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香港要继续发掘人才继续完善相关政策——访立法会议员、前入境处处长黎栋国
财富
2025-02-05 14:48
广东
立法会议员、前入境处处长黎栋国
立法会议员、前入境处处长黎栋国表示,香港要稳步发展,充裕的人才库必不可少。近年特区政府积极推出一系列政策“抢人才”,并设立人才服务办公室,全方位支持来港人才,成效很好。
香港要继续发掘人才
他说,2024年刚过去,回望这年2024,立法会不再是昔日反对派作无谓争拗纠缠的舞台,民生政策不会再被“拉布”拖延,阻碍社会发展。他强调,完善选举制度后,立法会审议法例的过程更流畅高效。
本届立法会至今共通过了83项政府法案,今个立法会会期通过了34项政府法案,较上届同期多出近五成。“今年我们审议通过了设立强制举报虐儿机制、提高业主立案法团运作透明度和问责性等法案,以响应社会需要;也通过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的飞机租赁税务优惠制度、强化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竞争力的税务优惠等法案,以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的方向。
他又回想起今年3月,立法会加会审议《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他和一众法案委员会成员、保安局及律政司团队,连续7天,日以继夜讨论逾40多小时,共进行22次会议。议员针对条例内容提出过千条问题及意见,法案委员会最终完成审议草案条文181条及政府提出的91个修正案,最终3月19日立法会全票赞成三读通过。他和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均是法案委员会成员,能有份一同完成这个重大历史使命,我感到非常光荣。
除此以外,他去年亦于立法会向政府提出了7个书面质询、2个口头质询、15次补充口头质询,涵盖多个议题,让不同政策局的官员直接回答公众关注的事项,包括公务员公共房屋配额计划、长者医疗券、校园欺凌、酷刑声请、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边境管制站的纪律部队人手、免出示证件方式过关等。
他强调,香港由治及兴的阶段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未来我们会继续全力为香港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这路上需要更多人才,为香港努力以赴,让香港再创高峯,香港需要继续发掘并培训人才,贡献我们的家香港。“
抢人才计划有成效
他指出,据劳工及福利局最新数据,2022年底至2024年11月底,政府的各类人才计划共收到42万宗申请,批出了26万宗,17.5万人已到港,连同他们的配偶和子女,短短两年已为香港增添了35万人口,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收到11.1万宗申请,批出8.8万宗。“抢人才”计划成绩令人鼓舞,有效快速补充劳动缺口,建议当局可定期公布招揽到的人才数量,让社会更了解政府“抢人才”的工作成果。
另外,
他又指出,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近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排名由2023年的第16位,跃升至第九位,是香港打造教育基建和吸纳人才措施的显著成绩。
不仅如此,不少国际知名人士、体坛巨星亦通过不同人才计划先后成为香港居民,如桌球世界冠军奥苏利云及卓林普、国际篮球明星马贝利等,不但向世界宣传了香港的人才计划,更有强大说服力,大家熟悉的体坛明星也有信心选择香港定居,可见香港的吸引力和前景。
他继续说,不时有媒体报道人才来港后,在求职及子女就学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
当局宜多向外说明是否已向来港人才提供了适当的支持,以保障本港和输入人才计划的形象,以免其他计划来港发展的人才受这些个别个案而影响决定;以及应该加强国际宣传,让更多不同国家的传媒报道香港人才政策的最新情况。
他强调,
培育本地人才与吸纳外来人才必须双轨并行
,壮大香港多元化的人才库,助力不同行业发展。
海纳百川丰富香港人才库
记者问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自2022年推出,期望吸纳高收入、高学历及具丰富经验的优质人才来,,但有评论指逾九成申请者来自内地,而且来港后失业的很多,他有何意见,
他说,这现象并不令人意外,内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不少内地优才拥有名牌大学背景及国际知名企业工作经验,具备国际竞争力。加上两地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相似性,内地优才更容易适应和融入香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他强啁,有调查指透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大多从事创科、金融、金融科技及专业服务等行业,反映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完善的法制、自由的市场、多元的文化及多姿的生活气息,均对高端人才有极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因应国际地缘政治日益严竣,对人才流动也有影响,特别是中美博奕影响华裔人才在美国的发展,不少华裔专家学者选择离开美国,再择木而栖。香港的国际化环境配套会对这些人才有一定吸引力。
他指出,高才通计划丰富香港的人才库,为香港的发展注入活力,特区政府应该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例如增加住房补贴、改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以提高香港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特区政府亦要继续加强与内地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人才交流,打造更具包容性和创新力的经济环境,以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整个大湾区的协同发展。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文 :本刊主笔 何洁霞
香港经济导报社
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商务合作:jdonline1947@163.com
最新文章
特朗普威胁对台积电等征100%税,台湾怎么办?
香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最新!李强总理发出“拼经济”的强信号!
香港要继续发掘人才继续完善相关政策——访立法会议员、前入境处处长黎栋国
高才通真的帮香港引进人才了吗?——访香港立法会议员、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会长尚海龙
香港移民“众生相”,港府得尝所愿了吗?
迎接2025 談關稅及降息
发展经济很难吗?闭上眼睛,砍一刀!
以深圳为师“变废为宝”
两岸旅游僵局只剩“最后一里路”?
过年好!乙巳说蛇文化
铜锣湾上演面包店大战
从司令员到副市长的“军转干部”
如何做到“春眠不觉晓”?专家答香港经济导报
料新年过后楼市小阳春
港大副教授刘洋建议:港府透过发债融资应对财政赤字
越南能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最大赢家”吗?
董藩:消除“公摊面积”争议的科学管理方法
2025年台海局势与两岸关系展望
2025楼市展望:缓步复苏 楼价看涨5%
特朗普没提对中国加征关税!中美竟然双向奔赴
经济增速下滑 刺激政策不能再等了
减息浪潮有利香港投资市场
欧美央行2025年降息的考量
军兵种将领会师“戎装常委”
关注 | 正视双城论坛对两岸关系的意涵
国台办答香港经济导报:将持续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在美国威胁制裁下香港仍具吸引力——访香港浸会大学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
特朗普2.0关税冲击波 商界“危”中寻“机”
独家专访 | 香港贸发局范婉儿:面对美国加征关税,香港出口商将积极开拓新市场
对中墨加三大贸易伙伴 加征关税有何后果
特朗普关税2.0“山雨欲来” 美国未必成赢家
特朗普携强关税政策重返白宫,全球经济体遍生寒意
磷酸奥司他韦原研药和仿制药有何区别?工信部答香港经济导报
中国经济政策主轴转向内需
中美还未到决战时刻 特朗普需先处理这三件事
越南为何倒向美国?
中国政坛的秘书长
踏上“互联互通”快车道 系好法律合规“安全带”
特朗普上台恐给欧洲民粹主义火上浇油
董藩:以超常规、靶向性措施稳定楼市的紧急建议
关注 | 香港券商能否分到一杯羮?
关注 | 未来十年何去何从?
跨境理财知多少——专访资深专家李岚、高欣女士
山海关外,有一片经济加速增长的发展沃土——盘锦市兴隆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美丽嬗变
国家卫健委答香港经济导报:奥运冠军马龙、黄张嘉洋将担任“体重管理年”活动宣传大使
特朗普难以利用货币政策主导全球经济?
救金融 香港要解放思想!——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及副院长肖耿
香港经济导报编辑部 | 新年献词:坚守的意义
尹锡悦戒严令余波,对韩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何时结束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