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船古典研习社”成立公告

文摘   2024-12-16 08:22   中国台湾  
诸位元老与新进(patrēs et cōnscrīptī):

早先,李约瑟曾坦陈,直到上世纪后半叶(如1979年),在剑桥甚至欧洲,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仍算不上一项主流的学术。“东方研究院从未打算与我们多加往来……更有甚者,同样一堵墙也把我们拒于科学史系门墙之外”——此后,尽管情况已开始改观,但李约瑟自己对SCC的专注(single-mindedness使李所与大学的关系之改善依旧有限。[1]

照李约瑟自己的揣测——这种事当然也只可能揣测,前者“没有时间了解科学技术与医药方面的知识”,后者“主要兴趣在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发展”(部分原因在于对其他语种不得其门而入)。

这种情况在后来的科学史学科建设中有很大改观。1999年,江晓原研究员离开上海天文台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筹建中国高校第一个科学史学科──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200210月,纪志刚教授邀柏林工业大学的维快(Welf Schnell博士,到交大开设了三个月的拉丁语“速成班”20113月“拉丁语基础”选修课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推出;2012年底,硕士生毛丹创立“南船社”(Argo),此后十余年间对交大研究生(含博士生)及兄弟院系、外校研究生(偶有本科生)开放,集体学习古希腊语、拉丁语、梵语、阿拉伯语等古典语言及学术上常用的民族语言(德、法、意等)。2024年秋在牟凯璇、朱敏栋、李品保等博士生及硕士生黄文韬共同努力下,南船社正式成立为学生社团“南船古典研习社”,由毛丹、吕鹏任指导老师,姚远任思政老师。

据悉,这也是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乃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个正式成立的学生社团。Vīta brevis, ars longa (Ὁ βίος βραχύς, ἡ δὲ τέχνη μακρή). 一如既往,欢迎本研究院、学院、交大及兄弟院校的古典或科史哲同志,无分本科、硕博研究生,入社“相与培养讲求”。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回顾本社曾发于本号的部分历史文献如下:
南船志 · 行吟集 (2019年)
南船社·船讯 (2020年)
南船社·三千纪廿一年春·船讯 (2021年)
南船志·行吟集(之二) (2022年)
南船社·三千纪廿三年秋·船讯 (2023年)
[1]1979年李约瑟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五篇演讲结集所成《中国古代科学》一书的《导言》之“先驱者的孤独”一节,转引自江晓原《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纪念李约瑟诞辰一百周年》全文版。




上海交大科史哲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