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肾病的早期阶段,许多患者在初次确诊时,肾功能损伤程度可能尚不严重,只表现出不太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轻微不适。抓住这个时机采取积极的干预和管理措施,往往有助于控制病情,避免其快速恶化。
不过,现实中有少数患者尽管在初期发现问题时病症看似轻微,但后来可能会因为急性感染、发热、药物引起的肾间质损伤等因素,加快肾功能衰竭的步伐,变得日益严重。
评估病情的轻重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评判慢性肾病的严重程度呢?
一般来说,我们会借助一套全面的医学检查,如早期的尿蛋白、尿潜血,以及中晚期的血肌酐、尿酸、胱抑素C等,它们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脏的整体损害程度。然而,等到这些指标显著异常时,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可能已十分严重。
为尽早察觉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肾衰竭恶化,患者应密切关注以下症状变化:
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为6—8次,尿量约1500—2000毫升,如果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注意了。
当肾脏病情严重时,肾脏的滤过面积减少,通透性降低,血流量减少,肾实质缺血而增加分泌肾素,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促使肾上腺皮质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肾小管中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和潴留,导致尿量不正常。
慢性肾病患者常伴有免疫力下降,易感疲劳。
随着病情进入中晚期,肾脏细胞纤维化加重,血液毒素水平升高,不仅会使疲劳感加剧,还可能导致肾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或暗黄无华。此类症状可能在肌酐数值未发生变化时,病情实际上已在加重。
在慢性肾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需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如限盐、限钾等。
若出现持续的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体内毒素积累影响胃肠道功能,或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大量丢失蛋白尿,造成营养不良。同时,长期的高血压或高血糖也可能扰乱代谢,导致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往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警示。
一方面主要与自身免疫力较低相关,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身体各种不适症状,同时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感冒就是比较常发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另一方面与体内毒素水平升高相关,血液毒素增多,电解质紊乱等也会引起身体的不适。这些也是病情加重的表现,需要及时引起重视并加以调整。
总的来说,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尤其是肌酐水平超过200的患者,必须时刻关注自身病情及症状变化,某些“不适”症状可能预示着病情进展,而这些症状可能在生化指标改变之前就已显现,甚至更为严重,故务必提高警觉,不可忽视。
肾友若有蛋白尿、肌酐高等肾脏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