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研究所非遗网第七期剪纸公益大课堂

学术   2024-05-02 09:59   重庆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第七期剪纸公益大课堂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在企业微信直播平台开播了。本期教学活动三个月,分普及和提高两个阶段。参与教学管理和任课老师二十多人,都是著名的非遗民间剪纸专家和非遗剪纸传承人。传授内容包括中国民间剪纸基础理论知识和脱稿剪纸基本技法。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播保护非遗民间剪纸。报名参加学习的剪纸传承人和爱好者超过了700人。

    4月13日晚,剪纸联盟秘书长、剪纸创研员、河南省剪纸传承人曹慧贞主持了开学仪式。本所所长贺云翱教授在直播间作了讲话。副所长陈竟教授作了《中国非遗民间剪纸大讲堂》的历史介绍,并讲了第一课《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和特性》。


01

开学典礼

讲话:贺云翱



陈竟

讲习班总策划人 导师 主讲人

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民间剪纸联盟总顾问

《中国民间剪纸》微刊总编


曹慧贞

讲习班讲课老师 主持人 班主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员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员

河南省非遗河洛剪纸传承人

高级民间艺术师

河南省工美大师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剪纸联盟秘书长 


      早在上世纪的1985年,陈竟教授就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发起成立了新疆民间剪纸研究会和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间剪纸函授学校。至今以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名义面向社会,开办了近三十期“非遗剪纸高级研修班”。疫情发生后,一直坚持在网上开办非遗民间剪纸大讲堂初级培训班和高级研修班,参加学习的全国学员有数千人。并策划举办了三届”全国儿童剪纸展览”和三届“非遗进(剪纸)校园师生剪纸展暨观摩示范教学研讨会”活动。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世代民俗生活中利用纸等薄片材料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意象手工剪影镂空造型民间艺术。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高超的技艺手法及重大的社科价值。具有集体性、原发性、传承性、民族性、民俗性、实用性、变异性等特点。陈教授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从学术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辨别界定民间剪纸和非民间剪纸的方法,呼吁维护我们非遗民间剪纸纯正的血脉。

02

 第一课 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

      中国民间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是文化遗产,我们的研究角度就不能仅从艺术学或美术学或工艺美术学方面去解读、而应该从文化遗产学方靣去探究,这才是抓住其实质。当下,研究民间剪纸的学者专家,大多是美术院校或工艺美术院校毕业的画家从美术学或工艺美术学方靣谈技艺较多,而从文化遗产学方靣去探究者廖寥无几。这是抓了中国民间剪纸外在载体形式,而丢掉了其深邃的文化内涵的本质。本文则从文化遗产学角度谈些问题。

       中国民间剪纸,从字靣上看,似乎就是流行在中国民间的用纸剪成的手工美术品。但是,我们要给中国民间剪纸下个确切的概念,必须从它的特性和本质上去理解。

      我认为,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世代民俗生活中利用纸等薄片材料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意象手工剪影镂空造型民间艺术。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高超的技艺手法及重大的社科价值。

      在远古的时代,原始艺术是属于全体劳动人民的,不存在阶级的差异。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两种艺术:一种是代表着剝削阶级的艺术;另一种是代表被剝削阶级的艺术。两种艺术分别反映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和思想。鲁迅先生把这两种艺术称之为“消费者艺术”与“生产者艺术”。

       “消费者艺术”是上层艺术。为统治阶级创造、享用、服务的艺术,具体是指宮廷文人士大夫的艺术。“生产者艺术”是中下层艺术,也就是民间艺术,为被统治阶级,也就是为劳动人民(俗称平民老百姓)创造、流传、享用的艺术,具体是指城乡中的平民、农民、牧民、渔民、手工业者(主体是妇女)的艺术。民间艺术是从原始艺术这个源头发展而来,上层艺术是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民间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根本、源泉、灵魂。几千年来,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传统民间艺术和上层艺术都相应地变化发展着。作为民间艺术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剪纸,同样是上层文人剪纸的根本、源泉、灵魂。

     (一)集体性

      民间剪纸的主要特性之一是集体性。

      所谓集体性,是指它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流传、享用的艺术。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最初是由集体中的个别人创造,再由集体的认可或加工后传播的。但从整个过程来讲,总要有集体的参与的主要因素,才能成为民间剪纸。我国长期处在农耕社会,民间剪纸的作者是城乡劳动人民。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劳动性质、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思想意识、审美尺度等,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民间剪纸艺术保留了原始社会艺术创作的集体性。这种集体性的艺术,通俗易懂,深博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能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并世代传承下去,成为一种群体公共艺术财产,而不再是个人或少数人的东西。

     (二)原发性

      民间剪纸艺术同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始终表达出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赞美生活、歌颂生活、创造生活的主要倾向。在这倾向中充满了劳动人民战胜客观困难的力量和自信的精神以及极大的快感。真实地记录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不是为了炫耀作品的贵重珍奇,不是为了在技艺上赢得观赏者的惊叹,而是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劳动人民在创作的时候无所拘束,随心所欲,怎么想就怎么作,不受物象比例、解剖、透视、时空等“理法”的限制,自有一套“不科学”的自在原发规律。这种自在原发的感情表达和自由精神的表现,决定了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原发、质朴、天真、活力的基本品质,也产生出独特的意象艺术体系。由于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源头久远,虽经历代不断创造。发展、积累,但古老的遗风艺术却是大量存在,有许多“活化石”的民间艺术可以回溯到人类初期,有的虽然被后世发展改造,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保守性和民间剪纸的传承性,依然有原始民间艺术的影子。这种原始艺术的影子,包涵在民俗意识和民俗活动中,表现在宗教、信仰、祭祀、祈禳、巫术等习俗中,顽强地遗留下来,形成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原发性。

     (三)传承性

      民间剪纸是古老的艺术。它的作者,往往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其传承的方式,主要是家族传承、师徒传承、邻里传承、村落传承,并通过乡亲互相馈赠、观摩、借鉴、取舍、加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既在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得以发挥,又丰实、丰富、提高了这个基础。集体创作的过程,也是劳动人民集体才智的积累过程。民间剪纸传承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比较纯粹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思想,体现了物质与精神协调统一的规律。民间剪纸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锤炼,高度浓缩了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没有传承性的作品,很难说是民间剪纸。

     (四)民族性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俗艺术的创作是与各民族劳动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着。由于各民族作者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及审美观点的区别,从而形成民间剪纸不同的艺术形式、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宛如遍布全国各地的土生土长的山花,散发出浓郁、清新的泥土芳香。这种不同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一方靣显示出各民族、各地区民俗艺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各民族、各地区的劳动者集体创作的群众性。民族性构成了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帶,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民俗性

      民间剪纸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民族民俗息息相关。可以说,民俗产生了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又丰富了民俗。民俗与民间剪纸总是纠缠在一起而同时存在。尽管历代劳动人民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但传统的民俗和民间剪纸常常顽强地继续遗传下去,会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以变相的方式加以表现。纵观传统民间剪纸的内容,包含着大量的民俗事象,例如关于宇宙、生物、无生物、人性、人造物、灵界、巫术、符咒、厌胜、命运、预兆、疾病、死亡等事的原始信仰;又如关于婚姻、育子、童年、成丁、岁时、节日、祭祀、战争、狩猎、畜牧等事的习惯与仪式;以及神沾、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儿歌等民俗事象,在民间剪纸中都有反映。因此,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民俗活动的艺术张场,是民俗研究资料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民俗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民间剪纸应该叫民俗剪纸更为确切。

     (六)实用性

      民间剪纸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功能与适用性非常明确,具有明显的实用性,而且欣赏性、娱乐性寓于其中,鲜明地表现出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长期以来,劳动人民用它来美化和丰富自已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乐、丧等各方面,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装饰工艺品。民间剪纸中的多种形式,例如:窗花、炕围花、墙花、顶棚花、角花、转花、吊帘、门笺、碗柜花、灶台花、幡胜、服饰花、枕头花、鞋花、围涎花、裏肚花、针扎花、香包花、灯花、礼品花、喜花、寿花、轿花、葬花、披肩花、灵牌花、棺罩花、供花、斗香花、烛台花、招魂人胜、纸扎花、印染花、瓷器花等等,既是劳动人民的滋补精神食粮,又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是劳动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结合体,也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

      (七)变异性

      民间剪纸是伴随着民俗传承下来的。尽管传承性带有较大的模式性和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约。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基础和民俗的变化而引起直接或间接的变化。在变化中,有时间的长短,有程度的不同。有的变化不明显,基本上还保持原来的面貌;有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化较大,甚至已演变、转化、移植、衍生为新的表现形式,例如:皮影、布贴花、金箔贴花、兰印花布、纸扎花等,但原来面貌仍然依稀可辨。民间剪纸作为劳动人民自身对社会、自然、生活认识的表现,永远是活态发展变化着的。不管千变万化,它的基因和根性不能改变。

       以上民间剪纸的几点基本特性,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它们既有互相联系,又有互相区别,是相辅相成的。其中集体性是它的基础,原发性是它的本质,传承性是它的继续,民族性是它的特色,民俗性是它的内涵,实用性是它的功能,变异性是它的发展。而这些特征我们需要努力探讨和研究,用以继承、发展中国特色的民间剪纸的重要依据。

       总之,中国民间剪纸是什么样的艺术呢?

      从作者来说,它是民众群体艺术,而不是文人个体艺术。

      从渊源来说,它是原始本源艺术,而不是变异洋化艺术。

      从内涵来说,它是民俗文化艺术,而不是表面物象艺术。

      从造型来说,它是意象造型艺术,而不是写实造型艺术。

      从形态来说,它是剪影镂空艺术,而不是平面绘画艺术。

      从手段来说,它是人为手工艺术,而不是电脑机器艺术。

      从功能来说,它是民间生活艺术,而不是纯粹欣赏艺术。

      由此,我们可以辨别界定什么是民间剪纸?什么是非民间剪纸?当下,我国剪纸界理论混乱,例如:有人将刻纸、撕纸也统称为剪纸,这是概念的混洧。剪纸、刻纸、撕纸,是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它们的工具、技法、概念是不同的,不能将刻纸、撕纸统为“剪纸”。是不是只要用剪刀在纸上剪镂图形就叫“剪纸”?不是。如果脱离了民间剪纸的基因元素。脱离了中国民间剪纸的群体性、原发性、传承性、民俗性、民族性、实用性等特性,那不叫“中国民间剪纸”,只能叫“剪刻画”。例如:目前流传于社会市场上的所谓“现代剪纸”,这些假冒伪劣的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低俗化的东西,多是一些不懂不会民间剪纸特性和技法的美术工作者、商人,用电脑机器制作的“刻纸”,它脱离了手工艺术创造,不属于剪纸的范畴,更不能称为“非遗民间剪纸”。而有人却称之为“现代剪刻纸”。这些所谓的“现代剪刻纸”倡导者,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现代剪纸”艺术?他们认为现在学院派画家搞的剪刻纸作品就叫“现代剪纸“艺术。这种以时代和作者身份来命名“现代剪纸”是个错误的认识。“现代剪纸”是从西方“现代派”流传到我国。它有特定的概念、特征和内涵。顾名思义,“现代派”是西方一种新的时尚的艺术潮流。它是强调主观,反对客观;主张写意,反对写实。在造型方法和表现手法上,提倡“以意造型”。为此,打破时间、空间、比例、透视的限制,运用夸张、拼连、组合、套嵌、比拟、象征等手法使自然中的物象变形,从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和意图。在这点上,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以及其它民间艺术与“现代派”是吻合的。可是,我们有些美术工作者却将自己创作的“写实剪纸”标榜为“现代剪纸”。完全是写实绘画的翻版,脱离了剪纸的特征和语言。根本谈不上叫“现代剪纸”,连“剪纸”都谈不上。可是,居然还有人吹捧为 “剪纸艺术的最新发展”。“中国新写实主义剪纸艺术创始人”、“是推动中国剪纸文化产业的里程碑”、“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我不知道其“震撼力”在哪里?这个“里程碑”是怎样树起的?这样的“新写实主义”的“现代剪纸”有多少人认可和赞赏?其作品有多大的艺术收藏价值?还有些学院派画家模仿、抄袭西方现代派中那些荒涎、怪异。丒陋、黄色、恐怖、反动的东西,这都是当下我国剪纸界出现的乱象,我们不要被这些歪门邪道所迷惑:上当受骗,被列入误区。

      作业讨论题:

      1、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是什么?

      2、中国民间剪纸的特性是什么?


03

第二讲:《如何学剪基础剪纹——葫芦》

时间:2024.4.14


杨荣芳

讲习班授课教师 中小学高级教师

扬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扬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创研员

首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剪纸大展赛暨教学论坛示范公开课教师


      杨老师常期在学校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出示了课件,先介绍了葫芦的外形特点,又讲了葫芦的艺术文化 ,然后讲寓意和象征。杨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基础,特别细致,非常适合刚刚入门的初级学员。

      最后,杨老师还跟大家分享了从事剪纸教学工作的体会。“我将它总结为三个词,第一个词是坚定。第二个词是坚持。第三个词是坚守。坚定什么呢?是坚定自己一定会学有所成的信心。在这样的信心支撑下,我坚持学习脱稿剪纸,坚持练习脱稿剪纸,坚持探索脱稿剪纸教学的方法。那么坚守什么呢?坚守的是我热爱剪纸艺术的这份情怀,在这份情怀的支撑下,我一步一步的探索出我们学校的剪纸校本课程。我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非遗剪纸大讲堂里也会学有所成。我们非遗剪纸大讲堂已经进行到第7期了,后面还会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名师给我们教学,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会经过自己的学习,成为弘扬和发展非遗剪纸的中坚力量。”


黄玉华

剪纸讲习班招生负责人 班主任 主讲人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剪纸传承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创研员


04

学员感言摘录

于静(新疆)    

       我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南大脱稿剪纸培训,每一次培训学习,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理论知识讲授,还是非遗民间剪纸大师们精湛的脱稿剪纸技艺,都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这里,我真切的感受到,陈竟教授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他依然奔走在非遗传承的最前沿,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非遗保护、传承之大业上!这让晚辈由衷的敬佩!也更加激励着我,坚定地走传承非遗剪纸的正道。 

张睿临(吉林)

       首先感谢陈竟教授、贺云翱教授、徐阳老师、余继平教授、曹慧珍老师、黄玉华、张宏和朱宜英、杨蕾、郑晓筠老师等授课老师及教学服务的老师。感恩、感谢您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全国各地的学员搭建这样一个学习中国民间剪纸公益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向优秀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学习和掌握民间剪纸基本理论和脱稿技法。

赵素平(河南)  

      进入了中国非遗民间脱稿剪纸大讲堂,我感谢陈教授的精彩授课!感谢曹老师的详细讲解!陈教授不愧是中国非遗传承脱稿剪纸的研究专家,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的带头人。陈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确了中国民间脱稿剪纸的概念及特性,让我更深的了解非遗传承民间剪纸和不是非遗传承民间剪纸的区别,认识到民间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源泉! 

张春风(河南)

       感谢为这次公益剪纸课所有师友的努力与付出。感谢陈竞教授的精彩讲话,感谢曹慧贞老师的精彩主持以及贺云翱所长的精彩发言,还有各位老师及其他师友的共同努力,使南京大学非遗公益课开讲!并祝越办越好!


方丽华(福建)

       在这春和景明的四月,开启了宝贵又难得的剪纸学习时光,首先感恩于陈竟教授及诸位老师的无私付出,基于对剪纸的热爱,有幸在融剪纸专业性与管理全面性的大集体中幸福的学习成长。几年前就拜读了陈老师的《中国民俗剪纸技法》,结合本次课中陈老师讲到的中国民间剪纸的七点基本特性,我感触更深,尤其是中国民间剪纸的民俗性。民间剪纸产生于民间,与我国民族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服务于民间大众的结婚、生子、年节等诸多民俗活动。民间剪纸通过独特的剪纸语言表达出民间剪纸艺术家的美好希冀和祈盼,是内在心象的美好展现。

05

学员作品点评择录


       这是山东学员张楠作品,剪得还不错。他采用对称脱稿折剪方法,主体是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剪镂了葫芦娃的形象。萌芦上身是个人面男娃,娃顶发髻形如男根,镂空女阴纹饰,寓意生殖。葫芦果下身用套嵌造型方法镂空柳树和鸟纹饰,象征春天万物繁殖,鸟语树茂。葫芦娃头部用添加造型方法剪了一对鸟、一对雄鸡,象征男性。又剪了一对龙,象征龙的传人。这幅作品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这就是我国民间剪纸的意象造型和表现方法。


06

学员作业展示

05   姜善丽  吉林

5   高启玲  陕西

10   赵桂茹  陕西

17    郭昕然 天津

45   刘霞  内蒙古

57   高云云  山西

58   曹新明  山东

64   刘凤先  内蒙古

74   方丽华  福建

84   吕世林  新疆

86  郭淑华  山东

87   王春晓  河南

88   王静  山东

95   陈玉慧  宁夏

98   李佩玲  天津

104   李桂琴   北京

121   杜特  内蒙古

124   郝桂芬  天津

129   李云宝  广东

129 李淑梅 吉林

136   张睿临  吉林

137   吴海玲  江西

140   梁古珍  广西

146   杨芳  湖南

160   刘晓昆  山东

171   肖梅  安徽

179   解彩娥  浙江

186   牛崇姣  河南

203   王淑芳  黑龙江

209 银燕 重庆

213   刘俊梅  辽宁

217   董桂玲  山东

221   王艳  四川

222   张爱明  新疆

232    苏红雁  河北

233   刘丹  内蒙古

252  苏红霞 甘肃

254   刘晋华  广东

259  谷燕莎 河北

263   包著燕  福建

270   张丽莉  云南

278   齐清 江西

288    黄华吟  广东

299  唐燕  山东

300   任建鲲  河南

303   李秀真  聊城

310   韩立贤  湖南

315   苏继红   甘肃

325   任兰英  天津

330   张楠  山东

333   孟坤鹏  河南

344   李冬梅  山东

345   张倩  重庆

352   王新连  山西

354   汪洪萍  四川

355   黄英  四川


374   刘俊娥  山西

382   单瑞金 天津

393   付欢清  山西

411   李汉成   山东

414  何肖雪  山东

418   刘敏  内蒙古

426  陈艳光  湖南

442   柴瑞  陕西

451  高花  河南

458   张璨   北京

462   李纪唯  吉林

465   李叶  内蒙古

456  郭志萍  陕西

206  孙梅芝  新疆

404  张金娟  甘肃

08  仲立格  山东



编 辑 部 


发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中国民间剪纸》微刊编辑部

指导:陈竟(《中国民间剪纸》微刊总编)

教学管理:徐阳

班 主 任: 曹慧贞 张洪 黄玉华 朱宜英 

宣传审核:余继平(《中国民间剪纸微刊》主编 )

整理撰稿:郑晓筠 (《中国民间剪纸微刊》执行副主编)

图片处理:杨蕾 杨迎春( 《中国民间剪纸微刊》编辑)

排版发布:赵俊 申芸(《中国民间剪纸微刊》编辑)


温馨提醒

微信号|feiyijianzhi

      注明:欢迎转发,本刊作品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仅限学习交流,转摘、引用请注明,请勿抄袭或他用,否则追究其责。


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非遗网
虽然今后不再以群众性社团组织的形式出现,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保护和传承工作热情,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在陈竟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中国传统剪纸相关研究、保护、传承、交流和合理利用工作,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携手合作,为共同的民族事业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