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
TEACHERS'
DAY
致
恩
师
人生没有送分题
好在您曾教过标准答案
目
录
TEACHERS' DAY
封面:《虎到家安》 赵丽杰
扉页:《祖国万岁》 董晓庆
评论文章
关于剪纸教学的几个问题
——陈竟
科学开展儿童剪纸教学
——陈竟
人物介绍
饮水不忘挖井人 乘凉不忘栽树人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首倡创建者陈竟
——汪振军 朱璐璐
民间美术守护者—冯真教授
—— 陈竟
董晓庆
郭巧丽
学校剪纸教学活动
广东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潘奇
传承非遗民间剪纸 培养小小佳承人
——郑晓筠
教学心得
在教育幸福中成长
——赵丽杰
剪纸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研究
——郑晓筠
教师作品
活动简讯
教学直播
怎样脱稿剪石榴
——苏小菊
脱稿剪英雄人物示范教学
——杨荣芳
小学生脱稿剪白菜和南瓜
——许歆甜 高妙涵
评 论 文 章
TEACHERS' DAY
2022/9/10
关于剪纸教学的几个问题
陈 竟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耕社会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民间艺术,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科学保护和健康发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固然,除了抢救保护民间剪纸传承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民间剪纸普及教育,从儿童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国民的智力和情怀,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增进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才能在全社会创造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使其科学地健康地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及妇联部门己开始重视儿童剪纸教学,全国不少中小学、幼儿园及儿童活动中心已开设了剪纸课,成立了剪纸兴趣组和剪纸组织,举办儿童剪纸展览,这是可喜的现象。我们有些学校、幼儿园及儿童活动中心已从事剪纸教学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中小学、幼儿园及儿童活动中心,在剪纸教学中虽然化了不少精力,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可是,成效甚微,甚至误导了儿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呢?这里涉及到剪纸教学的目的和方法问题。为此,我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思考并实践。
儿童剪纸教学的目的
我们开展儿童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剪纸教学,是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情怀,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可以说,是一种美学素质教育。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儿童长大以后都成为剪纸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当然其中也有极少数儿童长大后继续深造,可能成为剪纸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而绝大多数儿童长大后会选择其它不同的职业。明确了儿童剪纸教学的目的,就会有的放矢,就会根椐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剪纸教学。
依样复制与脱稿创作
现在,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儿童活动中心对儿童剪纸教学的方法有依样复制和脱稿创作。根椐我们目前的调查,不少儿童剪纸或刻纸或剪贴样稿是老师用复印的成人作品让学生依样复制,不是让学生自己创作样稿。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培养学生的复制能力,束缚住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学生一旦离开了样稿,就不知如何剪纸或刻纸或剪贴了。更糟糕的是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样稿大多是复制的商品化绘画化刻纸,什么“仕女图”、“名人肖像”等。这些低劣的没有剪刻纸语言的样稿,对学生是个误导。这次在儿童剪纸作品评选中,我们又见到了这样的复制品。因为它不是儿童自己创作的,而且这些伪劣品,都是从其它绘画形式或照片中翻版,又涉及到原作者的著作权,所以,一律淘汰。
我国民间剪纸作者,多数是随心所欲脱稿剪镂。她们想到什么就剪什么,怎么好看就怎么剪,从不受任何约束。这种创作思维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我们已有一些老师继承并运用了这样的脱稿创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剪纸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比较剪纸、刻纸、撕纸、剪贴几种表现形式,我更提倡老师开始就应用剪纸、撕纸进行教学,不要用刻纸、剪贴进行教学。因为刻纸、剪贴要有现成的样稿,依照样稿才能完成刻或贴。这样给学生套上了柜框和模式,无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意象造型与具象造型
中国民间剪纸是意象艺术,不是具象艺术。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创作出来的形象,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物象,而是作者头脑中意念的形象。这种“意象造型”,又叫“心象造型”,它“以意构象,以象寓意”。也就是说,民间剪纸的造型,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物象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作者凭传统观念,以丰富的主观想象和幻想,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客观物象纳入到自己的意念秩序之中,并运用简括、夸张、添加、套嵌、透叠、拼连、复合、装饰、象征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各种超越时间、空间、透视、比例限制的意象。这就是我国民间剪纸语言的特征。在这次儿童剪纸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不少“意象造型”的优秀作品,说明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老师对中国民间剪纸的语言特征还没有认识,他们仍用“具象艺术”那一套造型方法教学,要求学生塑造形象“逼真”,结果,学生的作品单纯追求“象”,误入了剪刻纸或剪贴“绘画化”“写实化”的道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失去了我国民间剪纸语言的特征,而且脱离了剪纸教学的目的,不利于学生智慧和素质的健康发展。
学习传统与努力创新
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民间剪纸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新作品。因此,我们在剪纸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求并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民间剪纸的制作方法和创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何运剪镂空;如何折叠剪纸;如何冒剪抓形象基本形和特征;如何剪基本形特征的外轮廓线;如何剪镂形象的结构纹、动态纹、装饰纹;如何立意、造型、构图;如何运用有意味的符号、纹样镂空装饰;如何处理点、线、面造型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把民间剪纸的基本功技法学得扎实,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生如何在内容、形式、材料上创新。在这届全国儿童剪纸展作品中,确实出现了一批在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比第一届全国儿童剪纸展作品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一步。但是,在落选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不伦不类的“创新”作品。这些作品要么是“成人化”,要么是“绘画化,”,要么是“西洋化”,要么是“商品化”。几乎都脱离了民间剪纸语言特征,也失去了儿童剪纸天真、稚拙、活泼的特点。这不是创新,而是误区。即使在入选的展览作品中,也还看出我们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儿童活动中心的美术老师本身民间剪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技法学得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深造、提高。
循序渐进与拔苗助长
任何艺术的教学,都应该循序渐进,犹如登楼梯,要一步一个台价地上,不能一步登楼顶。学国画,首先要从练习笔墨基本功开始,再进行立意、造型、构图的学习。学书法,首先要从汉字楷书的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提、折写法练习起,再进行结构、布局的学习。学剪纸,也首先要从单色剪纸剪影、镂空方法练习起,再进行单象造型、折叠造型、多象构图、彩色剪贴的学习。幼儿园剪纸教学,应首先学习单色单象剪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简单的折叠剪纸和单象、多象彩色剪贴的教学。小学剪纸教学,在单色单象剪纸和折叠剪纸教学的基础上,再逐步进行多象造型、构图及彩色剪贴的教学。中学剪纸教学,在小学单象、多象剪纸教学基础上,加强多种造型、构图和彩色剪纸的教学以及优秀作品赏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剪纸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脱稿剪纸教学方法以外,还要适当临剪优秀民间剪纸作品,加强造型能力的锻炼。教师只向学生传授和指导民间剪纸制作和创作方法,由学生发挥独自的想象和创造,不能代替学生创作,不能拨苗助长。在这届全国儿童剪纸作品中,我们也见到一些教师创作的作品影子和痕迹。
选自《春花秋赏——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研讨会论文集》
儿童剪纸作品显得简单、粗犷、稚拙、天真、活泼、淳朴,这正是儿童剪纸的特点。如果不是如此,就不成其为儿童剪纸了——
儿童剪纸要保护童心童趣
陈 竟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长的希望。从儿童开始,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至关重要。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方便,容易普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最可行的一项艺术形式。
开展儿童剪纸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情趣,提高儿童的综合文化素质,继承和发展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儿童剪纸教育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指导思想明确,教学方法恰当,儿童剪纸教育就会出人才,出成果;反之,就会误导学生,吃力不见效。
儿童剪纸要有童心
在开展儿童剪纸教育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儿童具有先天性无意识心理状态和自主性心理特征,他们追求奇异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强烈,对宇宙万物充满了幻想和想象。因此,他们的剪刀下的形象,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而是他们心目中的形象。这种“心象”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为基础,经过省略、简化、夸张、集中其生理特征和神态特征而组成形象。这种“心象”,大胆发挥主观想象,不受比例、透视、解剖、时空的限制,随心所欲塑造形象,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由于儿童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还不成熟,所以他们的剪纸作品显得简单、粗犷、稚拙、天真、活泼、淳朴,这正是儿童剪纸的特点。如果不是如此,就不成其为儿童剪纸了。
我国传统民间剪纸造型方法渊源于人类初期的原始艺术,与儿童剪纸如出一辙,所以有人将传统民间剪纸称为儿童时期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在儿童剪纸教育中,一定要根据儿童的自主性心理特征,尊重儿童独特的无意识审美感受,呵护童心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和个性,协助他们的主体行为,引导他们认真学习传统民间剪纸知识和技法,让无意识转换成有意识,使儿童剪纸表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不断丰富起来,提高作品的创新水平。但是,也有不少幼儿园、中小学老师未能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不懂得儿童剪纸的艺术语言和发展规律。有的“依样剪刻画”,将成人的剪纸图样、甚至是绘画化刻纸的图样复印或复制给学生,让学生照样剪刻,追求又细又像,使学生成为一味模仿的工具;有的采用“学院派”的教学法,用西方美术写实“画理”约束学生,要求学生,弄得学生没法剪下去;有的“揠苗助长”,过早地给学生灌输高难度的剪纸专业技巧知识,违背儿童剪纸的发展规律。这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只能训练学生工匠式的动手技能,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尽管学生剪刻得很像,但是,不是他自己创作的作品。一旦离开了图样,学生就无所适从,不敢创作,不会创作。
儿童剪纸要有童真
儿童剪纸在创作题材上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儿童常常让自己出现在画面中,或者将自己动物化、植物化,或者将动植物拟人化,把自己天真的感情表现在形象中,这在幼儿剪纸中更为突出。北京大学幼教中心幼儿陶颜好剪的《小兔之家》,将家屋顶剪成有眼有鼻有嘴有长耳的兔头,想象力多么丰富。山东淄博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幼儿元太阳剪的《森林之王》,将虎剪成圆身站立,张牙伸臂,这哪是虎,倒像个淘气霸道的小男孩。福建漳浦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幼儿叶涵依剪的《蝴蝶公主的美丽世界》,画面主体是位女孩,圆脸夸大成地球仪,戴顶公主冠,头扎两条飞舞的长辫,好像蝶翅,身着蝴蝶裙,左右手牵着拟人化的树和蝶,头顶空中有飞鸟、云朵、月亮、星星和拟人化的太阳。
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小学儿童的思维不断丰富起来。他们的剪纸,在天真中开始带有传统民间剪纸造型的审美理性。福建浦城县富龄中心小学陈露晨剪的《滑板乐》,三个不同发型不同衣饰的女孩正在兴高采烈地玩滑板,从三位女孩不同的形态、表情、服饰造型和构图处理上看,已较幼儿剪纸成熟些。
中学儿童剪纸的构思、造型比小学生又进了一步。例如,广东韶关市江区曲仁中学陈秀云剪的《吃年饭》,采用平视和俯视结合的方法经营构图和造型,将圆桌上鱼、虾、蟹、鸭等食物一览展示,一家人团坐在圆桌周围吃年饭,享受天伦之乐。左下角又剪了只猫,更增添了生活乐趣。
儿童剪纸要有童趣
儿童剪纸的构图和造型由于尚未成熟,所以显得简单、粗犷、稚拙、质朴,充满童趣。这种原始的审美境界,正是人类初期的原始艺术特点,也是原生态传统民间剪纸的特点,更是许多有成就的艺术家所追求的“返璞归真”。北京大学幼教中心幼儿李星汉剪的《中华龙》,胖乎乎,笑嘻嘻,那形象、那神态,多么天真、稚拙,就宛如小作者自己一样。福建漳浦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林心妍剪的《我爱跳舞》、山东淄博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王单凤剪的《快乐小猫》等,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或是用具的造型都是简单、稚拙,令人看后,捧腹大笑。江苏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马美琴剪的《舞龙灯》,在影像的龙灯上只剪了弯曲的卷草线条,粗犷、简括、单纯地表现了龙的飞舞动态。舞龙灯者形象也是简单,脸部只剪了眼晴。观灯者更简单,只剪了不同性别的稚拙人头,好像原始岩画中的人面影像。背景只剪了简单阳线所组成的风轮、五角星、气球等,阴阳对比,块线衬托,充满了童趣童味。同校学生丁櫺剪的《奶奶教我学剪纸》、张力剪的《吃包子》、陈昱然剪的《有趣的戏剧表演》、张家稳剪的《快乐的童年》、马旗剪的《不同的我》,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赵洪宇剪的《童趣》等,人物造型均简单、粗犷、稚拙,童趣盎然。
儿童剪纸创作活动应尊重儿童的自主心、自尊心、自信心,应掌握儿童先天性无意识心理状态和自主性心理特征,应根椐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传统民间剪纸知识和技法的学习,不断提高儿童剪纸表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可以采用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方式进行,让他们在宽容、民主、轻松的氛围和无意识状态中表现童心、童真、童趣,使儿童剪纸科学、健康地发展。
(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
人 物 介 绍
TEACHERS' DAY
2022/9/10
饮水不忘挖井人 乘凉不忘栽树人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首倡创建者陈竟
作者:汪振军 朱璐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俗艺术作为民间智慧和艺术魅力的结晶,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断丰富自我,历久弥新,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辉煌灿烂的文化星河。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甚至濒临失传的困境。南京大学陈竟教授在上个世纪就以前瞻性的眼光、敏锐的感受力和决不待时的行动力创新性采用民间艺术与校园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中国民俗艺术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破与立。
陈竟教授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民俗艺术专家、学者,担任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海外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教育部社科成果通讯评审专家。在国内外发表出版大量民俗文化艺术作品、论文、编著,多次获奖,有些作品被国内外有关艺术单位收藏。代表作品有《姑娘追》《吐鲁番巴士》(剪纸)(获国际金奖,发表于1997年《世界书画家经典》丛书),著有《中国民俗剪纸史》《中国民俗剪纸技法》等。
早在1984年,陈竟就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创办了第一个“中华剪纸函授中心”和“民间美术进修班”,学员有一千多人。
1992年,陈竟在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开设了“中国民俗艺术”选修课,这门选修课在全国高校中是第一个。
1996年陈竟又在全国中学中第一个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等中小学开设了“中国民俗艺术”选修课。提出“民间艺术进校园”的倡议,并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任教。当时,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农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均报道过。
几十年来,“民间艺术进校园”的倡议创举,已在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及老年大学,遍地开花。得到了党和国家及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领导的关注、认可、重视,已作为国家战略决策文件下达贯彻执行。
陈竟表示:“看到今日的大好局面,我由衷喜悦和自豪,我为国、为民做了样有功德的大事。但回想走过的艰难曲折之路,我记忆犹新。面对当下‘非遗进校园’中出现的师资、教材、教法以及外行领导和教师误导教学的新问题,又令人忧虑。”
陈竟教授致力于将民间艺术与专业教师相结合,加强学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文化合力,使更多的学生得以有机会了解并爱好包括中国民俗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有陈竟教授这样一些为中国民俗艺术长远发展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先行者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时代的诸多挑战中不断突破,展现独特的经典魅力与时代风采。
民间美术守护者—冯真教授
陈 竟
炎黄艺术馆将于今年8月中旬举办冯真教授民间美术收藏展,这是民间美术界和美术界有意义的展览喜讯,我表示热烈祝贺。一向被历代“精英"文人视为“下里巴人的雕虫小技",今日能够在首都登上“大雅之堂"向社会展示,足见人们的认识已经提高,关心和重视“生产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与冯真教授相识共事已近三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发起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会(后改名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时,提名请冯真教授担任顾问。后来,因工作需要,又提议冯真教授担任副会长、会长。我们为什么推崇她呢?因为冯真比我们年长,学识广博,为人贤淑、善良、平和、谦虚、正派,德高望重,我们都尊称她为大姐。
冯真早年在进步同学和父亲冯乃超(“左联”筹建者之一、著名诗人、教育家)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5岁只身从上海到晋察冀解放区,入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学习,1950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美术骨干之一。她原任教于绘画系,1956年到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归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执教。1980年冯真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1986年该系改建为民间美术系。多年来,她单独或带领研究生不辞劳苦地到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黄河沿岸许多村镇聚落作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搜集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民间艺术品。
冯真还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出版总署年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等,与杨先让、靳之林等教授共同组织了多届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学术会议和展览,对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化的普及、推广,以及社会化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冯真教授受到中西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民间艺术的影响,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她对民间美术十分热爱,对民间艺人深有感情。她认为,民间美术是“母亲艺术”,是所有美术的根基。民间美术又是“活的化石”,沉积了世代遗传的民族文化。正因此,她虔诚地热爱“民间”、回到“民间”、学习“民间”,历经艰辛在黄河流域等地作田野考察,从民间中发现人才、广泛搜集被世人“视之如敝屣”的民间美术品。
在民间,蕴藏着一些能人高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是民间美术的“千里马”。但是,许多民众(包括政府官员和基层文化部门的专业干部)缺乏识别鉴定能力,认识不到这些“千里马”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些“千里马”往往处于鱼目混珠的环境中,如不被“伯乐”识别,只能埋没在民间。因此,有见识的“伯乐”专家在识别鉴定民间美术“千里马”中起了关键作用。当代不少民间美术“千里马”就是被“伯乐”专家发现后,向媒体和社会宣传而成为“民间名人”艺术家,有的被推荐授予国家和世界“民间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称号。例如:山西省中阳县的民间剪纸传承活动搞得很好。1985年,我应邀去那里考察,发现该县庞家会是个“民间剪纸村”,全村妇女基本都会剪纸、刺绣。于是,我和杨先让、靳之林、冯真教授研究后,决定1986年10月在吕梁行署所在地离石县召开了“第二届中国民间剪纸学术研讨会”。苏光、陈志农、何溶、李寸松、杨先让、靳之林、冯真和我等专家都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期间,参观考察了中阳县庞家会村,发现了王计汝等一批“千里马”民间剪纸传承高手。之后,杨先让、靳之林、冯真和我等教授又多次赴中阳县深入考察,积极向媒体和社会宣传、介绍,直至中阳县民间剪纸申报成为国家和世界非遗项目,农村妇女王计汝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表。又如:陕西省旬邑县的库淑兰,20世纪80年代初,县文化馆文为群同志在调查中发现了她,并于1988年组织她的作品到中国美术馆展览。当时,曹振峰、李寸松、廉晓春、杨先让、靳之林、冯真和我等专家应邀参观后,在座谈会上一致给予极高评价,认为她是中国乃至是世界级的“民间剪纸大师”。靳之林教授与我研究后,决定于1989年10月在旬邑县召开“第三届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学术年会”。我和冯真教授主持了会议。与会代表会见了库淑兰,观看了库淑兰民间剪纸表演和家庭民间剪纸展示。大家为“剪花娘子”库淑兰高超的艺术天才所敬佩。同时,也为库淑兰贫困的生活环境所不平。为此,我和冯真教授与市县领导进行了会谈,指出库淑兰是“国宝”级的人才,建议领导重视,改善库淑兰的居住条件,提高她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保护和支持她的创作活动。后来,杨先让、靳之林等教授及台湾《汉声》出版社黄永松等专家也到旬邑考察了库淑兰,在报刊杂志宣传介绍,张道一教授推荐到台湾举办展览,出版专集。靳之林等专家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库淑兰为“剪纸艺术大师”。从此,一位默默无闻的农村老大娘成为世界著名的“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待遇也得到了改善。
类似库淑兰这样的民间剪纸“千里马”,还有祁秀梅、王兰畔、张林召、王占兰、白凤兰、胡凤莲、曹佃祥、苏兰花、刘兰英、高凤莲、林桃等一大批国家级的“民间剪纸传承大师”,都是在“伯乐”专家的发现、推介、宣扬下而成为“民间名人”。让我们永远记住在中国民间美术运动史上立下丰功伟绩的“伯乐”专家,其中就有冯真教授。是他们,使不少地方民间美术成为国家和世界“非遗名录”;是他们,使不少地方民间艺人成为国家和世界“非遗传承人”。
今天在炎黄艺术馆展出的冯真教授收藏的民间美术品,正是她数十年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责任心的成果。也正是她代表了一批“伯乐”专家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立下的丰功伟绩。
这里展出的民间美术藏品的作者大多是己去世的“千里马”。这些藏品,现在已很难收集到,有的己濒临灭绝。从这些珍贵的展品中,我们不仅学习到民间美术的传统技艺,而且了解到祖先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文化遗产,从中可以结合研究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哲学、民艺学等人文科学。
这个民间美术收藏展,还展出了冯真教授学习民间美术,借鉴、吸收、融汇民间美术而创作的当代年画等美术作品。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家如何在学习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因此,“冯真收藏民间美术展”,既不同于一般的民间美术收藏展,也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美术展。而是“来自民间,学习民间,回到民间”的展览,是一批“伯乐”专家保护“非遗”(民间美术)的缩影代表展览,起着“展示、典范”的作用,其意义和影响是重大的。
2013年7月10日写于南京民艺斋
冯真、陈竟等在库淑兰家采访
冯真与库淑兰亲热交谈
冯真和陈竟与咸阳市、旬邑县领导交谈
代 表 人 物
TEACHERS' DAY
2022/9/10
包头剪纸:董晓庆
董晓庆,汉族,1980年9月29日出生,初中学历,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2021年12月被评为河北省尚义县剪纸非遗传承人,2021年12月加入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22年加入包头市工艺美术协会。
个人自述: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在姥姥家长大。在姥姥的熏陶下从小酷爱剪纸,一把小刀,一张红纸,剪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等。妈妈也喜欢剪纸,冬天和妈妈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走家窜户,把一副副精美的窗花贴在各家各户。
在我20岁的时候爸爸不幸车祸去逝,我和妹妹妈妈相依为命七年。27岁跟随丈夫来包头打工。饭店做过服务员。现在一早教幼儿园上班。不管下班回来多忙、多晚,总要画一画、剪一剪。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姑娘也喜欢剪纸,现在她边上学,还给他们学校第二课堂讲剪纸课。
2019年九月,我的作品《中国梦》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览,被包头东河民族文化馆收藏。
2019年九月,我的作品《中国梦》在剪刀上的中国风全国剪纸邀请赛中荣获铜奖。
2020年六月,我的作品《福佑中华》在北京―渭南全国抗疫情剪纸精品展荣获金奖。
《祖国万岁》
《中国梦》
《幸福的草原》
《祥瑞祈福》
《五福临门》
《全家福》
《龙腾虎跃》
《美丽鹿城欢迎您》
包头剪纸:郭巧丽
郭巧丽,内蒙古包头市人。毕业于辽宁省工艺美术学校室内设计专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剪纸创研员,包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传承人,包头市剪纸能手,包头市小学美术高级教师。曾多次参加全国剪纸大赛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主办方收藏。主要代表作有:
2008年11月《高原牧歌》获“中阳”全国剪纸艺术展银奖。
2009年4月《连年有余》获全国“鱼文化”剪纸艺术大赛银奖。
2009年9月《草原晨曲》获第五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铜奖。
2010年12月《路路清莲连年有余》获全国首届廉政剪纸大赛优秀奖。
2011年7月《绣红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首届“红旗飘飘”全国剪纸艺术大赛银奖。
2014年11月作品《马背情歌》在‘中国梦.草原情’内蒙古剪纸艺术展荣获优秀奖。2020年9月剪纸作品《静候花开》获“大爱无疆”北京.渭南全国抗疫剪纸精品展金奖。
2021年6月剪纸作品《党的生日庆典》、《蛟龙探海扬国威》、《哈大献给共产党》、《蘑菇云腾震八方》被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收藏。
《仗剑除魔》
《万象更新 》
《四季平安》
《乳香飘》
《龙腾盛世 吉祥草原》
《静候花开》
《蛟龙探海扬国威》
《哈达献给共产党》
《党的生日庆典》
《高原牧歌》
《富裕不忘党的恩》
学 校 剪 纸 教 学 活 动
TEACHERS' DAY
2022/9/10
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剪纸特色介绍
潘 奇
潘奇,现高中美术高级教师、韶关市民间技艺(剪纸)大师,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韶关市宣传文化本土人才“育鹰”工程培养对象,被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聘请为中国民间剪纸创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中国民间剪纸联盟委员,担任韶关市省级教师培训中心授课专家。
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是由原韶关市第二中学和曲仁中学合并而成的新学校。潘奇老师从2007年在曲仁中学开始剪纸教学,2012年调入韶关市第二中学开始在学校组织学生成立《东河岸》剪纸社团,定时在第二课堂和阳光一小时时间辅导学生剪纸工作,学校搬迁后剪纸社团改名为九龄剪纸社,指导剪纸社团工作15年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社员组成从美术专业生到全校普通文化生,各年级段都有很多学生参与。通过这么多年辅导,不仅很多社员在全国、省、市获奖,也形成一套剪纸教学的体系,编写了系统的剪纸校本课程。不仅高二年级美术实践操作课开设了剪纸选修课程,还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韶关本土文化进行研究,深受学生喜欢。
例如:潘奇老师辅导的学生在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教育部艺术教育促进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下,由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香港)国际剪纸协会共同主办的2012年《童趣的飞翔——首届全国儿童剪纸展》,10副作品取得了2金3银3铜1优秀的好成绩。评委特意对我们学生的作品作了点评。“中学儿童剪纸的构思、造型比小学的又进了一步。”这些鼓励和肯定都极大的激励潘奇老师的教学热情,给他无穷的动力。2019年在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剪纸教学活动中潘奇老师辅导的五幅作品全部入选(本次活动不评等次)。
学校美术老师在潘奇老师的带动下纷纷学习剪纸。吴京航、陈容玉,丘浩道三人的剪纸作品在2018年“镂花剪彩报春来”韶关市新春剪纸作品展中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好成绩。两人成为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这么多年来可以说硕果累累,本人25次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辅导学生获奖140余次。我校在美术、剪纸艺术、辅导学生等方面在市属学校中能起到一校一品牌的良好引领带头作用。
学生作品
河南省长葛市第二小学
郑 晓 筠
传承非遗民间剪纸 培养小小传承人
郑晓筠,女,1974年生,河南省长葛市第二小学美术教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剪纸创研员和《中国民间剪纸》微刊编辑部责任编辑,南大中国非遗民间剪纸保护联盟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许昌市民协会员,许昌市剪纸专业委员会会员,长葛市民协副秘书长。
长葛市第二小学剪纸社团成立于2018年,在郑晓筠老师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剪纸小小传承人。她们利用每周社团活动时间和学习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剪纸和儿童剪纸,在学校各项展示活动中凸显风采,为长葛市第二小学的素质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剪纸社团学习内容主要是剪纸的学习和创作。在每周的活动中,郑老师精心制订活动计划,注重对学生剪纸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剪纸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剪纸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传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兴趣引导学生对剪纸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爱上剪纸,热爱生活和艺术。
她们以“传承创新、动手动脑”为宗旨,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了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准。剪纸社团的创设,逐步形成了长葛二小的办学特色。通过剪纸社团的发展,很好地补充和延伸了美术课堂教学。在学校的屡次活动中,剪纸社团的作品展示都占有一席之地。在学校的书画长廊中,剪纸也是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给老师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1年“翦翦风”剪纸社团录制的《闪闪红星庆华诞 小小银剪寄深情》入选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联办的“建党百年全国六一儿童节视频展播项目”。孩子们的抗疫儿歌剪纸入选大象新闻、长葛民协公众号展览,在长葛观澜播出。2022年4月9日今日长葛采访报道了本社团,并在长葛头条播出。2022年5月长葛疫情之下,团员们积极录制脱稿剪纸视频,我们的剪纸小课堂受到学生和家长们欢迎。
(供稿:郑晓筠)
打 虎 小 学
打虎小学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所属的一所村级完全小学。现有学生不足百人。2015年均衡达标工作开始,在学校校长安排下,朱占奎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校园内组织部分学生成立了少儿课余“快乐剪纸兴趣小组”。他们每周开展辅导活动,宗旨是把民俗剪纸这一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培养儿童艺术鉴赏和创造动手能力,有步骤地让孩子们认知,学习,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学会一门传统技艺。孩子们兴之所至,常把自己学剪的小动物,小团花,囍字,星星,花朵儿等图案布置在专题板报或班级手抄报栏内,给班级和校园增色不少。2021年被崆峒区教育局评为优秀剪纸社团。朱占奎老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并受到表彰奖励,且被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聘任为剪纸创研员。
教 学 心 得
TEACHERS' DAY
2022/9/10
剪纸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研究
文|郑晓筠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从商代的金箔剪镂影象纹样开始,剪纸的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走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让全世界人为之瞩目。
目前在美术课程中剪纸只是作为专门的一堂课存在,比如团花,比如对折剪,或者是欣赏课。这些课程,只是浅尝辄止,学生只能雾里观花,看到剪纸的美,体验的也不是真正的剪纸。把剪纸和小学美术课有效融合,利用剪纸的种种优势,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解决一些实操问题,并因此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思考方式的多维度,必将给美术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剪纸可以增强文化自信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技艺都消逝了。能够历三千年而不衰,足可见剪纸的深厚魅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做强做大,我们才可以有效防止外国文化的入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我们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文化才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母系文化,有我们的血脉基因,这些基因在每个人的骨子里自由生长,慢慢开花。它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也必然能够渊源流长。
学习剪纸,可以积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底蕴,传承传统文化知识技能。随着对民间剪纸的传统造型和纹样的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剪纸艺术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剪纸的魅力,从而点燃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把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剪纸来源于民间,它有着最朴实的语言。非遗的活态传承更应该从娃娃抓起,在非遗与教育之间建构连接的桥梁。我们应该找出他们之间的契合点,有效地融入到教育中去。让教育者看到非遗民间剪纸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让非遗民间剪纸走到孩子的身边,在新生代中焕发它的光彩。
有句话说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剪纸是世界非遗,全世界上很多地方有剪纸,但是我们中国是剪纸最早的发源地。我们的剪纸跟西方的不同,西方的剪纸是写实剪纸,追求的是像,真实。而我们的民间剪纸是意象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无拘无束,思接千载,变化多端,倾注的是剪纸人的美好感情和愿望。在我们的民间剪纸中,注入了剪纸人的灵魂。这样的剪纸有情趣,有境界。孰高孰下,一眼可知。
《扶摇直上九万里》郑晓筠
二、剪纸在孩子成长方面的优势
1.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民间剪纸艺术是意象造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剪纸不是追求写实风格,而是对现实细节做出夸张化的处理。在造型构图上,民间艺术也不受时空的限制,往往在同一平面上展现不同时空里发生的事情。在色彩上,明艳富丽,颜色饱满,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些元素都赋予了民间艺术独特的表现魅力,看似随意、笨拙、不拘一格,实则洋溢着想象力和生命力,传递出民间审美意趣。比如在高凤莲的剪纸《门神》中,大刀阔斧,简洁干净又灵动利落,人物的动势夸张,扑面而来的气势威武有力量。具体去看并不怎么清晰到每一部分是什么,这些剪纸符号游走得随心所欲,神韵动人心魄,形象呼之欲出。马的块面感与冼炼的线条交相辉映,朴拙大气。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笔墨之大写意,挥洒淋漓。
2.可以提升专注度
民间剪纸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不剪完不罢休,可以提升专注度。剪刀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或剜或剪,或碎叶纷纷,或婉转流长,随心所欲以至人剪合一的境界。当创意来临,如有神助。我剪《收》是四尺整张的纸,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疫情如海加风暴席卷而来,创作的激情瞬间来临,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对孩子来说,抽出十分八分钟来做一件事,完全可以坐的住。这可以说是剪纸的优势了。从短到长,从简单到复杂,一点一点体味剪纸之乐。不知不觉中心沉下来,静下来。
很多孩子专注度不行,一件事情要很久才能完成,究其原因就是容易心猿意马。想改善这种情况就要从一点点的小事上去训练,要从吸引他注意力的事情上入手。恰恰剪纸就有这样的好处,拿一张纸,随心剪下去,不知不觉就剪半天。剪的时候眼睛要跟着手,心也要跟着想,心眼手连动,周遭的一切就充耳不闻了。
《收》郑晓筠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剪纸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增强自信心
剪纸容错率高,剪错了可以南辕北辙。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时,怎么剪都是对的。不怕剪错,大胆剪就是了,可以让孩子更自信。脱稿剪纸的奇妙之处就是有的时候一剪刀剪下去发现剪错了,到最后却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从一只眼睛剪起,也可以从头剪起,一朵花剪起,是不是很随心所欲?可能一开始就是准备剪只兔子,最后它却变成了一只老虎。为什么?悄悄告诉你,眼睛剪大了,算了,感觉它可以是一只虎。也许剪着剪着,你可以给虎一个鱼的身体,你还可以给它额头上加一个风车,后来你还给它加了艾叶,它就有了辟邪的意义。也许你又想给它一些平安富贵的含义吧,于是又有了葫芦和牡丹。真的是自得其乐,妙趣无穷。
《虎头鱼》郑晓筠
5.手巧心才更灵
随着学生们控制剪刀的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加深,观察会更加细致。剪纸为孩子们提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创新思维的平台,我们常说“心灵手巧”, 一定是手巧心才更灵。坐着想不如起来行,走着才会发现转角的风景。
在学习民间剪纸之后,随着剪纸文化的一天天积累,剪纸技巧一天天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会越来越强,他们想要用手中的剪,表现生活的美好,把心里的愿望诉诸指尖,想办法去组织去呈现。他需要去观察,去揣摩,去试验,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调动他们的大脑思考的过程。他们的奇思妙想就有了良好的出口。脑子越用越灵,是因为有了思维角度的多种可能,灵感正是一次次心心念念的碰撞中偶尔迸发的。剪纸在手眼心法方面的协调训练也水到渠成。
三、剪纸使美术课堂的部分实操变得简单
利用剪纸折剪的特征完成重复图案,剪纸可以一次性折剪两层到很多层,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同时剪出相同的造型,从而剪贴出二方连续纹样或四方连续纹样。利用折剪的方法完成对称图案的表现。折剪可以剪出对称的图案,轴对称或者是中心对称,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做一些对称的手工或绘画,学生很容易地可以做到。在学习《蜻蜓飞飞》一课,我打破了画的老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对折剪的方法来剪蜻蜓,学生对蜻蜓的结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我让他们再用画和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学生兴趣很浓厚。在学习《万花筒》一课时,万花筒具有图案重复、五颜六色的特点,我又用了团花的方法,通过解构重组,让学生创造出了色彩缤纷的万花筒图案。学生们说,老师,好神奇啊!真美!
四、通过剪纸完成想象创作
一把刀,一张纸,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去创作,可以是半成品,剪一剪,画一画。也可以是完整的作品。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操作了。他们可以拿一张纸随意去剪,然后再想象添画。或者交换想象添画。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教学三年级课程《黑与白》,我们又想到了剪纸,通过剪剪影,孩子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对画面的黑白关系也吃透了。
五、剪纸欣赏中了解剪纸的民俗文化
剪纸的故事源远流长,剪纸中的故事涵盖了神话传说,戏剧人物,花草虫
鱼,飞禽走兽,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等。剪纸用它独有的语言讲述着人们身边的故事内心的追求,剪纸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民俗风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
剪纸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在美术活动中,把剪纸这种艺术形式融入教学当中,让剪纸为孩子们的学习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研究。
六、通过剪纸学习剪纸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培养创新能力
剪纸不是追求写实风格,而是刻意对现实细节做出夸张化的处理。在造型构图上,民间艺术也不受时空的限制,往往在同一平面上展现不同时空里发生的事情; 在色彩上,明艳富丽,颜色饱满,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些元素都赋予了民间艺术独特的表现魅力,看似随意、笨拙、不拘一格,实则洋溢着想象力和生命力,传递出民间审美意趣。这些民间剪纸艺术会打开孩子们审美的另一扇门,也会给他们带来创作的灵感。
七、剪纸有益于身心健康,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民间剪纸艺术是吉祥的艺术,表达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呈现着人们的内心需求。学生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有益于身心健康,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民间剪纸中常用剪纸符号来装饰,对形象加以点缀和美化,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打扮”。常见的有毛毛,月牙、柳叶、圆孔、羽毛、波浪、风转,鱼鳞,漩涡等等。为了强化作品的寓意,又增加了吉祥含义的剪纸纹样,比如雀檐纹象征富贵,贯钱纹象征财富,绣球纹象征爱情,十字纹象征太阳,生命活力,万字纹象征太阳,生生不息,盘长纹象征连绵不断,五方纹象征东南西北中。云勾纹象征生命如意,方胜纹象征同心,福字象征幸福,寿字象征长寿等等。这些有着吉祥寓意的符号就是孩子们创作的源泉,运用它们创作作品的心情必定是愉悦的,幸福的,安宁的。他看待这个世界就会不同。
几千年来剪纸作为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秋收冬藏,支撑着他们熬过苦难的岁月。著名的剪纸大师库淑兰就是一朵尘埃里开出来的明艳之花。王贵生在《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①中说,“当她开始摆开剪刀、色纸、面浆进入创作状态时,似乎周围的一切不复存在,那专著的神情,早已将生存的苦难抛到脑后,创作使她变得心醉神迷。剪贴到得意时,她竟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哼唱起来……她从不打草稿,总是信手剪来,随手贴上,而那丰满的构图,稚朴动人的造型,绚丽而又统一的色彩运用,在她如神的手中,怎么剪贴都显得别致,显示出一个饱经生命坎坷而大智大悟的人生行者的奇异才能,也透射出她绚丽多彩的生命形象。”在这样的时刻,贫穷和打骂都被抛在了脑后,物我两忘,只有创作的快乐。剪纸,就有这神奇的魔法。
综上所述,通过剪纸艺术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培养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剪纸的魅力,从而点燃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把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剪纸来源于民间,它有着最朴实的语言。让非遗的活态传承在非遗与教育之间建构连接的桥梁。我们应该找出它们之间的契合点,有效地融入到教育中去。让教育者看到非遗民间剪纸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让非遗民间剪纸走到孩子的身边,在新生代中焕发它的光彩。
在 教 育 幸 福 中 成 长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 赵丽杰
来到市实验小学已经二十年了,在这段漫长而又转瞬的时光里,有初登讲台时的欣喜与不安,有成功时的喜悦与自豪;也有困难时的苦恼与退缩……桩桩件件,历历在目。而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幸福的滋味。
有一种幸福叫充实
在市实验小学的工作中我一直感受着充实并体会着快乐。刚上班时,虽然也努力钻研教学,但总是不尽人意。经过思考,我知道原因在于缺乏经验,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及掌握知识。于是,我阅读多种教学书刊,如饥似渴地汲取养料。每一篇优秀的教案,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一处教书心得,都成了我学习的范例。我还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向研训员、优秀教师、老教师学习他们的真知灼见。教学思路就在摸索中慢慢清晰起来。让我的教学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同时,我把握各种锻炼机会。比如公开课,每一次课前我都精心准备,研究教材、教参,修订教案,再拿到学校试讲、修改,我深切的体会到“十年磨一剑”这句话的含义。这个过程,也是我向名师学习的捷径,我把大家的意见经过梳理整合,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学到了不少书本之外的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再如外出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例展示,使书里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在我眼前,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就豁然开朗了。
新课程改革后,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这对于教学经验不多,刚刚习惯按部就班教学的我,着实是一种挑战。小学生总爱提出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几十双小眼睛每时都在盯着老师。为了备好一节课,我苦苦思索,备教材,备学生,多少次备好,又多少次推翻,直到满意为止;为了上好第二天的课,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试教”。我把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教学准备,我暗暗地跟自己较着劲。“要上,就要上得最好!”带着这个信念,我允许他们在课堂上“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我仿佛是一只春蚕在经历着人生的蜕变,“累并快乐着”是我真实的心境写照!
有一种幸福叫和谐
我是一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心里很忐忑,我能否融入单位,能否与集体和谐相处?但自从踏入市实验小学,所有的顾虑全部消除了。这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学校,多年来,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优质办学的核心保障,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从而以教师的成长成就市实验小学学生的美好一生。在这里一切都是纯净而又和谐的。校领导有着纵览大局的胆略,也有着关心下属的细腻;年级组长们有着带头儿冲的拼劲儿,也有着关心老师、关心学生的那份儿温情;备课组长带领着学科组亲似一家人。每个同事过生日,也许只是一个鸡蛋,礼轻意重,这对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在这里,上下级是和谐的,同事之间是和谐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在这里工作,每一位老师都会有成就感,每一位老师都觉得很幸福。
工作几年后,对教学有了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或者自己拿了奖,心里总会沾沾自喜,觉得没有事难得了自己,有点熏熏然了。适逢此时,学校组织了一次公开教学大赛。通过认真聆听和校领导一针见血的点评,我深深感到自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些优秀教师们信手拈来的教法就让我自愧不如,师生间恰当的互动也让我赞叹不已。在大家的帮助和影响下,浮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和谐的集体再次让我感受到前进的力量。
有一种幸福叫学高为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广泛涉猎,要有广博和见闻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知识就要从学习中来。
作为美术教师,我深深地懂得,美术教育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训练他们有能力以视觉艺术创作表现自己,并具有鉴赏视觉艺术作品的能力。因此,设计教学活动时便以训练幼儿的美感知觉能力,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为主,面对处于写实萌芽期或拟似写实期的学生时,应了解他们已有写实的需求,于是便应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对发展写实能力有用的技巧,如观察技巧,也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有用的美术创作知识。
后来学校设置了剪纸课,我有幸成为剪纸教师。本溪满族剪纸是东北所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学习这门艺术,一方面能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认识自己家乡特有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使得孩子们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本溪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源等方面都给予了市实验小学很多帮助。学校对剪纸特色教育也是高度重视,课程的设置、授课内容、方式方法都给予关注和指导。通过课堂、社团、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加大对民间剪纸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创作热情,对本溪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作为学校的专职剪纸教师,我深深懂得剪纸教学的重要意义,虽然自己有一点剪纸的基础,但要完全胜任工作还有很大不足。因此,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民间剪纸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剪纸培训班,以参加各种比赛、对外交流等方式积累剪纸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在传授学生剪纸技艺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懂得剪纸艺术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在我看来,剪纸里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并有着独特的语言——“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写实。剪纸已成为我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一种比文字更能透析心灵的语言,是心灵的表述,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同时把剪纸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有一种幸福叫一如既往
在美术与剪纸教学工作中我深深感到,想要把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就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喜爱自己的文化,才能传承自己的文化。我把“成才先立德”视为育人之本,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述从古至今英雄人物的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拓展学生知识面并和学生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欢度快乐时光。剪纸课上,我忘情地讲着,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一心一意地剪着,就像春芽在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每当看见学生们欣喜地拿着他们稚嫩的成果到我这儿来展示的时候,我的心是愉悦的,甚至比他们还要兴奋,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不正在生根、发芽吗?
多年的努力获得了一些成绩,发表了多篇剪纸论文及主持的科研课题获奖;剪纸作品《虎妞妞》在全国第四届非遗博览会上获得剪纸比赛“金”奖;出版了本溪市剪纸校本教材《剪纸艺术伴我成长》等著作4部;个人被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骨干教师”;剪纸非遗传承人。2015年6月,受国侨办指派出访印尼剪纸文化教学交流。2016年11月,在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下,到意大利剪纸文化交流。
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既然我能够有幸成为一名教师,我就应该爱岗敬业,将百倍的努力放在我的岗位上。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当我们怀着这样的心去工作、去教育、去享受的时候,我们就一直被幸福包围,我爱我的学生们,也深深地爱上了市实验小学这片教书育人的热土。
教 师 作 品
TEACHERS' DAY
2022/9/10
《晨读》 荣凤敏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族退休教师
《传承》崔春梅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职业中学
《和和美美》汪洪萍
四川桑枣中学退休教师
《红色》 郭桂清 吉林省白山市
《教书育人》伍永娟
《灵鼠戏蝠》 苏小菊
《情系土默川》贾振国
包头市教育局教研中心
《师恩难忘》王楠楠
河南省长葛市第二小学
《石榴花开心向党》 张明琪
萨拉齐第二中学
《屠呦呦》钟正环
《团花剪纸鱼》 孙树英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
《威振四方》 吕凤英
《我的老师像妈妈》李慧宏
《我跟老师学剪纸》张志臻 北京
《绣党旗》何新华 吉林
《鱼戏莲》 杨迎春
山东省德州市渤海中学小学部
《尊师重教》于静
《传承》 李永梅
《家有余粮心不慌》 谢鸿
《教诲如春风》 刘秋红
《虎娃报喜》倪玉蓉
《普天同庆》何新华 吉林
《三尺讲台写春秋》 張睿临
《盛世非遗》杨荣芳
《金峰雄狮》 黄英 退休教师
《丹心育桃李》李秀真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民族小学
《百鸟朝凤》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大禹治水》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礼佛》 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我是美术老师》 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山海经》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张议潮归国图》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六祖与九龄》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梅关古道》 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明镜高悬•包青天》 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舜奏韶乐》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舞春牛》 潘奇
广东省韶关市张九龄纪念中学
《绿色家园》 唐小婷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学校
《事事如意》 唐小婷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学校
《喜迎二十大》 唐小婷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学校
《家在运河畔》 唐小婷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学校
《凤凰涅槃》 王世亮
《虎娃保平安》 王世亮
《欢庆百年华诞》 王世亮
《驱疫镇宅》 王世亮
《十二生肖闹牛年》 王世亮
《挖山参》任永恒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实验小学
《参娃送吉祥》 任永恒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实验小学
《慈航普渡》游晓卿
《建党百年 盛世中华》 袁谊
重庆市铜梁二中
《桑葚满园采撷欢》 袁谊
重庆市铜梁二中
《百年欢歌》 张晓娜
巩义市大峪沟镇中心小学
《孺子牛》 张晓娜
巩义市大峪沟镇中心小学
《虎到家安》 赵丽杰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
《欢庆20大》赵丽杰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赵丽杰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小学
《葛天氏的传说》郑哓筠
河南省长葛市第二小学
《龙凤呈祥》郑哓筠
河南省长葛市第二小学
《桃李天下蜡炬成灰》
郑哓筠 河南省长葛市第二小学
《富贵吉祥》 朱占奎
《抗疫有转机》 神州呈祥瑞 朱占奎
《四季平安》 朱占奎
《太平盛世》 朱占奎
《兔子吃白菜》 朱占奎
《小可爱》 朱占奎
《养殖户的摇钱树》 朱占奎
《镇宅神虎》 朱占奎
《东方红》侯运巧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潍州路台学校
《战疫胜迎春来》侯运巧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潍州路台学校
《科技教育 腾飞中原》任建鲲
荥阳市第六小学
《科教兴国振国扬威》任建鲲
荥阳市第六小学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任建鲲
荥阳市第六小学
活 动 简 讯
TEACHERS' DAY
2022/9/10
贺彩霞正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传授剪纸技艺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八里营小学迎来了开学的第一堂剪纸课。六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剪纸传承人杨庆锋老师的带领下,将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
教 学 直 播
TEACHERS' DAY
2022/9/10
苏 小 菊
苏小菊,女,小学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美术教师,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近30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在省、市、区进行公开课教学及讲座。
2016年,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陈竟教授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始接触中国传统剪纸,并走出对剪纸认识的误区,原来我以为剪纸和刻纸是一样的,只是操作手法不一样而已,接触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之后,才发现原来两者不一样,而且还有冒铰剪纸,也就是脱稿剪纸,冒铰剪纸的灵动和洒脱深深吸引了我,陈教授又将多位民间剪纸艺术家引入学校对师生进行剪纸培训和教学,在他们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剪纸教学在小学部全面铺开,在三年级每周进行一节课的剪纸教学,并作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
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采用脱稿剪的方式,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将自己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和民间剪纸手法相结合,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剪纸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通俗易懂,孩子更容易接受,目前已培养了不少好苗子。也呈现了不少优秀剪纸作品,将中国非遗剪纸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传承,这也和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教育形势非常贴合。
苏小菊教学视频
怎样脱稿剪石榴——苏小菊
杨 荣 芳
杨荣芳,女,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镇江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非遗扬中市剪纸代表性人物,扬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剪纸作品《书香校园》荣获江苏省民间文艺“迎春花奖”,《水韵芳洲》获全国剪纸艺术名家邀请展获银奖,《书香校园》获镇江市文艺创作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交流活动。
自从学校开展剪纸教学开始,我就对“教育就是一手变千手的智慧和力量”这句话有了切身的理解。记得刚开始我们剪纸教学研究团队只有我们两个美术老师,目标是建立剪纸兴趣小组,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剪纸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团队加入了班级课程超市的老师,目标是推进校本课程研究,形成校本教材。团队壮大后,因为共同的目标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像回归的雁阵一样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没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就没有学校剪纸教学从单纯的兴趣小组到人人参与的校本课程的转变。
至于我受益最多的地方就是当我们的探索进入了瓶颈,尤为期盼有人来指导、引领我们前进的时候,学校领导的做法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篇章。他们从《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一则新闻,千方百计的为我们找来了南京大学从事民间剪纸研究的陈竟教授。让我们的视角从省内剪纸拓展到了全国剪纸,2008年我们参加了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四节国际剪纸艺术节,使我们与大师们有了第一次的交流的机会,那一张张触手可及的剪纸作品和熟练灵巧的剪纸技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震撼。我们不由得感叹我们还是井底之蛙,眼前要做的还有很多。2009年和2015年学校又与陈竟教授联系让我们分别参加了在宁波慈城和南京举行的中国民间剪纸研修班。在许多剪纸大师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真的受益良多。
经历就是财富,历练就是成长。我相信,时间的脚步会带着我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杨荣芳教学视频
脱稿剪英雄人物示范教学——杨荣芳
小学生脱稿剪白菜和南瓜——许歆甜 高妙涵
TEACHERS' DAY
南大非遗网
陈竟剪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