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 | 清淳家园:小区是我家 美化靠大家

民生   2024-11-02 07:31   四川  
深秋时节,气温偏凉,树草早已泛黄。上午我慕名来到成都西郊的清淳家园。


清淳家园是金牛区金泉街道为安置清水河社区、淳风桥社区拆迁农户以及部分城市拆迁居民,而建在清水河社区的一片居住区。这里楼房林立,街道纵横。
走到一区四栋、五栋间,一个一米多高的金属广告牌上“聚心小径”四个美术大字扑面而来,色泽醒目。小径曲曲折折,有50多米长。两边是花园,花园边有供人驻足歇息的长椅。翠绿的黄秧树带,像城墙一般沿着小径护卫着花园。
往花园里一望,哇噻!高大的黄桷兰、桂花、天竺桂等树木,在习习秋风中依然葱茏苍翠,挺拔傲立。三角梅开着紫红的花朵,南天竹顶着一簇簇淡淡的红叶,真是五彩缤纷,耀眼夺目。我往葵竹簇拥下的长椅上一坐,小径对面是一片含苞待放的茶花,鲜艳的月季亭亭玉立,金黄的蜜桔在绿叶间探头探脑,煞是可爱。
据了解,花园里还有杜鹃、玉兰、蜡梅等,可以说,这里四季都有鲜花盛开。我望着两旁的居民楼房,心想,在这清凉的深秋,成都梧桐银杏的叶子都开始泛黄飘落,小径花园却生机勃勃,这里真是温馨宜居的美好家园!

陪同我访问的清水河社区党委副书记周飞却说,过去这些居民楼栋边上只是普通的绿化带。这个五栋以前杂草丛生,蚊虫遍地,如今的美好是靠这栋楼的居民用他们的双手改造出来的!说着,他指着一位身穿橙色外套的中年妇女说,这位萍姐就是带头人!

萍姐名叫邹建萍,五栋的楼栋长,党小组长。她告诉我,社区曾组织党员出去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人家把小区治理得漂漂亮亮的,就想自己也动手把我们小区美化美化。我把想法向社区老领导尹书建一说,他非常支持,我到社区党委作了汇报,罗云书记大力支持,并到现场做了调研考察。院落党支部和居民组长也一致赞同。说干就干,我和几个志愿者一起,深入居民家中征求意见,开会宣传动员。2022年3月17日,我们成立了志愿者小组,开始清理绿化带里的枯枝落叶,拔掉锯锯藤等杂草,搬走建筑垃圾。退休教师钟家强看到我们干起来了,也加入我们行列,还说:“我捐100元给大家买手套!”说着就把100元钱往我手里塞。我说:“你捐在我们五栋微信群里吧!”他带头后,全栋很快就有53户捐了4471元。社区领导也立马从微建设资金中拨出4500元,作为五栋绿化小花园的专款使用。买来了水泥红砖,花草苗木,可利用的废旧建材也捡来了。参加劳动的志愿者和居民群众越来越多,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出技。搞建筑的王师傅来了,花儿匠周师傅来了,物管也来了。大家清的清垃圾,栽的栽花,种的种树,修的修枝,干得热火朝天,忙得不亦乐乎。老领导尹书建协调物管,解决了垃圾运输问题。老党员江远忠从他家里分出了一条自来水管解决花草树木的浇水问题,随后安装了水管和水表,配了浇灌用的软管。萍姐说:“大家顶烈日,战阴天,一天累得汗流扑洒、脚火巴手软的,但心头高兴!”怎么能不高兴呢?小区的绿化改造,浸透着志愿者们的汗水,闪耀着工匠者们的智慧,张扬着居民们的奉献,凝聚着党群合力的魅力!

“萍姐,看来你们改造都很顺利啰?”我问。


“起初也有个别人不理解,把我都气哭了。”她说。当时有人怀疑她在中间吃钱,不然咋会那么积极!其实,她把捐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做了明细账,公布在群里,有人没看就吊起下巴乱说。她觉得很委屈,去找社区领导哭诉。社区领导安慰她,劝她不要气,说这是个别人,最终会理解她的。账目明细的好作风一直坚持至今,看看“聚心小径”旁边那个广告牌,上面用文字公布了楼栋居民捐款的收支情况,大家就更一目了然了。

改造绿化后,爱护提上日程。他们在花园里竖起了“垃圾有家我送它,保护环境你我他”等广告牌。我一路走来,小径和花园都干干净净,保护环境成了大家实实在在的行动。今年初,他们再次集资,对花园又进行了升级改造。添加了绣球花、麦冬,增修了树池,新购了垃圾桶,维护了路灯,等等。居民们高兴地说,我们花点儿小钱值得,每次社区都给了匹配资金,我们这儿都美得像公园了!

周书记接着说:“在五栋的带动下,一栋、二栋的居民也行动起来了。他们通过居民捐款和社区支持,筹集资金一万多元,不仅解决了路面严重积水、老人小孩的出行困难,还改造了花园,增设了公共座椅。三栋、四栋筹集资金37800元,对楼栋路面和花园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志愿者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仅用4万多元就完成了市场价要8万多元的工程,大家十分满意!”


“周书记,现清淳家园这种居民楼栋间的小花园一共建了好多个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改造完小花园6个,正在建的有3个。”他说,“我们这种院落改造,彰显了社区发展三元共治理念,凝聚了社区党政与党员志愿者、院落居民三方面力量,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今后我们将深化党建引领的居民自治机制,探索创新途径,和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克服困难,把清淳家园建成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

作者简介
苏立,本名李世华,成都人,四川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已退休。现为金牛区作家协会理事,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与夫人秋天合著的长篇小说《牛堰河畔》,被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中文网、新浪网等和省、市、区多家媒体报道。在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四川文艺报,以及《行脚成都》《每月十五文学社》《上风文艺》电子平台和《上风》杂志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短篇小说等数十篇,其中《我在金牛当记者》在金牛区建区6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