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摄影 by 张辉」
我最近又开始重听一些经典的书籍,这些书籍包括《乔布斯传》、《成为乔布斯》、《穷查理宝典》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文简称「高七」)这本书我高度推荐。大约20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此书时,我认为这是一本励志书籍,属于心灵鸡汤。但20年后,我发现这本书其实是人生的操作系统。书中的理念浅显易懂,七个习惯也直接明了,但是如果能把这些浅显易懂的理念和习惯付诸实践,你的人生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我认识的几位牛人,都非常在意这本书。李想本人是高七的粉丝,他用自己的案例讲解过一次高七,而高七也是理想汽车每个员工的必修课,每个季度都必须进行正式的回顾和复盘,找到在高七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王慧文也非常推崇高七。他在清华产品课中向同学们推荐此书,说:「《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就像易经一样可以读一辈子。」
这些人对这本「小书」的重视无疑也对我产生重大影响。最近重听此书,就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最近重听此书时发现一个趣事:史蒂芬·柯维的第四个孩子为这本书25年版写了推荐序,提到一桩往事。虽然他是史蒂芬·柯维的孩子,但直到19岁才真正拿起父亲的书。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父亲在家中一直都身体力行、实践书中的原则,而这些包括他在内的几个孩子则是最大的受益者。
看到这里我不禁要问,父亲写的书近在咫尺,而孩子在很长时间里却并没有特别重视之。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广泛存在?据我观察可能绝非个别现象。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几家公司先后接受过关于高七的三次正式培训,每一次都是一到两天的课程,但除了「以终为始」之外,并没有对其整体产生深刻的印象,直到最近两年才愈发认识到这本书的完整价值(最近十多年最受益的习惯是「以终为始」,我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依照这个原则做出来的)。
最近,我在尝试不断学习理解高七、付诸日常实践,并把学着把它当成观察自己和身边人的一面透镜,并有一些关键的发现。比如身边有两位同事之所以在最近两年能克服种种困难、表现非常突出,最核心的原因是把七个习惯中的「积极主动」做到了极致。
而反观自己,如果能在「要事第一」习惯方面做得更好,工作效能将会更高。最近重听高七之后发现,必须每周花30分钟做好每周规划,这是实现自己人生使命、平衡各种角色的重要举措,但以前不够重视。
以上案例提醒我们,人生的很多事情并不神秘,并不是需要千辛万苦去远方寻找的武功秘籍,而可能就在身边,是那些我们原本就知道,但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因为看起来简单,所以大家不愿意去相信,更不会实践。
举个例子。有多少人能在每周一做好当周的周计划,并在周末做认真的复盘?在复盘的时候能对照周一的目标看看实际完成的情况,评估差距并找到产生差距的原因?在每周写周总结的时候同时记录自己本周的认知提升之处?这样的行为每周至多花30-60分钟,但坚持做下去却能逐渐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发生可喜的变化。
此外,有多少人能用纸笔或者手机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阶段性地做整理、归纳?开始用flomo的朋友,有多少人能坚持每天记录3条短短的memo(备忘录)?而有人用这样看似简单的方法完成了一部又一部的著作。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实只要列出2-3个你最关心的人生大事(比如工作、投资、健康、亲密关系等等),回顾下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心得,就知道解决这些人生大事的方法并不复杂,甚至就在你的身边。你看那些我们认可的牛人,大多都是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人,而不是故弄玄虚的人。
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思考下,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最重要的挑战是什么,这些问题解决方案远在天边还是近在眼前?如果你能识别其中一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相信这些答案,去实践其中道理,你的人生就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章:世界上最好的书房
上一篇: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你愿意放弃什么?
今天分享的语音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阅读系统(2022版)」?
文中提到的经典书籍都值得我们去反复阅读、常读常新。如果借助阅读系统,阅读与吸收的效率可能会更高。我在今年重新更新了自己的阅读系统,这对我而言非常关键,因为我在今年认识到,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升认知」,而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又都是认知。比如我之所以焦虑,原因是认知还不够,格局还不高。而只要提升认知,就能缓解焦虑。所以阅读系统在更高的层次得到了闭环。
希望大家从这篇接近30分钟的语音内,能获得全新的启发。我也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自己的阅读系统 —— 这才是辉哥知识星球最终的目标 —— 陪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经营自己的人生系统。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