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黄鹤楼最初的印象,源自儿时所学的古诗。而在众多传世名作中,我独爱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凭江吊古、借景抒情、自然宏丽、怆然大气,人、情、景与美酒极度贴合,难怪千年之后的”黄鹤楼酒“能够贵为中国十三大名酒、楚天佳酿之首,占尽人文地理先天之优势。
现在的黄鹤楼
现在的黄鹤楼酒厂
本文从楼到酒,共分三大部分,一、黄鹤楼“楼”文化的独特魅力;二、黄鹤楼酒文化的渊源流长;三、对黄鹤楼酒现状的一点思考。
第一部分,先从黄鹤楼聊起。
“楼”、“阁”、“塔”,中国古代具有军事城防、名胜文旅、地理风水等多重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一座名楼能够赋予一座城市千年不衰的灵动,黄鹤楼便是如此。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谓是今楼异昔楼,一楼毁绝一楼修。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上图所示现在的黄鹤楼已是1985年建成的模样了。
1871年底在武昌汉阳门城墙上拍黄鹤楼。
1874年冬,在长江上拍黄鹤楼和黄鹄矶。
1884年的黄鹤楼,85年之前的”黄鹤楼酒“酒标就是用的这个时期的图样,俗称”三层黄鹤楼“。
70年代末黄鹤楼汉汾酒
当然,在上面的“三层黄鹤楼”与我们现在的“五层黄鹤楼”中间的百年间,也有一些有趣的人文故事。
1889年,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湖北籍重臣张之洞,从两广总督回任湖广总督,在任期间兴办铁厂、曾扬言要用汉阳铁厂的铁重修一座烧不坏的铁质黄鹤楼,重视教育、创立了武汉大学、华中农大等著名学府,鼓励民间商业、手工业,也曾把当时的黄鹤楼酒(天成坊)进献给了光绪皇帝,成为贡酒,为湖北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张之洞在任期间没有实现重建黄鹤楼的愿望,但却在1904年同意了在原来黄鹤楼被毁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西式建筑,上有西式大钟,人们称之为“警钟楼”,有历史学者认为这是张之洞为了践行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和大办洋务的决心。在张之洞卸任之后,其在湖北的门生,为了颂扬张的丰功伟绩,在“警钟楼”附近修了一座仿黄鹤楼的古式楼厅建筑,名为“奥略楼”,一度成为民国时期,老黄鹤楼的替身。
1909年左右的警钟楼
民国时期的奥略楼,当年黄鹤楼的替身
1927年春,毛泽东也曾登临奥略楼,目极滚滚长江,豪情万丈,写下了著名的《调寄菩萨蛮·登黄鹤楼》一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上图显示的警钟楼和奥略楼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时予以拆除,下图便是1985年建成时候的黄鹤楼,从楼上远眺,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千里江景映入眼帘。
1986年5期《人民画报》刊登的黄鹤楼照片
第二部分,聊聊黄鹤楼老酒。
武汉所处地域,临江临湖,物产富饶,交通便利,酿酒历史悠久。早在宋代熙宁年间,汉口镇(古称鄂州)在当地向酒农征收的课税,已达五万贯以上。而到了明清时代,汇通天下的晋商在中国崛起,武汉则是当时直通南北的商贾重地,随着大批晋商的涌入,远在山西杏花村的汾酒技艺也在这里生根发芽。据《武昌府志》载:“康熙元年(注:1662年),以高粱为料,作药酿酒,时人亦称汉汾酒”。《湖北通志》亦特别提出“汉汾”已问世,“近通行者惟汾酒、南酒。汾酒以高粱为质,仿山西制法,用大曲酿之。”
本人曾写过一篇介绍异地汾酒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参阅:说说白酒江湖中“汾老大”地位形成的动因以及各种异地汾酒
到了清末民初,武汉旧汾酒业分为本帮和北帮两大帮派。本帮有“大有庆”“江义兴”“义顺昌”“德泰源”“白康”“瑞康”等60余家。北帮为客帮,经营者为多为山西、直隶等北方人,有“天成”“天顺”“聚兴益”“益成”等家。两大帮遍布武汉三镇,而以汉口为多,集中在汉正街一带,汉正街故而又有槽坊街之称。
民国汉汾酒老酒标
解放前,武汉三镇皆传“天成大有聚兴益,汾酒碧绿五加皮”“黄州的萝卜,莲花湖的藕,樊口的鱼,汉口的酒”。“汉口的酒”即指汉汾酒,汉汾酒已被三镇居民称誉为武汉地方特产。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国营武汉酿酒厂便是在“老天成”等几家糟坊基础上成立,沿用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汉汾酒,1962年在汉汾酒基础上投产特制汉汾酒,1984年特制汉汾酒改为黄鹤楼酒。同年“武汉市国营武汉酒厂”更名为“武汉黄鹤楼酒厂”。老黄鹤楼酒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豌豆踩制的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地缸分离发酵,石板封缸,并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与山西汾酒的酿造工艺完全相同。在汾酒掀起的清香型白酒消费热潮下,清香型汉汾酒风格的黄鹤楼酒自然也十分受追捧,并在1984年、1989年两次以清香型荣获“中国名酒”称号。
但令人遗憾的是,黄鹤楼酒早早在94年便因经营不善停产,尽管03年之后重组复产,但因产品定位、工艺变化等原因,此楼非比楼,此酒非比酒,失去的十年,已经鹤去楼空,市场地位丢失殆尽。2016年古井入主之后,产品回到传统老清香的定位,并卓力走中高端路线,情况有所改观。当然,想要回到楚老大的地位,还需要假以时日。
2016年之后,古井贡酒入主黄鹤楼,在坚持老黄鹤楼酒工艺的基础上,从用料、酿造、营销等环节都有所升级。
接下来,我们看看老黄鹤楼的酒都长啥样。
70年代末,压盖三层楼黄鹤楼汉汾酒
85年底的“晴川”牌黄鹤楼酒,压盖,酒标已启用五层黄鹤楼
89年“晴川”牌59度、54度特制黄鹤楼酒
这里多言一句啊,这里的“晴川”,实际应该是晴川饭店,当时候武汉涉外的高级酒店,也是80年代的地标建筑。
80年代中,黄鹤楼玉液酒,53度
80年代中红塑盖、长颈、圆瓶特制汉汾酒,有晴川、黄鹤楼两种品牌
89年“长江大桥”牌特制黄鹤楼酒,56度,出口版
80年代末,黄鹤楼牌灵芝酒
91年54度特制黄鹤楼,与老友品饮中
93年,53度特制小黄鹤楼酒,铝盖圆瓶
还有我只在黄鹤楼酒厂展览馆里见到过的“鹤立”牌鹤酒,七末八初。
最后一部分,我们聊聊现在的黄鹤楼酒。
对于新黄鹤楼酒,坦言之,本人只在参观酒厂时品尝过他们的两款高端订制酒(72度大清香原酒和56度橡木桶藏黄鹤楼),还喝过一款浓香型42度黄鹤楼1979,其余新酒真没机会接触,而且作为一个老酒收藏爱好者,对于新酒天然没有主动购买和品饮的欲望。
这里只谈谈个人的若干直观体会。首先,古井贡入主后,重新将黄鹤楼酒拉回大清香传统定位是对的,黄鹤楼骨子里的高贵在“汉汾”、在清香,至少我对黄鹤楼的好感来自带有山西汾酒血统的清香;其次,在传统杏花村汾酒工艺上,做了变化,体现在纯小麦制曲、多粮(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糯米)酿造,既有汾型清香的影子,又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再次,管理团队更加年轻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更趋流行化和多元化,如橡木桶藏黄鹤楼酒、走高价高端私人订制黄鹤楼原酒、新开发的浓香和酱香黄鹤楼等。当然,现在的黄鹤楼好过20年前,但比30-40年前还差之不少。至少,从我随机问到武汉当地市民常喝的酒水品牌中,排在前两位的依然是白云边和劲酒,年轻一点武汉人对黄鹤楼酒依然知之不多,年纪大一点的则是怀念曾经那个方扁瓶的老黄鹤楼。这对新的管理团队来说,如何在高价和亲民、流行和传统的博弈中,找回顶级名酒的感觉,是个不小的挑战。
爱上一座楼,喜欢上一瓶酒,以楼为文化立题的白酒当中,黄鹤楼酒当然是翘楚。除了黄鹤楼酒之外,以塔、楼、阁传统建筑物立题的白酒中,我们山西汾阳的“文峰塔”牌汾州二锅头、内蒙古宁城的“大明塔”牌宁城老窖、山西平遥的“古市楼”牌金楼酒等等,都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传统文化白酒。
希望大家想起一杯酒的时候,不单单是酒的醇香,还有附着在酒体上的各种动人故事。期待大清香时代的到来,期待黄鹤楼上鹤归来。
俊哥于2022年8月1日广州酷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