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期末背会

职场   2024-12-14 20:13   黑龙江  

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必考

1.时间:1945年8月—10月  

2.地点:重庆(渝) 

3.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4.双方目的:蒋介石:①争取时间,准备内战;②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5.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6.内容: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7.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8.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影响: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3.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著名论断: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目的:稳定军心民心)

2、作战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自卫反击事例(战略防御阶段):

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③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必考

1、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法令文件:

(1)颁布: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必考

三、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必考

名称

指挥员

参战部队

主要城市

影响

意义

辽沈

战役

林彪、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

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

战役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徐州、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

战役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北平、天津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西柏坡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

3.渡江战役:1949.4,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必考

阶段

时间

原因

代表

夹缝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

张謇——

大生纱厂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来华办厂、开矿,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短暂春天

1912-1919

(一战期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发展实业热潮。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

纺织业/面粉业

(荣氏兄弟)

再度受挫

1919-1927

(一战后)

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卢作孚

侯德榜等

较快发展

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家形式统一,实行一系列政策

空前打击

1937-1945

日军全面侵华;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业。

陷入绝境

1945-1949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美国的经济掠夺

获得新生

1949-1956

新中国成立之后


消亡

1956以后

三大改造


二、民族工业的特点

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三、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事业: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禁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三)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新式教育的发展

(一)创办新式学校: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二)废除科举制:★★★★★必考

1、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2、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

(三)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二、近代新闻业的发展★★★★★必考

(一)报纸: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二)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三、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四、文学艺术的成就

(1)背景:五四运动使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涌现出大批文学家、艺术家和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2)文学成就: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的《家》;老舍《骆驼祥子》;

(3)绘画成就:①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②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4)音乐成就:①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②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5)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解放区文学艺术家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大型歌剧《白毛女》

(6)照相、电影的发展

①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②赵丹、周璇等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文学

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初

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

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20世纪中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绘画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

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

田汉

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

冼星海

作曲《黄河大合唱》

电影

《定军山》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点一点资料更丰富↓↓↓

七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八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九上

课件  教案   知识点  自测   试卷

中考

课件  真题   知识点  专项训练


文章来源网络 | 不代表本号观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部编初中历史
本号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成绩为宗旨,免费服务全国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