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期末复习

职场   2024-12-12 10:02   黑龙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 背景

(1)社会趋势: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经济基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3)个人因素: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2.过程:公元前230年起,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 

3. 秦朝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嬴政建立秦朝

(3)定都:咸阳

4. 统一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6. 秦统一的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2.内容

(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①三公: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务),

②九卿: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

(3)地方:实行郡县制

①内容:秦朝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②作用: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作用: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层面

内容

作用

文化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

统一货币,使用秦半两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交通

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驰道)


水路:开凿灵渠

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 统治特点: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

2. 秦的暴政的表现

(1)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2)法律非常严苛

(3)刑罚极其残酷

(4)焚书坑儒

(5)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原因:

①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

②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2)时间:公元前209年

(3)领队:陈胜、吴广

(4)地点:大泽乡

(5)建立政权:建立“张楚”政权

三、秦朝的灭亡

1.项羽起义

(1)战役:巨鹿之战

(2)影响: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起义

(1)秦朝灭亡时间:公元前207年


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楚汉之争

(1)含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锋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2)项羽失败原因: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3)刘邦胜利原因:注意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4)双方决战地点:垓下

2.西汉的建立

(1)建立者:刘邦,他就是汉高祖

(2)时间:公元前202年

(3)定都:长安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1)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休养生息政策

(1)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措施

①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影响: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3.对外关系

(1)措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目的: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3)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1. 措施

(1)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2)汉景帝:下诏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民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削弱地方势力

1.针对中央—“推恩令”

(1)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者:主父偃

(3)内容: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4)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针对地方—“刺史制度”

(1)内容: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二、加强经济管控

1.针对农业

(1)措施: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如六辅渠、白渠)

(2)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2.针对经济

(1)背景:那时,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

(2)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

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独尊儒术

1. 背景: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2.目的:为稳固统治

3.措施

(1)统一思想: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兴办太学: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4.作用:儒家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四、北击匈奴

1.将领:卫青、霍去病

2.作用: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外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汉武帝大一统的影响: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13课东汉的兴衰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新朝的建立

(1)时间:公元9年

(2)建立者:王莽

2.东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25年

(2)建立者:刘秀,刘秀即光武帝

(3)定都:洛阳

(4)巩固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③还减轻刑法,赦免囚犯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5)“光武中兴”的含义: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6)社会生产生活

①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

②治水: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③手工业: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④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朝政就由皇帝的母亲皇太后主持

2.表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3.影响:

(1)外戚和宦官集团又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2)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三、黄巾起义

1、背景: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时间:184年

3.领导人:张角

4.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 西域的概念: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 意义: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 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2)交流状况:

①汉朝→西域: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②西域→汉朝:西域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1)路线:

①向东:山东沿岸—朝鲜半岛和日本

②南下向西: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职责: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3)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班超出使西域:

(1)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2)时间:73年

(3)人物:班超

(4)概况: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


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造纸:

(1)时间:105年

(2)人物:东汉宦官蔡伦

(3)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作用: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学

(1)代表人物: 张仲景

①时代:东汉末年

②地位:中药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③著作:《伤寒杂病论》

④理论

A.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B.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2)代表人物: 华佗

①时代:东汉末年

②理论:

A.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B.发明“麻沸散”,然后进行手术

C.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2.数学

(1)代表:《九章算术》

①成书时间:东汉时期

②内容: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救实际的算数、代数、几何等

③地位: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3.农学

(1)代表:《氾胜之书》

①内容: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三、司马迁与《史记》

1.成书时间:汉武帝时期

2.作者:司马迁

3.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内容:记述了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

(1)创立时间:东汉末年

(2)派别: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地点:古代印度

(3)传入中国时间:两汉之际

(4)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点一点资料更丰富↓↓↓

七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八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九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中考

课件  真题   知识点  专项训练


文章来源网络 | 不代表本号观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部编初中历史
本号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成绩为宗旨,免费服务全国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