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对台积电等征100%税,台湾怎么办?

财富   2025-02-07 11:24   广东  
台湾地区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于重要位置,台积电、鸿海、联发科在产业链中更是处于龙头地位。特朗普重新当选美国总统,将影响全球高科技企业的布局,台湾地区的高科技对此是如何考虑?
日前,记者就热点科技话题采访了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刘忆如。刘教授目前同时担任台湾工业总会最高顾问暨电机电子公会会策顾问,对台湾科技产业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台湾地区被誉为“科技之岛”,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您认为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刘忆如: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产业聚落完整性、先进技术领先、高素质人才,以及灵活的市场应对能力。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也是台湾能持续吸引全球关注的重要原因。
首先,竞争力来自于高效且专业化的产业聚落。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台湾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从上游的晶圆制造设备、材料供应,到中游的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再到下游的应用与销售,形成了一个紧密链接的生态系统。早期设立的新竹科学园区,聚集了数百家相关企业,成为台湾科技生产制造的枢纽,借着产业聚落内的知识与技术交流,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其次是技术与制造能力的领先。例如台积电的先进制程3奈米、2奈米等,为全球科技企业提供高效能、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这种技术领先优势,不仅源于台湾对研发的长期投入,还显示在极为精密的生产管理及高效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这是许多国家、地区和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人才与教育体系的支撑。台湾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与理工科领域,长期为产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拥有实践经验,能快速适应产业需求。同样是政府早期设立的工研院,拥有几千名极为优秀的国际科研人才,成为台湾科技研发创新的核心。
最后,国际市场导向与灵活应变的经营策略。台湾高科技企业普遍具有高度的国际化视野,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并与全球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让台湾成为连结亚太地区及全球市场的枢纽。
记者:当前台湾科技产业面临着哪些主要挑战?
刘忆如:台湾科技产业当前面临多重挑战,其中最显著的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所带来的冲击。中美贸易纷争持续升温,美国推行的科技出口管制对台湾企业的全球业务布局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若地缘紧张局势升级,也可能导致国际订单转移至其他地区,威胁台湾的全球市占率。
其次,人才短缺问题也是一大挑战。虽然台湾拥有优秀的教育体系,但因人口结构老化及国际市场的高薪吸引力,许多本土优秀人才选择外流,导致人才短缺的情况。此外,研发资金占比相较于国际较低,也是台湾科技业在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创新的挑战。
另外还有在近年来,因为全球疫情而暴露了供应链潜在的风险,供应链的韧性、安全与自主性,成为新的挑战。如何降低对单一市场或厂商的依赖,也是新的挑战。
最后,环保与永续发展的压力同样不可忽视。目前台湾再生能源占比偏低,若无法快速推动能源转型,满足国际品牌对供应链减排的需求,未来也可能影响台湾科技产业的订单。
记者: 半导体产业是台湾地区的支柱产业,这两年中美之间贸易纷争,如何看待这种地缘政治因素对台湾半导体的影响,应如何应对?
刘忆如: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核心节点,美国是台湾关键技术与设备的主要来源地,但中国大陆是台湾芯片的重要出口市场,台湾虽受惠于美中对高科技芯片需求的增加,也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风险。
一方面,美国推动半导体产业回流,并吸引台积电等台湾企业赴美设厂,对台湾本土的半导体产能形成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则加大对当地半导体的投资,试图减少对台湾和国际供应链的依赖。这些变化也将可能削弱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台湾半导体企业更因此面临在两大强权之间取得平衡的压力。
为要确保国际市场对台湾半导体的持续需求,台湾的应对策略主要是强化技术领先地位,技术优势仍是台湾企业抵抗外部风险的最重要筹码。另外,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应强化与其他区域供应链伙伴的合作,以减少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依赖。
记者:台湾地区除了高科技行业之外,它产业的结构是怎么样?
刘忆如:台湾具有多元化产业结构:高科技产业领头,但传统与服务业并进。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台湾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占GDP比重达56.9%;工业则占41.6%,其中制造业比重为37%;农业相对较小,仅占1.6%。这样的结构充分显示出台湾经济的多样化。
虽然高科技是亮眼的领域,但传统制造业仍是台湾的重要支柱。台湾在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和石化工业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台湾的机能性纺织品在国际运动品牌中广泛使用,精密机械更是出口的核心产品之一。
服务业是台湾经济的最大组成部分,范围涵盖金融、医疗、旅游、零售及文创产业。以金融为例,台北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医疗及生物科技产业更屡屡在国际上受到瞩目。而在旅游方面,台湾以独特的夜市文化与自然景观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游客。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影视、设计和文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
农业方面,尽管其占GDP的比例较小,但高价值农产品如台湾茶叶、莲雾与芒果在国际市场颇具声誉。此外,渔业特别是远洋渔业和养殖渔业在出口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记者:总的来说,您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有何展望?台湾地区应该如何保持和提升其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
刘忆如: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台湾必须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及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这不仅能扩大台湾的技术优势,也能开拓更多市场机会。
其次,台湾应强化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通过参与国际经贸组织如CPTPP或RCEP,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培养与吸引人才也是关键。台湾应建立更国际化的教育和工作环境,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同时,也应针对本地科技人才提供更多资源,提升产业劳动力素质。
最后,台湾应强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藉由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产业附加值,并拓展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应用场景。加强促进传统制造业与高科技的结合。
(本文原刊发于香港《经济导报》杂志第3584期,原标题为:技术优势仍是台企抵抗外部风险最重要筹码——专访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刘忆如)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助理总编辑 林少喜


香港经济导报社
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商务合作:jdonline1947@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