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传召徐惠侍寝,却迟迟不见人来,不免龙颜大怒,徐惠只用一招就让李世民转怒为喜

百科   2025-01-06 14:58   黑龙江  

李世民下旨传召徐惠侍寝,他心中充满悸动,可始终不见徐惠身影,不免龙颜大怒,准备重罚这个妃子。李世民正在怒火中烧时,徐惠姗姗来迟,而她灵机一动,只用一招便让李世民转怒为喜。

徐惠是个聪明的女人,貌美又有才学,当时徐家都以为生了个天才。根据记载,徐蕙五个月就能说话,四岁识字,八岁便能吟诗作对,家中藏书几被她读遍。

徐父偶然起意,让年幼的徐惠仿写屈原《离骚》,屈原文风深邃绮丽,成人模仿尚难,何况一小女孩。但徐惠毫不畏惧,稍作思考,挥笔成就《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

抚桂枝以凝想,

想千龄兮此遇,

荃何为兮独往” 

这首诗意境幽远、文采卓绝,后来还被收录进了《全唐诗》。徐父见女儿大才很震惊,自叹才学不及,无力再指导女儿

徐父便期望女儿能在浩瀚的典籍中汲取养分,不断精进。


11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终日沉浸在书海中,以经书为伴。在大量阅读后,她的文学才华更是如泉涌般迸发。李世民听说徐家有个姑娘长得美,又有才,心生向往,想让她进宫,而徐惠也刚好有进宫的意思。

不过两个人想得不是一码事。

徐惠是因为家里的藏书都看遍了,听人家说世间的好书奇书都在宫里,她想进宫多看看书。

徐惠进宫后果然读到了许多以前没看过的书,心中十分欢喜,手不释卷。李世民见到她这样的温婉娴静,也宽慰了自己刚失去长孙皇后的悲痛,长孙皇后那时刚去世一年,徐惠刚好填补了皇帝情感的空白。

当然,同一时期还有武媚娘。不过她和徐惠是两个性格女人,皇帝从来不做选择,他都要。

一柔一刚,后宫百花齐放。

徐惠得宠后,家人也跟着沾光,父亲被提拔,家人也受到照拂。徐惠短短时间内从正五品升到三品,可见皇帝的喜欢。

李世民再次传唤徐惠侍寝时,她却迟迟未到。李世民越等越焦心,有些愤怒,以为徐惠恃宠而骄,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徐惠姗姗来迟。李世民面色铁青地问道:“朕已等你多时,为何现在才来?”君

徐惠却只是娇俏一笑,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斤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这首诗词要细品,短短四句不在内容,而在语气。诗词的意思就是我早上就坐在梳妆台上为这一刻准备,怎么画都觉得不够,我想用最好的一面见你。

但是,我越想越气哦,我翘首企盼,如此隆重,你却对我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句话就让我来。

哼,我偏不来。

“古人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千金,难道你一纸诏令我就要立刻前来吗?”

徐惠的巧言善辩和灵动可爱瞬间熄灭了李世民的怒火。

当时还是才人的武则天曾虚心向徐惠求教如何获得帝王的宠爱。徐惠回答道:“以色侍人者短,以才侍人者久。”即便深受宠爱,徐惠也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徐惠入宫时,长孙皇后已逝,不久后谏臣魏征也离世。晚年的李世民行事愈发不同于往昔,他两次贸然出兵攻打高丽,却屡战屡败。同时,他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导致民不聊生。然而,朝中大臣却鲜有人敢于劝谏。

经常陪伴在李世民左右的徐惠,冒着风险写下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劝谏李世民要体恤百姓。她在文中写道: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用之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这篇文采斐然、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文章被历代史学家称颂不已。李世民对徐惠的胸怀和才情更是敬重有加,几乎可以与当年对长孙皇后的敬重相提并论。

长孙皇后之所以贤明,是出于对李世民的爱;而徐惠对李世民则更多的是知遇之恩。李世民的出现为徐惠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他赏识徐惠的才华,让她有机会走出宫墙,坐观天下事,论政上疏施展自己的才华。

可惜,徐惠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李世民驾崩了。

按照宫廷规矩,没有子女的妃嫔都要入住感业寺为尼。这对徐惠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李世民刚去世不久,她便病倒了,且拒绝接受治疗。她曾对身边的人痛哭道:“先帝待我如此之好,我不如早早随他而去。”

她还多次向唐高宗表示愿意殉葬。不久后,年仅二十四岁的徐惠便病逝了,随后被陪葬于昭陵。

------------
吴王阖闾砍下了要离的右臂,又将要离的妻儿烧成焦尸。做完这一切,对着要离说:“都按你说的做了。”
军阀杨森要求九姨太蔡文娜陪他一夜,谁料,次日清晨,杨森就命副官将她就地枪杀
孙权写信劝曹操称帝,曹操冷冷地对群臣道:“这小儿想让我坐在火炉上。”不料司马懿、夏侯惇等也劝他,他只回了11个字
唐玄宗刚丧宠妃,就强占儿媳,多年后,儿子在马嵬坡报了夺妻之恨

胡诌捡史
胡诌捡史,沧海有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