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文学家姚燧70多岁时宠幸小妾,事后题了一首诗作证据,却在他死后,救了小妾两条命

百科   2025-01-18 21:10   黑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WINTER


文:胡十八娘

图:来自网络(侵删)

元朝文学家姚燧70多岁时,侍妾侍奉他沐浴后,宠幸了她。谁知第二天,侍妾说:“您已年迈,倘若我就此身怀有孕,恐怕会被家中怀疑,不如您留个证物给我吧!”这件证物后来果然救了她。


一个妾敢这么跟主人说话,不光是因为她得宠,也是因为姚燧为人宽宏大量,要不然,以男权社会上位者的姿态,不管主人是70还是100,被人说要早死都是要暴怒的。


姚燧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小妾有道理,先提笔在她的里衣上留下了一首诗:“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纵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妇人。”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都快80了,小妾想什么呢,咋怀孕啊,这分明是多此一举。

但姚燧都没怀疑自己,小妾也没怀疑他,说明这事是可行的。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位侍妾真是聪明绝顶,事情果然按照她预料的方向发展,姚燧一死,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姚家咬定了她和外人私通,以不守妇道为由,要将其沉塘处死。


这一尸两命,生死攸关,小妾想起了当年意外从姚燧这里得到的证明。


她把衣服上的诗词拿出来给家人看,姚家人一看,确实是姚燧的亲笔字迹,这才不敢对她轻举妄动。最终,姚家不仅安顿好了她的生活,还为她后来生下的儿子立了门户。


姚燧的豁达不仅体现在这件小事上。


他祖籍辽宁朝阳,先祖在辽金两代都曾担任高官。姚燧三岁时父亲去世,由伯父姚枢抚养长大。姚枢曾任忽必烈的幕僚,是元初著名的汉族文学大儒,对姚燧的影响深远。


在伯父的严格教导下,姚燧的文学之路走得十分扎实。他不仅涉猎广泛,还早早展现出了文学天赋。河南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奂十分欣赏他,将爱女下嫁给了他。


后来,著名理学家许衡倾慕姚枢的才华,上门拜访的时候意外结识了年仅13岁的姚燧,觉得这小子是可造之材,定了等他18岁就收为弟子。


这些经历都对他后来的文学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至正八年,他因许衡的推荐,成为了国子学的助教之一。


十二年后,他又被任命为秦王府文学。


人入仕途,就要和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相处,大多数人都是融入染缸,可姚燧却没有达官贵人拜高踩低的不良习气。


在大都任职期间,姚燧曾经有过一段沉迷狎妓的经历。不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并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毕竟,狎妓在文人墨客之间也是一种风尚,相当宴会的歌舞表演。


姚燧在歌舞伎中发现了一位书卷气十足的女孩。经过仔细询问,姚燧才知道这是官宦出身的女子,只因为家族获罪,才沦为官妓。


姚燧最瞧不上这样的制度,他觉得拿官眷做妓,是朝廷对臣子的刻薄之举,于是,他跟老鸨说要为女孩赎身。老鸨以为他要娶回去做妾,也就没拦着。


谁知,姚燧却只是将她认为干女儿,并在自己修史的同事中找了一位才貌俱佳、家世清白的年轻人,将女孩以姚家女儿的身份嫁了过去。

姚燧一生光明磊落。他鄙视那些用财宝结交朝臣、附庸风雅的行为。沈阳王王璋父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姚燧对他们十分不屑,多次拒绝他们的邀请和馈赠。即使朝廷下旨强迫他作文回礼,他也只是勉强出面应付一下而已。


事后,他将沈阳王送来的金银财宝和名画全部分给了下属和同僚,自己分文不留。


有人问他原因,他就解释道:“彼藩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这是姚燧的气度,一直为人称赞。 



 ✦ 

往期推荐

成吉思汗手下的一员大将,不幸被箭射中,血流不止。成吉思汗下令:“快给我牵一头牛来。”

班超带领三十六人出使鄯善,每天好酒好肉伺候,没过几天,端上来的全是腌菜腐肉,班超心中暗道:“坏了,出大事了。”

周武王陪姜太公钓鱼,抱怨自己求亲被拒,姜太公笑道:谁这么不长眼,我替你去说亲!周武王道:你的女儿!

《搜神记》:三个男人合娶一个妻子,生四个孩子,离婚分配不均闹上公堂,廷尉判决真有意思


胡诌捡史


胡诌捡史
胡诌捡史,沧海有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