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某位在一线城市体制内大型国企工作的读者,对我诉说了自己的无力感。
他之所以感到无力,是因为发了这么多“慷慨激昂”、“启蒙益智”的朋友圈,到头来却发现,几年了,润土还是润土,王胡还是王胡......
这些愤怒和无力,我也时常深有体会,然而,我仍然没有放弃,仍然乐此不疲地在私人微信每天高频率地发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分享个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发表简短的热点评论,还有痛骂自己认识的中年蠢货。好多年了,我一直在坚持,而且不亦乐乎,从未像这位读者那样,想从此不发朋友圈了,想放弃启蒙了。我从来不觉得,我发朋友圈是为了启蒙什么人,我甚至从不希冀,我发的朋友圈可以开启谁的心智。没有希望,自然就没有失望。人若长期心情不愉快的话,内心是非常需要一个发泄渠道的,朋友圈正好提供了这个渠道。看到中年蠢货,我会指桑骂槐地嘲讽几句。以下截图为证:在我的微信好友列表中,那些被我骂的中年蠢货,其实,心里或多或少有点觉察到,我是在骂他们,却因为我没有指名道姓,他们不好回应。
奇怪的是,这么多年了,他们全都舍不得删除我。昨晚,这位读者之所以陷入“想从此不发朋友圈”的无力感,全是因为他犯了一个在无意识中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昨晚,我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的认知错误:太把自己的朋友圈当一回事了,太高看自己肩负的使命了,总以为自己在一身正气、满脑清醒地启蒙别人。我建议他,仍然要坚持每天发朋友圈,千万不能放弃,但是,切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想要走出业已陷入的无力感,他应该明确的是,自己发朋友圈的目的,无非以下几个:由于经常在朋友圈义愤填膺、指点江山而暗中被“聪明人”群体嘲笑,就让他们笑吧。我们内心应该反过来觉得,这些人蝇营狗苟一辈子,其实挺可怜的。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可怜而已。二、报团取暖。让微信里的精神同道们不至于觉得他们自己太过孤独。朋友圈就好比一道光亮,能够被温暖和照亮的,都是自己的精神同道。这一道光,还有助于分清,谁可以做朋友,谁可以疏远。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固然改变不了润土和王胡,至少我们不应该被润土和王胡改变。如果我们因为改变不了身边的人而放弃发朋友圈,那就相当于我们被身边的人成功地改变了。我的朋友圈就是一个响亮的宣誓:我就是我,你们改变不了我。经过我的一番疏导,这位读者茅塞顿开,今天,又在发朋友圈了。大家别看我为人处世总是傻乎乎的,其实,我非常善于开导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