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38《谓赵王》
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略,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秦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已五年矣,攘(rǎng)地千余里。今谓楚王:‘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故发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挚马免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挚马免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hài)必深矣。国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急。”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卬而多求地。【译文】
有人对赵王说:“三晋联合,秦国就会变得弱小;三晋分离,秦国就会更加强大。这是天下各国都清楚知道的事情。秦国控制了燕国就会攻打赵国,控制了赵国就会攻打燕国;控制了魏国就会攻打赵国,控制了赵国就会攻打魏国;控制了楚国就会攻打韩国,控制了韩国就会攻打楚国。这是天下各国都能清楚预见的事情。然而山东六国却不能改变这种形势,这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太过弱小。兵力弱小的国家又不能团结一致,这是秦国何等明智,山东六国是何等愚蠢。这是臣下为山东六国忧虑的地方。老虎即将吃掉野兽,野兽不知道老虎即将吃掉自己,反而互相争斗,结果双方筋疲力尽以后都死于老虎之口。所以如果野兽知道老虎即将吃掉自己,就绝对不会互相争斗了。现在山东六国的君主不知道秦国即将吞并自己,反而崇尚互相争斗,结果双方筋疲力尽以后,国土都被秦国吞并。这样一来,他们的智慧还远远不如野兽啊。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情。现在有一件事情非常紧急。秦国想要攻打韩国和魏国,向东窥伺周室的心思非常严重,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忘记这件事情。现在秦国向南攻打楚国,是因为担心三晋会联合起来。现在秦国攻打楚国,休整之后又继续攻打,已经持续五年了,秦国的土地扩张了一千多里。现在秦王对楚王说,‘如果您能屈尊来见我,秦国一定会和楚国结为兄弟之国,一定会帮助楚国攻打韩国和魏国,并归还楚国原来的土地。’楚王听信了秦王的花言巧语,又因韩国和魏国不救援楚国而恼怒不已,一定会前往秦国。秦国又谋划派使者前往赵国,用燕国作为诱饵离间三晋的关系。现在大王听信了秦王的花言巧语,打算攻打燕国。如果攻打燕国,不到一顿饭的工夫灾祸就会降临到赵国。楚王进入秦国以后,秦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向东攻打韩国,韩国在南边没有楚国的帮助,在北边没有赵国的帮助。韩国不等遭到攻击,就会立即向西归附秦国。秦国和韩国结为亲密的盟友,秦国就会将灾祸转移到魏国了。以秦国的强大,又有楚国和韩国受其驱使,魏国不等遭到攻击,就会立刻向西归附秦国。秦国和魏国结为亲密的盟友,秦国就会将灾祸转移到赵国了。以秦国的强大,再加上韩国、魏国、楚国的帮助,以及燕国的愤怒,造成的危害一定会非常严重。国家走到这种地步,臣下就是为此而来。臣下因此说:现在有一件事情非常紧急。趁着楚王还没有进入秦国,三晋应该互相亲近、团结起来,派出精锐的军队驻守在韩国和魏国的西边。楚王听说以后,一定不会进入秦国。秦国一定会感到愤怒,并前去攻打楚国,这样秦国的灾祸不会离开楚国,这对三晋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楚王进入秦国,秦国见到三晋紧密地联合到一起,一定不会放出楚王,并要求楚国割让更多土地,这样秦国的灾祸还是不会离开楚国,对三晋还是非常有利,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情。”于是赵王派出军队向南,戍守在韩国和魏国的西边。秦国见到三晋的态度非常坚决,果然没有放楚王回国,并且要求楚国割让更多土地。【注释】
1.即:即食,就食,就餐。《说文·皀部》:“即,即食也。”
《周易·鼎卦》:“鼐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大意是说:鼎器内装满食物,我的妻子有病,现在不用我协助她就能够自己就餐了,吉祥。
2.禽:兽的总名。
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易·井》
大意是说:井里有淤泥不能食用,枯井里没有禽兽。
虎也诸禽之雄也。——汉·王充·《论衡·遭虎》
大意是说:老虎也是各种禽兽的首领。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文选·曹植〈名都篇〉》
大意是说: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
3.寐:本意是指睡梦,睡着等。
夜寐,梦也。――《说文》
夙兴夜寐。――《诗·卫风·氓》
耿耿不梦寐。――《诗·邶风·柏舟》
4.亡:通“忘”;忘记。
《诗经‧邶风‧绿衣》:“心之忧矣,曷维其亡!”郑玄笺:“亡之言忘也。”
《淮南子‧人间训》:“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
5.攘(rǎng)地:意思是开拓疆土。攘:开拓。
《战国策·赵策二》:“齐宣王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而齐为虚戾。”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凿空万里,攘地千都。”
清唐甄《潜书·任相》:“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辽左屡捷,攘地千里。”
6.玉趾:对人脚步的敬称。有时亦用以讽刺。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三国 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
如何枉玉趾,及门失相迎。——宋·司马光·《奉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斋韩廷评维见过为诗谢之》
先生,余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
7.割挚马免:割断拴马的绳索,马便脱跑;此过程极短,马之脱跑极快,用以形容动作迅速短暂,犹“立即”。
挚:通“絷”;绊索;马缰绳;拴住马足的绳索。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诗·周颂·有客》
执絷马前。——《左传·成公二年》
免:脱跑,脱逃,逃避,逃脱。
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汉·李陵·《答苏武书》
安西之救至,竟免虎口之厄。——晋·潘岳·《马汧督诔》
思明复叛,尚书与兄承恩谋杀之。事发,族夷,尚书独走免。——唐·韩愈·《乌氏庙碑铭》
8.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则”。
约期于牧,案用师旅。——《逸周书·武寤》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智)快(慧)出,案有大伪。——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
然而秦使左案左,使右案右,是乃使雠人役也。——《荀子·强国》
9.割:通“害”。灾害;祸害。为害;损害。
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书·大诰》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书·尧典》
春无杀伐,无割大陵。——《管子·七臣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