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在趋于宽松的大背景下,美国和英国货币政策差异化的原因,以及这对理解本轮经济周期的意义。
当地时间9月18日和19日,两大发达经济体央行分别做出了重要决策:美联储将其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并重申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对美国经济韧性的信心;而英国央行则维持利率不变,并表示有必要“以渐进的方式解除政策限制”。不同的政策行动反映出,美国经济接近均衡水平、美联储有空间采取宽松政策以维持经济增长,而英国的经济状况更具挑战性、需要谨慎应对。上述实例生动地表明,在趋于宽松的大背景下,不同经济体仍会基于自身经济形势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政策路径。接下来,我们围绕以下重点,深入探讨美国和英国政策差异化的原因,以及这对理解本轮经济周期的意义:1. 生产率增长和供给侧的利好如何成为推动本轮美联储降息的关键因素
2. 如何解读美联储的决策和当前美国经济状况,以及对资产的影响
3. 如何解读英国央行的决策和当前英国经济状况,包括未来经济面临的困难
近期美国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鲍勃·普林斯(Bob Prince)分析了当前美国经济周期的特点。通常来说,要同时实现高工资增速、低通胀和强劲的利润是具有挑战性的。例如当高工资增速叠加就业增长时,收入便会高速增长,从而促进支出增长,这种情况下很难使通胀维持在低水平。要在上述方面取得平衡,就需要一些特定的供给侧因素以支持经济扩张而不带来通胀,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生产率提高(另一个是劳动力增长)。过去几年,美国生产率保持较高增速,约为2.5%,而这一增速的长期趋势水平约为1-1.5%左右。近几年的生产率高速增长是目前为止美国经济能够维持均衡的关键。然而正如鲍勃所提示的,短期的生产率高速增长并不能自我维持,一旦出现逆转,美国经济要继续维持当前状态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以利率下调50个基点来开启大规模的宽松周期,这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经济中实属少见,但考虑到当前美国的经济状况,这也有其合理性。通常来说,政策制定者只在需求明显疲软时才会大幅放宽政策;而本轮宽松周期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胀压力的降温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供给相对于需求的增长。自美联储于2022年3月开启紧缩周期以来,一系列供给侧的有利条件使得GDP增速保持稳健的同时,核心通胀还能够放缓至目标水平附近。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紧缩周期都会带来阵痛,这次也不例外。但由于供给侧出现了一系列利好,实体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受到的冲击便相对较小。如今,美联储的主要职责是维持经济的均衡,并且其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均衡时期,风险资产通常表现良好,我们认为当前阶段也同样如此,只是程度可能会有所削弱,因为市场定价已经充分反映了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当前,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在评论是否已经成功降低通胀并引导经济趋于均衡上,保持相对谨慎的立场。以下是关于当前英国经济的几个要点,解释了为何英国央行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不同,以及供给侧的变化和生产率如何成为央行政策权衡中的关键决定因素。供给和生产率在英国经济走向均衡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当前,美国的劳动力增长率远高于长期以来的平均水平,而英国则相反,生产率的情况也类似。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供给侧和生产率的正面推力不足,英国经济实现均衡水平则需要更多来自需求端的调整。
英国的核心通胀水平距离目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英国央行仍然认为有必要维持限制性的货币政策,以维持去通胀趋势。
英国国内需求对利率较为敏感,预计未来也将持续如此。随着利率下降,英国国内需求已经开始有所反应,特别是住房市场,相关借贷已经回升,抵押贷款申请也达到自2022年利率开始上升以来的最高水平。
到目前为止,对于英国,相对疲弱的经济增长是降低通胀所必需的,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的疲软还需要再持续一段时间,使通胀维持下行趋势。
本刊由美国桥水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简称“美国桥水”)或经其授权由桥水中国编辑发布,并归美国桥水所有,仅限于提供信息和教育的目的。本刊并不考虑任何阅读者的特定投资需求、目标或风险承受能力。此外,因客户投资限制、投资组合调整和交易成本等多种因素,桥水的实际投资有可能(并经常会)与本刊得出的结论不同。阅读者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应当咨询各自的顾问,其中包括税务顾问。本刊并非出售或者邀请购买文中提及的证券或其他证券的要约。
未经美国桥水和桥水中国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刊内容。桥水研究部采用来自公共、私人和内部渠道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来自桥水实际交易的数据。信息来源包括BCA、彭博财经社(Bloomberg Finance L.P.)、Bond Radar、Candeal、Calderwood、CBRE, Inc.、CEIC 数据有限公司(CEIC Data Company Ltd.)、柯拉鲁斯金融技术公司(Clarus Financial Technology)、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Consensus Economics Inc.、Corelogic, Inc.、Cornerstone Macro、Dealogic、DTCC Data Repository、Ecoanalitica、Empirica Research Partners、Entis(Axioma Qontigo)、EPFR Global、ESG Book、欧亚集团有限公司(Eurasia Group)、Evercore ISI、Factset 研究系统公司(Factset Research Systems)、《金融时报》有限公司(The Financial Times Limited)、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GaveKal研究公司(GaveKal Research Ltd.)、全球金融数据有限公司(Global Financial Data, Inc.)、《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沃分析有限公司(Haver Analytics, Inc.)、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加拿大投资基金学会(The Investment Funds Institute of Canada)、ICE Data、ICE Derived Data (UK)、投资公司协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国际金融协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Finance)、摩根大通(JP Morgan)、JSTA 顾问公司(JSTA Advisors)、MarketAxess、 Medley 全球顾问公司(Medley Global Advisors)、Metals Focus Ltd、Moody’s ESG Solutions、MSCI有限公司、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养老金及投资研究中心(Pensions & Investments Research Center)、Refinitiv、 罗迪集团(Rhodium Group)、RP Data、鲁滨逊研究(Rubinson Research)、Rystad能源公司(Rysta Energy)、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Sentix Gmbh、上海万得资讯有限公司(Shanghai Wind Information)、Sustainalytics、Swaps Monitor、Totem Macro、Tradeweb、联合国(United Nations)、美国商务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Verisk Maplecroft、Visible Alpha、Wells Bay、万得金融信息有限公司(Wi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LLC)、伍德麦肯兹有限公司(Wood Mackenzie Limited)、世界金属统计局(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YieldBook。虽然我们认为来自外部来源的信息是可靠的,但我们不对其准确性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