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到40+,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最佳择偶策略

文摘   情感   2024-02-09 19:44   上海  

之前写过《上海月入过万到几万男性的最佳择偶策略》,现在写女性版。不按收入,而是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最佳择偶策略完全不一样。


第1阶段:学生时期,向上择偶

第2阶段:毕业后到35岁,懂得交换

第3阶段:35岁以上,快乐至上



第1阶段

学生时期向上择偶


越是年轻的时候,越需要有人把我们往上面带一带、拔一拔,而只要有点心,这并不难办到。年轻女生在各个层面上都要多广泛社交,情感层面一定不要向下兼容。


老话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现在没有这么狭隘了,因为女性的世界更大了,婚姻不是唯一的形式,但18-30岁的这个阶段确实是第二次投胎。在原生家庭的基础上,能自己把自己拔到什么高度、探索到什么广度,获得什么样的眼界、修炼出什么样的气质,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等等等,这就是靠自己的第二次投胎。


见世面、攒资源、提升气质和能力,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所以这个阶段向上社交意义很大,或者并肩前行共同探索的同伴也很好。档次在自己之下的、把自己往下拽的关系,不要去耗费心力。

如果这个环境就是追捧年轻女生,那么她们不讲公平讲点女利,我觉得是一种反击式自我保护,没毛病。


校园恋爱是向上择偶难度最小的方式。

城市里除去最高分最有钱的那批,除去最低分最基层的那批,中间的大多数,男性的条件并不见得比女性好,大家旗鼓相当。一旦进入社会,门当户对就是主流,甚至门当户对的都不好找。只有在学校这个受保护的自由恋爱新手村,才能有较高概率较大幅度向上择偶。


学校这个新手村好到有点乌托邦:

1、人与人之间平等又信任。

2、不够现实,虚实可以等价,虚的爱情相对容易撬动实的价值。

3、相对封闭,大家有足够多的自然连接,自然相处。

4、普遍拥有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和刚需。

5、稍微会一点就很碾压了。


环境里缺什么,什么就最珍贵,最能撬动大价值。学校里大多女生还没有太现实、不屑于太现实,还普遍有着不实用的恋爱观,所以个体稍微目的明确一点,懂得策略一点,就容易有所收获。

等过几年大多数都很现实了,最好的那批韭菜早就被割完了或者不再是被割的韭菜了。


甜甜的恋爱不是校园专属,30多岁的独立女性挑男大学生就是降维打击,到时再玩并不晚,还会发现以前觉得高不可攀的校园帅哥其实很好搞。而这么好的向上择偶阶段却无可复制。


从与竞争无关的角度来说,一旦出了校园,现在的男女很少有大量自然相处的时间,而好的感情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慢慢形成羁绊,才会值得珍惜。

进入社会就是,一两次约会,没什么特别的就散了。很多人的表达和勾搭能力都是乏善可陈的。没有了自然相处,要靠特意安排的约会来互相吸引,难度大大增加。


自己朋友圈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位懂事太早像是重生般的女同学(和朋友无数次感叹怎么可以从小那么头脑清晰),她从初中开始,就懂得选择当下环境里最能给她帮助、背景最好的男生做男朋友。她更是早于同龄人太多知道向上择偶的重点是选择和搞定对方的家人。每任男朋友的妈妈都喜欢她到不行,包括分手后都对她很好,像对干女儿一样给到很多帮助。

一位头脑清醒双商太高的女生谈恋爱,是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的重点,比如考好的学校,建立自己的事业。自己原生家庭不能给到的帮助和条件,就去找可以助力的家庭。


学生时期也自然而然容易慕强,我那时也喜欢大叔,因为就是会喜欢懂得比自己多的、可以带自己看更大世界的人。年轻女生不管是交往校园内还是校园外的对象,都要向上择偶,没必要向下兼容一点点。

那位大我11岁的大叔,刚开始当然也觉得你懂啥,我也觉得他可太会了。但1年后,他生意上的有些事已经在听我的看法了,有些事自然而然会问我意见了。

这在我20多岁时是很常见的情况,包括职场中认识的人。很多人在初遇时我会非常仰望,觉得人家说的我听都听不懂,真是太厉害了,但一般也就一年,大家就已经在平等交换意见了,再久一点就要被我看不上了。


所以不要被一时的仰慕冲昏头脑,不要低估自己的成长速度,三五年后可能你就看不上他了。如果是同龄人,两人的成长速度可能相当,但大叔的成长速度是不可能和初入社会的新大脑匹敌的,他就像等在那里被你超越一般。


不管感情结果如何,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收获、足够成长,


如果是有把握肯定能利大于弊,婚姻观实用又利己的女生(婚姻是利益的结合而不是爱的信仰,懂得把婚姻当工具而不是捆绑自己的绳索,如果双方价值不再匹配能无道德压力地选择离婚),早婚也未尝不可,这个时期的试错成本最低。35岁的离异和未婚,前者在有些人眼里还更受欢迎。


结婚这事我说两个故事。

我前面举例的那位重生般的女同学,她高中大学硕士哪个阶段的男朋友都想娶她,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很好她都可以不用奋斗了且她都能搞定对方的家人,但她都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她只借力而从未被左右,直到自己的事业生活都稳了,自己觉得到了自己理想的结婚生娃的阶段了,才选择当下的那个男朋友结婚。

另外有位女生,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她当时没有明确的好的发展,而男方家庭条件背景很好妥妥上嫁。婚后淹没在家庭生活中的她,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中的她反而搞明白了自己是谁,自己不要什么。于是离婚出来她也还没有30岁,成熟了坚定了的她赶上了某行业的迅猛发展期,现在年薪百万不说,自身也非常有魅力很受欢迎,孩子也养大了就快解放了。


你不让婚姻操控你,婚姻就操控不了你,它只是工具。


不管是婚恋目的还是其它,哪怕是通过社交软件交友,都可以多去见见世面,练练谈吐和沟通能力,找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的人聊聊天,很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就刷到Bumble上有大四女生把自己的履历和个性介绍一下,有什么样的发展意向,问有没有哥哥姐姐愿意带带她,很积极的姿态看着让人很有好感。


也有人说女生在见识不够的时候容易被骗,风险太高,尤其是接触社会上的人的话。在常规的安全防范意识外,只要坚持做好两点就吃不了啥亏:

- 做好避孕和健康管理。

以虚换实。自己只付出感情和情绪价值等虚的,而对对方的评估只看对方的真实带来。


这个阶段只做以虚换实的买卖。

这就是可以不用讲公平的一个红利期。


第2阶段

毕业后到35岁:懂得交换


一位毕业工作才两年的女生跟我说被家里催婚到不行,家长给她洗脑说年龄大了就不好找了,一年比一年跌价。而她还有计划去国外读个硕士。

我说,只有学生时期是新手村红利期,出了学校都一样。一线城市的话,从毕业后到35岁,你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都是一样的,不存跌价。


因为一个人她只能自己跟自己比,自己的30岁跟自己的25岁比,而不是自己的30岁跟别人的25岁比。我们在社会上的每一年,都是在自我提升,自身的阅历和档次的提升带来魅力和气质的提升,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对人性的把握也一年比一年强,这些增值的部分能抵消掉生理年龄增长造成的贬值部分。


30岁的我比25岁的我有魅力、有选择得多,35岁的我又比30岁的我有魅力、有选择得多。我不能跟别人比,只能自己看自己,35岁前我的择偶权是一直在增加的。但凡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不是止步不前的人,我想她会从自己身上得出同样的结论。


但我仍然得承认,这个年龄还是有上限的,因为很多人还是想要孩子。一线城市现在35到40岁生育也很主流,但再晚就难了。所以35岁之后,哪怕个人仍然在变得更有魅力,但婚恋目的的择偶权确实少了。


那位被催婚的女生听到我上面的说法,她觉得很释然很解压,因为没有那么着急了。她现阶段的事业发展很好,她可以跟着步步向上、身价增加,那么她的择偶权也肯定会增加,毕业不久的她真不用着急。


毕业后到35岁这个阶段,哪几年在哪方面运势更好就着重搞哪方面,事业有好发展的时候肯定要搞事业,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这也是小概率事件了值得珍惜。没有好机会的时候不用勉强,有时多做多错,这时转头搞搞男人,有可能收获更大。


人不能每年空有生理年龄的增长,成长和收获才能抵消年龄焦虑。


在上面价值逻辑的基础上,再来看看这个以等价交换为主的阶段。


回顾一下前面说的,城市里除去最高分最有钱的那批,除去最低分最基层的那批,中间的大多数,男性的硬性条件并不见得比女性好多少,大家旗鼓相当。此外,男性在外貌、谈吐、三观等软性层面不过关的比例远高于女性。把硬性和软性条件不过关的除去,就是女性觉得门当户对的都不好找的现实了。


出了校园“以虚换实”的交易逻辑就不好用了,每个人都会被市场化,有价值的人不多久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受欢迎,有些男性出了校园就会发现再也没有追求女生这回事,他们才是猎物,更稀缺的一方才是猎物。

不仅如此,虚实也大概率不能互通了,感情是感情价值是价值,虚的感情很难再撬动实际的价值,这个阶段大家的本质是以实换实,虚的层面做参考。


所以,一定要有交换意识了。


什么都好的六边形战士是市场上最缺的,看上去最拿得出手,适配性最高。哪怕他们并无优点又无趣,但没有显著短板就非常受欢迎了。


第1阶段可以只考虑综合价值比自己高的,第2阶段大家都更实际了,只会匹配综合价值差不太多的,审视自己的价值、了解市场的现状,用自己的高分项去撬动自己在意的特质,抓大放小,不在意的部分能放就放。


比如如果能接受身高这个短板,就容易交换到其它方面高出预期的长板。


交换逻辑可以参考这篇:《三个核心竞争力》。

也要看所处环境,比如小城市的友友跟我说她那的基层相亲市场,女性最大的交换价值是能生、愿意生、尽快生、生几个,就是拿这个价值开条件。


前面说我觉得随着年龄自己的择偶权在增加,本质是自己的价值在增加,且我越来越懂自己、懂市场、懂交换、懂人性。很多看上去的高攀或不可思议,背后的天平很可能很平衡。

比如有位时常有高质量有钱帅弟弟追的大家艳羡的姐姐,隔着网线被人质疑,但见过她本人就知道,她太有这个价值了,以她的级别被这种级别的弟弟追捧再合理不过。


网上还常见有些女生喜欢描述各方面条件都好的男朋友如何死乞白赖地对她好,要么她没有给到完整信息,要么这个男的有病。


从人性的角度,没有什么关系是不对等的,只不过有些等价方式不在明面。


这个阶段虚的很难直接交换到实的价值,虚的也是基于实的价值的匹配度之上。懂得交换和取舍是最佳的择偶策略。



第3阶段

35岁以上:快乐至上


到了35岁就是一个全新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在择偶上会前所未有地开阔和自由:

- 有必婚思想的、一定要结婚的、扛不住家里压力的,都结了。还单身的普遍都是很有自己想法的,家长已经催过劲了放弃了,或者已经离婚出来了,所以,都不用按世俗眼光找伴侣了。

- 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自己已经有所构建,不依靠组队过活了。一个人的生活成本比两个人除以2大,能一直单身的女性多少是有基础的。


所以自然,这个阶段可以完全回归本心择偶了。


前几天有这样一条留言,“只要样本够多,掌握一些操作,遇到爱,遇到性,遇到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都不稀奇。世上真正稀奇的,只有基于这些但不止于这些,还愿意给物质拉资源,托举你,让你到更高处的人。”


对于什么都没有的年轻女生来说是这样,所以那时要着重向上择偶。而到了35岁,讲真,资源不需要通过两性关系获得,你自己的行业积累,自己的朋友和自己可以够到的人脉,可以更清清爽爽地托举你。

有时就是可以遇到给资源给帮助的贵人,聪明点儿做事能遇到贵人的概率比专门慕强择偶能遇到贵人的概率要高得多,且贵人的资源更对口更好用,关系也更清爽。

当然,有些环境没得选,资源只通过血缘和性传播,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做法。


整体来说,第1阶段自己的位置比较低、可塑空间大,所以很多人都能带你看更大的世界、都多少能给你提供点资源和帮助;第2阶段不一定了,要具体看,有时靠自己更不累,让男人来帮助不一定性价比更高;第3阶段大概率懒得靠男人了,非必要不想把事业和性缘关系搅和在一起。


所以这个阶段的最佳择偶策略就是回归本心,性缘关系就回归到有性趣本身,相处本身,不用有那么强的世俗层面的目的性了。

35到40+,是又自由又还可以愉快玩耍的阶段,真要找老伴老了再找也不迟,找早了少玩了不说,对方也会老呀,不见得先找的比老了再找的质量更好。


这个阶段还放不下执念,还很在乎别人的眼光,还要去较劲找一个世俗觉得般配的伴侣属实没有必要。


除了回归本心,这个阶段还有佛系捡漏的快乐。越没有束缚,越有底气找寻快乐本身,有时越能找到学生时都不敢想的级别的对象。


总之呢,每个阶段都很好。


从每个阶段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第1阶段:学生时期

最佳择偶策略:向上择偶。

往高处扎,多积攒,多以虚换实。


第2阶段:毕业后到35岁

最佳择偶策略:做好交易。

不要理想主义,多认识人性和市场,多找到自身价值,多掌握社交技巧。


第3阶段:35岁以上

最佳择偶策略:快乐至上。




相关阅读:

25岁与35岁

婚恋市场与约会市场

三个核心竞争力


你这么不稳定, 那你老了怎么办

一种轻关系的生育观,供参考




Alpha101x的人类观察
活成一个人类样本,观察其它人类样本。爱,自由,快乐。关于自我主体意识、如何自在地活的探索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