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S 【Dec】展览导向:蒙德里安与浮世绘展览劲爆来袭,你期待与哪位艺术家邂逅?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12-18 08:00   北京  





卷首语十二月寒风肃杀,国内外展览精彩纷呈。国外,美国、法国、日本等地的展览汇聚了众多杰出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既有聚焦于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蒙德里安和浮世绘代表画家歌川国芳的艺术家个展,也有关注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综合大展。此外,还有展现东西方文化交融以及南美艺术的器物展,旨在为观众带来一场多领域、多层次的视觉盛宴。国内展览则重点聚焦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名家齐白石个展,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为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举办“齐白石在北京”等系列特展。此外还有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性思潮影响下的艺术作品,如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为观众带来了诸多位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和中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分别举办“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展览,带领观者探究东西方世界的交流互动。



外:经典荟萃





藏品聚焦:皮特·蒙德里安



展期:20241122-2025420日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雨童


《构图》Composition),PietMondrian

1929年,布面油画


《构成8》(Composition8),PietMondrian

1914年,布面油画


事件:11月22日名为藏品聚焦:皮特·蒙德里安的展览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该展览是古根海姆博物馆新推出的“藏品聚焦”系列展览的首场展览,该系列展览旨在按照不同的人物分开介绍古根海姆博物馆收录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展览集中展示荷兰抽象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的绘画和素描作品,从艺术家在荷兰的早期试验之作到巴黎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再到晚年移居纽约后的创作,追溯皮特·蒙德里安绘画风格演变。本次展览精选展品有《构图》《构成8号》画面2》等,这些作品向观者全方位的展现皮特·蒙德里安的艺术追求,以及对存在、和谐和普遍真理的哲学思考,其作品和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之后的艺术家及现代艺术的发展。


点评: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杜斯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其作品注重精确的角度、水平和垂直线条以及基本色调,反映了艺术家美学的探索,并体现了哲学的影响。时至今日蒙德里安的艺术依旧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创新方法为现代艺术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客观主义100周年展



展期:2025年2月20日-2025年5月26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孟


乔治•格罗茨《日蚀》1926年



乔治•舒尔茨《关于即将到来的事情》1922年

事件:2025年2月20日,新客观主义100周年展将在纽约新画廊举办,展期约持续3个月。新客观主义运动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1925年德国曼海姆美术馆馆长GustavF.hartlaub策划举办了“NeueSachlichkeit”(德语“新客观”)展览,首次将新客观主义带入公众的视野。为了纪念该展览举办100周年,纽约新画廊本次策划的同名展览全面展示新客观主义绘画、雕塑、摄影、装饰艺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作品集中展现艺术家对一战后德国社会政治动荡的反思以及对表现主义的反叛精神其中代表作有格罗茨的《日蚀》透过荒诞的图像用接近直白的口吻批判魏玛共和国的腐败;迪克斯的《大都会》通过描绘身着华丽服饰的男男女女与肢体伤残的老兵之间的鲜明对比,巧妙地暗示了战争的不幸迪克斯对德国中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批判阐释新客观主义所反映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复杂性。


点评:新客观主义源于一战后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表现主义的反叛,正如其名字一样,它将人们拉回冷酷的现实,通过表现“真实”来关注客观世界。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新客观主义用看似抽象的表现方法来揭示出客观现实,与此同时,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张引人入胜的“快照”带观众领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国家及其艺术界的先锋思潮。





歌川国芳:奇才绘师的魔力



展期:2024年12月21日-2025年2月24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金婕雯


《相马之古内里》,歌川国芳,1845-1846年

《日本驮右卫门猫之古事》,歌川国芳,1847年

事件:12月21日,日本大阪中之岛美术馆将举办“歌川国芳:奇才绘师的魔力”主题展,展期约持续两个月。歌川国芳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重要的浮世绘画家之一,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与勇于创新的精神,突破当时浮世绘的既有框架,开创丰富了武者绘、戏画等浮世绘类别。他的作品构图风格大胆奔放,又富有奇思妙想与幽默感,时至今日仍深具艺术感染力。本次展览将大规模展出歌川国芳的约400件作品,涵盖武者绘、戏画等丰富多元的创作,并囊括珍贵的手绘作品肉笔画”,带领观者全面了解歌川国芳作品中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展览将呈现歌川国芳不同主题、类别的浮世绘代表作,如《相马之古内里》采用夸张手法表现骸骨妖怪袭击武士的场景,是其最富盛名的妖怪画作;《镜面系列:与猫玩耍的少女》既体现出歌川国芳描绘美人的功力,又流露出他对猫的喜爱与细腻观察;而《看起来很吓人但很好》以漫画式的手法将各种人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人物的面孔,淋漓体现出歌川国芳的创造力与诙谐感。


点评:本次展览在全面展示歌川国芳创作才华斐然的同时,亦体现出他对日本乃至世界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歌川国芳作为日本浮世绘最后一位大师,他的画作犹如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引领观者窥见江户时代的风貌。艺术风格亦对莫奈、罗丹等欧洲艺术家产生影响,也证明了日本浮世绘不仅在日本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球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

(7至10世纪)



展期:2024年11月20日-2025年3月3日

2023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杨睿



《三彩骑驼奏乐俑》,西安博物院藏

《彩绘仕女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事件:11月20日,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的展览。此次展览是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大展,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指导,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市区、32家文博机构的207件(套)唐朝文物,包括金器、壁画、雕塑、书画、出口陶瓷器和近期考古发现,其中部分从未出海展出。展览共设“欢迎来到大唐中国”、“长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安居长安”、“思想的交叉路口”、“文学世界”、“完美之美”“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超越长安:扬帆世界”八大主题,聚焦唐朝都城长安,邀请参观者漫步于这座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街道,透过茶文化、饮宴娱乐、女性时尚、商贸往来、手工艺、书法、绘画,以及儒释道等精神思潮的传播,了解大唐王朝的运作及其世界性和开放性。该展重要的展品之一《三彩骑驼奏乐俑》以细腻的工艺,塑造出骆驼昂首挺立驮着乐师的姿态展现了唐代陶瓷烧制的高超技艺,让人仿若穿越时空,置身于丝路驼铃悠扬的繁华商路


点评:此次展览宛如一扇穿越回大唐的时光之门。7至10世纪的唐朝文物琳琅满目,从精美的陶瓷到绚丽的书画,尽显大唐多元文化交融之魅力。展品的布置脉络清晰,展品丰富,让观众深刻领略到唐朝在艺术、文化、贸易等领域的辉煌成就与开放胸怀,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宴,为西方世界深度认知中国唐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窗口。





马丘比丘与秘鲁黄金帝国



展期:2024年11月23日—2025年2月23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唐梦星


带有猫科动物和秃鹰图案的黄金头饰

莫切文化(公元100-800年),秘鲁利马拉尔科博物馆藏


黄金头饰,奇穆文化(公元1100-1470年)


事件:11月23日,悉尼的澳洲博物馆举办了“马丘比丘与秘鲁黄金帝国”的展览,展期持续到明年2月底。马丘比丘是安第斯文明最后的绝响,它位于秘鲁南部山脉,是印加帝国著名城市遗迹,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本次展览展出了130余件文物,包括金器、珠宝、陶瓷、面具、祭祀物及皇家陵墓出土的陪葬品,带领观众跨越3000多年的历史,了解古代秘鲁文明的日常生活、艺术文化和精神信仰。其中的代表作有带有猫科动物和秃鹰图案的黄金头饰,为莫切文化的产物,整体为圆形,一只圆脸、大眼、竖耳且露着獠牙的猫科动物,左右各站立一只秃鹰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件作品为奇穆文化的黄金头饰,大致为一个人脸状,由石头镶嵌成眼珠,几何形的线条刻画出脸部轮廓和嘴部,整体具备浪漫主义和夸张色彩。通过这些展品,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安第斯文明,感受古代文明的神秘和奇幻色彩。


点评:本次展览展出了秘鲁地区的安第斯文明的手工制品,向人们带来了一场独特且神秘的视觉盛宴。上百件金器、珠宝、陶瓷、面具等工艺品向世人展示了莫切人、奇穆人的祖先、神灵和妖兽及其超自然世界与人世的交流景象。与此同时,这些古代工艺品所呈现的自然性、叙事性和描绘对象的多样性,为世人了解无文字的古代安第斯人的无形信仰与世界观打开了罕见的一扇窗。





国内:藏品聚焦




生态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展期:2024年12月10日-2025年3月9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郑培珺


《擦笔纸堆》苏新平 2011-2017

纸上油彩、金属框架高280CM


《现实深处的潮汐能量》钟飙 2024

布面丙烯150CM×120CM


事件:12月10日,北京壹美美术馆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展期持续4个月。本次年鉴展在最近十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28位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出。这些艺术家或许生活在环境差异较大的地方,他们的作品也没有统一的面貌,但他们对近20年社会生态方方面面的敏锐觉察反映在了这些作品中。这其中既有亲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性思潮的艺术先锋,例如徐冰、王鲁炎、隋建国、蔡国强、张晓刚等人,也有善用新媒介、新技术反映现实处境的年轻一代艺术家,例如马秋莎、曹雨、蒲英玮等。值得一看的作品有徐冰的短篇电影《蜻蜓之眼》,探讨公共监控的监管不力和个体隐私问题;蔡国强的烟花影像《黑色仪式》,反映国际环境下残酷的政治博弈;马秋莎的综合绘画《沃德兰-故事》,体现中国当代自发生长的女性主义。


点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以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的文献和调研为基础,持续地将中国自1986年以来的艺术创作、评论和理论进行文献化和档案化。作为系统、全面、具有权威性的一套年鉴,它们对于艺术史的学术研究无疑是很好的参考。浩瀚的历史年鉴中提炼出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不仅是个人内心的思索与激荡,背后亦是这个急速现代化国家意识生态里碰撞的暗流。年鉴与年鉴展,仿若我们理解和审视当今世界的镜鉴。





齐白石在北京:

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


展期:2024年11月29日-2025年3月30日 

2023级硕士研究生 冯双


《葡萄公鸡》,齐白石,1923年,北京画院藏


《山水》,齐白石,1932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事件:11月29日,由首都博物馆、北京画院、荣宝斋联合举办的“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顺利开展。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梅兰芳纪念馆等多家机构的支持,共汇集了200余件作品,横跨绘画、书法、篆刻多领域精品。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扫除凡格总难能——寓于北京的交游与变法(1919-1926)”“故乡无此好天恩——安于欸经的创作与教学(1926-1949)”“寰宇共睹有齐名——享于北京的成就与盛名”(1949-1957),三个部分集中展示了齐白石在京近40年的交游历程,其与陈师曾、梅兰芳、徐悲鸿等文化名人的交往,以及与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动,成为展览中的亮点之一。此外,本次展览还结合了多种数字科技技术,推出“天趣画境——齐白石数字艺术沉浸展”线上展览以及“齐白石带您看北京”手机APP,多种活动共同构成了“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图景,为观众呈现了齐白石笔下的百态人生与生活情趣。


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大展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又迎来“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值此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之际,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珍藏的齐白石作品得以展出,为观众深入了解齐白石艺术生涯以及北京历史人文提供了别样窗口。此外,展览开展期间,“一息尚存书要读——齐白石图书文献展”“不肯作神仙——齐白石的水墨灵韵”等展览作为“齐白石在北京”系列活动的延续,在国内外业已拉开帷幕,相关活动亦值得广大艺术爱好者一探究竟。





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



展期:2024年11月23日-2025年3月30日

2023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禄佳


《威尼斯城市图》雅各布·德·巴巴里 1511年后


《西湖图》李嵩 南宋


事件:11月23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的主题展。该展览为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而举办,集合了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与国内博物馆等28家文博机构的204件/套馆藏精品,通过丰富的展品构筑出历史画卷,展现了马可·波罗时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往故事。本次展览分为商业之城双向交流三都所见世间熙攘远行者”五个单元,带领观者循着马可·波罗的旅程,从威尼斯游历至元朝首都大都再至杭州、泉州,直观感受当时意大利与中国的社会面貌,探究13至14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交流互动。该展览的精选展品有雅各布•德•巴巴里《威尼斯城市图》,这幅版画是留存至今最早的大型城市鸟瞰图之一,展示了威尼斯的繁荣景象,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力;《马可·波罗遗嘱》这份文件不仅是马可·波罗个人历史的见证,也是中世纪欧洲法律文献的珍贵实例;南宋李嵩的《西湖图》以俯瞰视角描绘了杭州西湖全景,呼应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马可·波罗时代的艺术和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


点评:此次展览意义非凡它以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为契机,集合28家中意文博机构的204件馆藏精品,通过丰富展品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明对话现场观众着马可·波罗的视角,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样貌,体会到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研究等都有着积极意义,也为人们深入了解历史上的东西方交流提供了珍贵契机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

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



展期:2024年12月18日-2025年5月4日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亦昕


香水喷泉,中国景德镇仿哥釉


金属饰件或由斯洛德兹兄弟设

1736-1743年,凡尔赛宫藏


事件:12月18日,中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为纪念中法两国在17世纪下半夜至18世纪进行的文化、艺术、科技、哲学等多领域的交流互鉴,举办一场为期近六个月的大型文化艺术展览,命“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17至18世纪,紫禁城和凡尔赛宫分别是中法两国的最中心的地方,汇聚了所有在政治、艺术、文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事物。本次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中的近150件珍贵文物涵盖了多种类的文物藏品,譬如瓷器、玻璃器、珐琅器、纺织品、书籍、以及科学仪器和医药品等。展览分为4个部分,聚焦于紫禁城和凡尔赛宫的关键人物及空间、科学与外交、公艺互鉴、以及艺术与思想交流。主要的亮点展品包括但不限于法国知名的工匠署名的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暹罗使节进献给路易十四的花鸟纹银壶等。


点评:本次展览通过展示17至18世纪这个时间段内,中国和法国的各类文物藏品展现了两国在多领域的成就,又见证了百年来中法往来交互的历史印证。“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今年恰好是中法建交的60周年,通过这150件文物,成为了解17到18世纪中法关系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



展期:2024年12月1日-2025年2月12日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耀堇


《早点》,忻东旺,布面油彩,2004年


《明天·多云转晴》,忻东旺,布面油彩,1996年


事件:121日,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华艺术宫开展了以“直面形象”为主题的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忻东旺1963-2014)祖籍河北省,曾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作品以中国传统美学“以形写神”为核心,将传统文化的意境美与西方油画的技法相结合,开辟了一条西方艺术本土化的道路。本次展览力图从多重维度呈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与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影响,并以此为线索,全面回顾中国艺术家忻东旺的生平、艺术观念与教育理念。展览共汇集了200多件忻东旺的绘画作品与创作档案,展出绘画工具以及与学生的信件,真实还原忻东旺在美术学院教学时的创作环境。在艺术创作方面,本次展览主要作品有《早点》用西方写实油画表现了一群普通市民在早餐铺吃早点的场景;《明天·多云转晴》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迷茫的农民工。这些作品都反映出忻东旺深植于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创作理念,为当代绘画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其本人也被视为中国当代新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


点评:本次展览主要着眼于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忻东旺,介绍其生平与成就,感受艺术家教学风采、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表达忻东旺以质朴而具有个性色彩的写实手法,创造了新颖的底层民众形象,在表达画家个人的感受与意图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让观众也从中窥见中国艺术家在教育与创作研究方面的探索之路,同时也为将来的艺术家创作与美术教师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总编审:刘韬

审校:刘鑫宇 薄晓彤 冯双 王耀萍

栏目主持:刘鑫宇(热点) 冯双(展览) 

薄晓彤(艺评) 王耀萍(拍卖)刘艺(新闻)

微信编辑:张婷

(以上人员均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



     艺术市场情报站~

艺林谈往·宜学笔谈·艺市快报

  拍卖 | 展览 | 热点 | 艺评

艺术市场情报站
对当代艺术市场现状进行最快速、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分享,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艺术市场专业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