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方言俗语举例

文化   2024-12-01 00:00   甘肃  

俗语,有的来自于历史典故,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有的来自于事理总结,有的来自于人人耳熟能详的戏文故事……稍稍探究,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先列出一些甘肃方言俗语并释义,供欣赏。

1.来自于历史典故

霸王硬上弓:比喻不动脑筋蛮干、硬来。

穿树叶:来源于远古人类穿树叶的习俗传闻。现在一般多用于某个人梳妆打扮时,显示等待的人不耐烦,口语中含有责备之意。如:“你穿树叶哩吗?”

消业:来自于佛教用语,“业”方言中读“nie”音。俗语中常指代替自己或他人(家人、子孙)操劳受苦。如:“现在给娃娃消业着哩。”

2.来自于世态世情

把手往磨眼里伸:比喻参与不应该参与的事情会带来麻烦。

白杨树叶两面光:比喻做事圆滑,不得罪人,两面落好。

鼻子大着压住嘴:常比喻有争执时因为一方地位较高而使地位较低的一方不敢说话。

不吃凉粉了把板凳腾下:多指代占着位子而不干事就让位。

不是洋芋壅大的:不会因别人过分的恭维或怂恿而不知天高地厚,去做力不能及的事。

肠子痒人搔不得:比喻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想说又不能说,想做又不能做。类似的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乘风扬碌碡:常用来比喻挑拨离间、背后怂恿的人。

吃屎的闻着屁香:比喻同属一类,臭味相投。

廊檐水照窝窝滴呢:指后代做事常受前辈的言行影响。一般指代前人对长辈不孝道,他的后代也会原样待他。

当大不正,拦腰一棍:年长者或职务高的应该为年龄小的、职务低的做出表率,否则,就应受到责罚。也有说“当大不正,吃草巴粪”的。

风吹倒了赖天爷:因为这个原因吃了亏,却要赖在另外的人或原因之上。也说“驴乏了怨纣棍”。

放羊的咒不死羊羔子:比喻某人行为不端,还要诅咒别人,这是徒劳无功的。

干屎粘不到人身上:常比喻只要行得端,走得正,就不怕是非到面前。类似的有“身正不怕影子歪”、“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里不怕鬼叫门”。

隔行不取利:比喻不是自己的特长就干不好。

官大一级压死牛:比喻上级权威重,说话办事不可抗拒。

活人眼里撇柴柴:比喻肆无忌惮、明目张胆欺负人。

进了油坊门,不得干出身:只要参与某事之中,就不会全身而退。

瞌睡碰着枕头了:指代正期盼的目的刚好达到了。

涝坝多大鳖多大:有什么样的条件就能出多大的事(人)。

冷手抓了个热馒头:指代意外得到的机会或好处。也说“瞎猫逮了个死老鼠”。

马莲葽(绳)常从细处断:多指事情常常在最薄弱的环节出问题。

抹布捏得水淌哩:比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类似的还有“没喝口外一碗凉水”、“没吃口外一锅烟”。

没娘的孩子天照顾:比喻困苦无助的人有时会得到意外的机遇。也说“瞎麻雀有个天照顾”。

犟球扳不到尿壶上:多指脾气很犟,谁也说服不了。

热脸贴了个冷沟子:比喻自己很有热情反而遭受到冷遇的尴尬处境。

人穷失礼仪:常指人穷困时往往与人交往少,走动少。

杀不死的演员,考不死的学生:比喻所遇到的情况都属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烧香的少,拔胡子的多:常指干实事的人少,添乱或只说不干的人多。

上天去屎坠着哩:比喻人的想法或举动没有考虑到客观情况,不现实、不可能实现。

扫帚里面拔鞭杆:比喻选拔对象都很平常,但别无选择,只能从这里面找相对比较突出的了。也说“筷子里面挑旗杆”。

生鞋底子倒翻上:生鞋,过去人们用生牛皮做的雨鞋。比喻反咬一口或反着寻事。类似的有“猪八戒倒打一耙”。

石头大了弯(绕过)着走:比喻遇着势力大、惹不起的人或事就躲过去。

树挪死,人挪活:比喻人动一动就有生路或有变化。

天上下腊肉,还要自张口:就是有现成的东西,还要自己行动才能得到。常用来指责懒惰或有条件而不采取行动的人。也说“天上下纱帽,各家还要伸出头”。

瓦罐不离井口破:比喻经常干什么的人就会在什么上出事。

下巴子掌住了:常指代自家的人犯了类似的过失,再不能在此类事情上指教别人了。

先人卖醋,后辈儿孙都酸了:比喻前辈做了坏事,子孙的名誉都受到影响。

阎王爷好见,小鬼难见:常比喻办事时阻力往往来自于职位较低、但又掌握一定实权的下级人员。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件事件的发生当事双方都有原因,不能只怪一方面。

有个金镢头,还缺个柳木把:常比喻有了出色的儿或女,不愁找不到好对象。也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站着说话腰不疼:指代只会站一旁指手画脚,而不知道实干的辛苦。

占住茅坑不拉屎:指代在其位不谋其政。

众人口中有毒哩:比喻坏人干坏事犯了众怒,大家的诅咒会使他遭殃。

贼走了关门:指代事后措施,有些晚了。类似于“马后炮”。

3.来自于戏文

架口:戏曲动作程式。常用来指代干活或办事在行不在行、懂不懂。如:“你看人家扬了几杴(场),架口对着哩。”

马武访冯彦,叫化子访背扇:前半句来自于历史戏曲《马武访冯彦》(又名《玉虎坠》)。汉时马武起义,访求英雄冯彦,冯彦不允,就杀人栽赃与他,想逼冯彦就范,冤案被坏人利用,冯彦入狱,后马武归降刘秀,冯彦冤明。本指英雄惺惺相惜,互相爱慕。但后半句中的“背扇”是甘肃方言词,本义是人的耳朵长反了,听声困难或耳聋。后引申指办事有悖常理、令人讨厌的人,与“叫化子”类同。前后句互相类比,义为臭味相投、一丘之貉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戏文常用语。比喻即使对方得罪了你,但他上门还是要以礼相待。类似的还有“有理不打上门客”。

朱春登二娘:来自历史剧《牧羊卷》(有折戏《放饭》)。黄龙造反,朱春登代叔从军,他婶母(俗称“二娘”)及其侄宋成谋占家财,谎称朱春登战死,欲逼朱妻改嫁宋成,朱妻赵锦棠不从,备受折磨,朱婶又将朱母、妻赶至山中牧羊,几乎冻饿而死。俗语中常用来形容不贤、愚蠢之人。

4.来自于畜禽

大屁眼羊:常指代生活中马马虎虎、办事丢三落四、不善于记忆的人。

干吵的雀儿没肉吃:比喻尽管听起来声音大,实际上没有多大本事。

狗撵下坡狼:下坡狼,比喻失势或失意之人。俗语中用来指代落井下石的行为。类似的有“狗眼看人低”、“虎落平阳遭犬欺”。

狗肉包子不上台面:北方狗肉一般不入席。俗语中常指代人因猥琐、胆小、没本事而推不到人前。类似的还有“死鸡儿img186不上架”。

狗揽八堆屎:常比喻一个人招揽的事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承担能力。类似的有“狗吃牛粪图多哩”。

狗肚子贴不住三钱油:常指代人不压福,只要得着一点好处或便宜就轻狂起来,也指花钱没有计划,大手大脚。也说“狗头上顶不住三升糠”。

狗把吃屎忌了:比喻顽固的不良习惯很难改掉。

猴把蒜吃上了:常比喻人在非常难堪的处境里的尴尬表情。

鸡蛋里叫鸣壳里老:比喻过分早熟的人。如:“这孩子‘鸡蛋里叫鸣壳里老’,说话老成得很。”

鸡儿不尿尿,各有各窍道:指代办事各有各的门路。

鸡婆叫鸣驴耕地:比喻干非所长,也指代人没有放到恰当的位置上。

老虎不下狼儿子:常指代处理事情或习惯上儿子比老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当于“强将手下无弱兵”。

老牛吃嫩草:常比喻老夫少妻。

老鸦笑猪黑:老鸦,乌鸦,多黑色的。比喻实际上是一路货色。类似于“五十步笑百步”。

狼把头吃了,心里清楚得很:比喻别人即使吃了亏,但心里的算计却非常精明。类似的还有“雷把头抓了,心里清楚得很”。

驴啃脖子工辩工:用驴常常互相啃脖子搔痒的现象来指代做事互相帮助、辩工。

马不跳,鞍子跳:常指代某人做事不当,有理该生气动火的人没动,他不该生气动火却生气动火了。类似的还有“巴屎的不急吃屎的急了”。

驴不行了怨纣(臭)棍,人不行了怨女人:纣棍就是后鞧,横拴在驴尾巴下起稳定作用。这句俗语比喻自己没本事,干不好事情,却总要把责任推卸在别人身上。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指代曾经风光过的人失势后的世态情状。

骆驼的脖子长,吃不了隔山草:比喻再有本事,也不能手伸得太长去管不属自己权限的事。

茅子门等狗哩:茅子,方言中指厕所。这里比喻想达到目的的机会很多(多指对人施行报复)。

猫咬驴球谋得胜(肾):指责别人目的大而无理。

酿死在驴槽底下:本指不明不白、窝窝囊囊地受了冤屈。常使用否定形式。如:“现在没有酿死在驴槽底下的人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常比喻大户人家即使破败了,也还有一定实力。类似的还有“拔根汗毛也比腰奘”。

瞎牛钻刺蓬:比喻做事莽撞、蛮干、不考虑后果。

瞎雀碰着谷穗上:比喻碰巧、意外占到的便宜。类似的有“瞎猫碰了个死老鼠”。

猪头提上寻不着庙门:本义指找不到献供的地方。现在常比喻找不着办事的门路。

猪嫌狗不爱:比喻谁都嫌麻烦,无人理。

猪婆油:猪婆油质轻、油花大,浮在水面比较醒目。常用来指代爱出风头、爱表现、举止轻浮的人。类似的还有“轻薄鬼”、“急蛮跟”、“马前健子(戏曲中的马童)”等。

生动的语言都存在于人民群众当中,比如比喻人跌跤的动作,就有“鸡啄食”、“狗蹲子”、“马趴子”、“驴打滚”、“鳖跳崖”等等;说人的不良行为或习惯性格时就有“谎张三”、“牛皮客”、“冷食客”、“冷山”、“二性子”、“懒黄腰”、“懒干手”、“二百五”、“跟屁虫”等等。

来源:甘肃志

微美甘肃
文化、历史、美食探究、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