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毛主席破格提为中将,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文化   2024-11-15 00:00   甘肃  




    1840年鸦片战争,历史的齿轮转动到近代史,纵观这一百零九年,中国的这一段历史可以说是用鲜血浇筑成的胜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来势汹汹,他们号称“三个月内拿下中国”。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我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他们不畏牺牲,用自己的血肉保卫祖国。


    这其中就有一位革命先辈,他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杀敌,立下了一个又一个战功。


    在1955年授衔之时,他被毛主席破格提升为中将,可在1976年一次演习中不幸遇难去世,十五年后他的骨灰被迁出八宝山。


    这是何故?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这位英雄的故事。


    少年英雄皮定均


    皮定均,1914年8月30日生,是安徽金寨县人。


    他自小出生在贫苦的农村家庭,父亲去世后,母亲无法忍受生活的艰难,抛弃他离去,皮定均只能和祖母相依为命。


    皮定均自小就懂事能干,为了照顾祖母,他从很小时就学会操持家务,甚至和乞丐一起去要过饭。


    他在七岁时得到了一份工作——为地主放牛,可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他一个不慎就会遭来地主家的一顿毒打。


    就这样,幼小的皮定均早早就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少年老成,难免比同龄孩子心智要成熟许多。


    随着革命工作的不断推进,金寨县也成立了农民协会,年仅十三岁的皮定均毅然选择加入这个组织。


    可当时人们并不看好他,都认为他的年纪太小了,任凭他使劲儿又能翻出什么花儿来!


    可皮定均却凭着身上的韧劲儿和努力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并且立下了不少功劳,也逐渐让人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提起他,当地的人都会说一句:“别看他小小年纪,可了不起呢!”



    1929年,皮定均报名参加红军,说起皮定均参加红军,其中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的皮定均才十五岁,因为常年的营养不良,皮定均发育得又矮又瘦。


    据说当时入伍的条件非常简单,只要能撑得过其中一位团长一个拳头就可以了,不过这位团长的一拳可不是那么容易撑过去的。


    听说这位团长出身少林寺,武艺高强而且力大如牛,像皮定均这般瘦弱的体格,要真是一拳打下去,说不定小命都不保。


    不过皮定均很聪明,他看了看身旁的两个大汉,心中便有了主意。等快到他时,他一把抓住旁边的两个大汉,然后自己迅速往里面一躲。


    身旁人还没发觉发生了什么事,在如此迅速的动作之下,那位团长也没有发现一个“小个子”混进了队伍。




    不过这个“小个子”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丝毫不怕,小小年纪的他总是冲在前方。


    仅在参加红军这段时间里,皮定均就已经经历了战场的洗礼,获得了作战经验。两年后抗日战争爆发,皮定均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的他年仅十七。

    由于皮定均在战场上指挥得当,他的英勇表现也使得他一路迁升,在抗日战争中,皮定均就已经担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并兼任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

    后来在1944年,皮定均成立了豫西抗日游击第一支队,连同其他小队一起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30日,在豫西地区,一个日军飞机场正在加紧施工。一个日军正在骂骂咧咧地朝着拉着建材的中国人踹去:“弄快点!”


    而皮定均所带领的先遣支队就在不远处埋伏,看着同胞如此被欺负,队伍中的人不禁躁动起来:“这些小日本鬼子!”




    “小声点!”

    “司令员!我们就这样看着他们吗!”


    皮定均说:“当然不,可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时机一到,我们就偷袭他们,把我们的同胞解救出来。”


    在此驻扎的日军此时还在奴役着中国人民,并没有发觉一支队伍离他们越来越近。等到时机一到,皮定均立刻下令突袭。


    皮定均所选择的地方是突破点,先遣支队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日军,没有打草惊蛇。在皮定均的指挥下,先遣支队歼灭日伪军一部,解救了民工两万多人。


    不久后,皮定均又率领队伍在巩县奇袭日伪军,解救民工两千余人,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在豫西地区的影响。


    1955年被破格提升为中将


    1955年,中央决定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毛主席看到皮定均的申报资料填的是少将时,喃喃说道:“皮定均……”


    毛主席思考一番后,在他的资料上写道:定均有功,由少晋中。于是就这样,皮定均由少将提升为中将,那一年,皮定均四十一岁。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提拔皮定均为中将呢?说起这件事,就不得不提到“中原突围”。


    事情发生在中原解放区,那是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等反动派计划独裁统治中国,发动了解放战争。

    1946年,蒋介石召集二十多个师的兵力,准备进攻中原解放区,可中原地区是全国的交通要道,一旦国民党占领了中原地区,蒋介石便可挥兵北上。


    尽管共产党当时表明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但蒋介石仍不满足,紧接着加紧兵力,将共产党部队围困在湖北大悟县宣化店的狭长地区,想要将共产党部队全部消灭!


    而中央表示,保存力量,可牺牲兵力突出重围。中原军区接到指令后,立即开会制定突围计划:“想要快速突围出去,我们只能舍弃一部分兵力,让他掩护大部队突围。”


    此话一出,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谁都知道,这一掩护,十有八九就是回不来了!可这还不是最难选择的!最难的抉择是究竟派哪个队伍掩护!


    若是队伍没选好,不仅是白白去送死,还会牵连大部队的突围!而此时的皮定均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旅长,他在骁勇善战的同时,也兼具领导才能。


    就这样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皮定均的指挥之下,作战迅猛,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也被称作“皮旅”。


    在上级的商议之下,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皮定均。“经上级商议,决定让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担任这次突围行动的掩护军。”


    皮定均在听到这个决定后沉默了一会,像是在考虑着什么,随即坚定地说:“请党放心,我一定带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努力完成任务!”


    皮定均在思考良久后,还是准备向将士们传达此次任务的凶险性:“弟兄们,我知道这次任务十分艰巨!”


    皮定均站在队伍前,缓缓开口:“可是危难在即,‘皮旅’是最好的选择,我对上级的决定没有异议,不过也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谨慎安排,争取让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皮定均此番也是想带动将士们的积极性,他本以为面对这等任务,军心很难被带动起来。


    在他说完这番话后,队伍确实骚动了起来,不过在不久后,队伍中就有人大声喊道:“旅长!怕啥啊!咱连日本鬼子都打走了,这小小国民党算个啥!”


    “是啊!旅长!咱不怕,我们都相信您!”


    底下的战士们纷纷响应皮定均,看着战士们的笑容,皮定均眼眶一红,心中很感动。


    在皮定均苦苦思索后,他决定采用疑兵之计,即用欺骗敌人的方式让其产生错误判断,进而获取胜利。


    皮定均决定让队伍做出向东会合的假象,把国民党的火力吸引到东边,而国民党拿不准我党究竟往哪边突围,只能两边都分出兵力试探。


    在皮定均的指挥之下,队伍配合得很好,在三天的顽强抵抗后,皮旅终于掩护大部队突出重围,而此时他们自己却身陷其中。


    为了保全战士们,皮定均与团长们商议决定:放弃追赶主力军队,前往华中军区。


    先让队伍全部出击,做出向西追赶大部队的假象,然后再缩回山林中,往东前进。同时采用穿插战术,在国民党军队中四处穿插。


    这个决定的风险很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包围,可在当时,这却是最好的办法。不过皮定均对自己有信心,他自小就出生在山区,山区曲折相似的地形在他眼里并没有那么复杂。


    在皮定均的领导下,皮旅躲开了国民党的围剿,同时在适合打游击的地点轻装上阵,击退一波又一波的敌军,在来到金寨县后,皮定均收到了中央的电报,上面写着快走!


    见到如此急切简短的消息,皮定均不敢多做耽误,以极快的速度行军作战,最终到达了华中解放区。


    在这二十四天中,他们经历了酷暑、暴雨、高山等重重困难,每个人都蓬头垢面,疲惫不堪,可看向他们的眼睛之时,却发现每个人的眸子中都闪烁着亮光。


    就这样,皮定均领导的皮旅历经二十四天,行程一千五百公里,横跨鄂豫皖地区,成功到达华中解放区,而他所带领的队伍由七千余人缩减到仅五千余人,谱写了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皮定均离开了“皮旅”,参加了孟良崮、豫东淮海等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建国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他还参加过人民志愿军,率部队参加夏季反击作战。


    后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提起皮定均时还会感叹他当年中原突围的壮举!


    1969年起,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


    皮定均不幸遇难


    1976年,皮定均的眼睛刚做完手术,当时的他在广播中听到朱德同志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低落,连带着精神气儿看着也没那么好了。


    其长子皮国宏看到父亲这个样子很担心,可皮定均还需要去东山岛进行军事演习视察,他对皮定均说:“爸,您身体不好,我跟您一起去吧。”


    皮定均首先得从福州飞到漳州,再从漳州乘飞机到达东山岛。皮定均和皮国宏坐飞机到达漳州,他一下飞机就问负责人:“同志,现在可以出发吗?”


    “皮司令,我们接到消息,现在的天气不太好,现在出发的话有可能会有危险。”


    皮国宏对皮定均说:“爸,不然我们等等吧。”


    皮定均摇了摇头,他已经做好决定了,必须现在出发,否则耽误行程,全军就得等他一人,他心里多少过意不去。


    砰——

    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一架飞机撞上了漳浦县的灶山上。1976年7月7日,皮定均连同其儿子皮国宏共13人,不幸因飞机失事身亡,皮定均此时年仅62岁。


    而当时已身患重病的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十分惋惜,他在皮定均的追悼会上送来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花圈。



    皮定均死后,他的骨灰被安置在八宝山上,那为什么十五年后其骨灰被迁出八宝山呢?或许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法是:难道他犯了什么事,所以骨灰才被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


    实际上,是当时豫西人民知道皮定均去世后,一直都想祭拜他,期间豫西的干部们也多次请求将皮定均迁回豫西安葬。


    在征求过皮定均的夫人张烽同意后,中央将皮定均一半的骨灰迁出八宝山,运送到豫西当地的烈士林园安葬。


    少年报国 一段传奇


    皮定均同志自出生起便历尽坎坷,他能在那般艰难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已是万幸。而他心中有志,不甘在家乡做一个务农的农民,他选择加入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

    然而,从军也是他最不后悔的选择,他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带领着将士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作为一个将领,皮定均骁勇善战、体恤将士、关心百姓;作为一个中央干部,他尽职尽责、勤俭节约、低调为人。


    而就是这么位老前辈,却因为一场意外丧失生命。虽然他的离去充满遗憾,可他的事迹却永垂不朽!他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来源:金寨史志档案



    微美甘肃
    文化、历史、美食探究、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