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职场   2024-12-31 20:26   黑龙江  

温馨提示









文末有免费下载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这一发现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掌握纺织制衣技术

B.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D.以手工业生产为生

2.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来到他们的陵前进行拜祭。材料中的“他们”是()

A.黄帝和尧帝    C.黄帝和大禹

B.炎帝和舜帝    D.炎帝和黄帝

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下列文物中,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4.下图是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它是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土的众多文物之一,这些文物显示出蜀地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由此可以推断出()    

 

A.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B.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中华文明具有民族交融的特点

D.青铜冶炼技术开始于商周时期

5.《吕氏春秋·重己》载:“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顺也。”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铁器的使用    B.实行分封制

C.牛耕的使用    D.诸侯争霸

6.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

A.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商业发展的繁荣局面    D.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7.下表措施共同反映了秦始皇重视(

A.边疆治理     B.经济发展    C.制度创新     D.工程兴修      

8.2024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1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今天的(

A.咸阳    B.西安    C.洛阳    D.敦煌

9.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主要是为了(

A.加强经济交流     C.学习先进文化

B.证明地位正统     D.缓和社会矛盾

10.下图所示为东汉至西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境内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     B.中央集权在不断地弱化

C.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    D.南方政权更迭比较频繁

11.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称:“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有所不能矣……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缣、牍之烦……不朽之术也。”这说明(

A.蔡伦的功绩高过神农与仓颉     B.中国古代造纸术始于蔡伦

C.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世界     D.蔡伦改进造纸术利国利民    

12.历史事实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B.汉武帝在长安设立了太学

C.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D.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0分)

【思想智慧】

材料一

【艺术之美】

材料二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晋书·文苑列传》

【传承之任】

材料三   第二,秉持开放包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表格补充完整。(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顾恺之的绘画特点及一部绘画代表作,(2分)并列出与顾恺之同一时期的“书圣”及其代表作。(2分)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

         

 

14.“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和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2分)哪一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2分)你最欣赏他的哪一项“汉化”措施?(1分)请说明理由。(1分)

         

 

②根据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2分)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的哪一部农学著作?(1分)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1分)

         

 

(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3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1分)这一政治制度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1分)简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汉初期中央所面临的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听取了谁的哪一建议。(2分)并分析实施这一建议产生的效果。(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12CDACC CABBC DD-

13.(1)①老子②仁③兼爱④韩非(每空1分,共4)

(2)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1)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书圣:王羲之。(1)代表作:《兰亭集序》。(1)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学习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

14.(1)A:吴。(1)B:东晋。(1)战役:赤壁之战。(1)特征: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2)

(2)①原因:深受汉族文化熏染;学习汉族文化,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措施:迁都洛阳;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欣赏的原因:略。(符合促进民族交融之意即可得1)    

②关系: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著作:《齐民要术》。(1)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①②任选一个作答即可,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3)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孕育统一。(一点1分,共3)

15.(1)制度:分封制。(1)作用:稳定政局;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一点1分,共2)制度:郡县制。(1)

(2)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业的繁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

(3)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1)提出者及建议: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2)效果:诸侯国势力被削弱,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

(4)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得2)    

温馨提示

本资料来源网络改编,电子版资料阅读原文下载。

部编初中历史
本号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成绩为宗旨,免费服务全国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