学习组织学生适时交流、无痕渗透;“日积月累”的内容往往契合人文主题,应在学习具体课文时相机补充链接;“词句段运用”往往出自课文,应在精读课文时落实;“习作”中的一些要求可在随文练笔、小作文中提前落实,为后面的习作做铺垫。
2.从大单元的视角解读单元。大单元教学,要求从大单元视角审视单元的知识构成,做到在具体课文和知识板块教学时互相关照、有机渗透。可以在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再形成相对独立的板块组织教学;也可以把整个单元打通后组织学习活动。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教师对整个单元有通透的解读。
1.解读文体。文体即文章体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文学和实用两大类。文学类,诸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又如寓言、童话、神话等;实用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在比较规范的意义上把握文章的形体,重视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是必须。
2.解读文章的整体架构。回首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会经历“初识整体—局部分析—回归整体”三个层次。从课堂观察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对整体的回归,教着教着就使得课文“瘫”在地上,或者散落成碎片。在具体分析时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整体性的观照。因此,必须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继而思考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3.解读文本思路、教学思路以及学习思路。课文的解读如果不能与具体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活动相关联,那文本解读就“沦落”为一般的阅读理解的讲解了,极不符合当下新课标的理念。教材解读过程中要尽量让文章的思路、编者的意图、教学思路、学习思路等相统一,也就是解读文本要有教与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