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城:1978-2024年的青岛》
作者: 吴正中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 1978—2024年的青岛
开本:14.2 × 20 cm
页数: 848 页
ISBN: 9787547449974
定价:198元
优惠价:158元
198元(签名+文创)
早鸟价158元最后2天
9月4日起即将恢复168元
9月3日现货发售
请识别二维码加好友联系购买
01
20世纪80年代初,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青岛开始大踏步迈向对外开放的发展之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当时就常听不少外地人抱怨青岛老城的路:上坡太多,走着累!
其实,没有下坡,哪来的上坡?青岛的路,上坡和下坡一样多。也正是这些上上下下的坡路,构成了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和街巷场景。
从贵州路望向团岛二路,台西棚户八院一角,1985年
我特别喜欢在坡路上漫步。尤其改革开放初期,这些路上所呈现出的开放与保守、新潮与传统、城市人与乡下人、经济与文化等相互交织出的景象,深深吸引着我。我喜欢打量这一切,并细细品味它对这座城市文化底色的冲击,更进一步萌发了一个想法: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路上发生的一切。
冠县路、小港一路、莘县路交叉口,1995年
02
老青岛因受德国、日本殖民的影响,城市的各方面都难免沾染些许“洋味”。改革开放使老青岛人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大街上随处可见巨大的外国商品广告牌,形式新颖,风格大胆;追“星”文化也从那时候开始盛行。就连结婚时穿“洋婚纱”,青岛在全国也算是最早的城市之一。
馆陶路,1997年
当时的青岛,青春洋溢,活力迸发。“开放”之风已经从精神到生活影响到青岛人的各个方面。放眼望去,城市的街头一派五颜六色,有市民形容“比看西洋景还热闹”。
城市如此,农村也不例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思想的老乡为寻“淘金”机会纷纷涌进青岛。他们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摆摊设点做小生意。卖小吃、修鞋、做木工、干泥瓦匠……其中的一部分人,通过勤勤恳恳的劳动,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变了经济地位,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新天地。
市场三路,1996年
03
十分幸运,赶上这样一个时代,让我手中的相机发挥出作用。当时我还在企业工作,一有空闲就满大街寻找“猎物”拍摄。
那时的青岛姑娘以“敢穿”闻名于世。为了打扮漂亮一点,她们甚至不在乎在口腹之欲上吃紧一点。也是她们,代表了最青春时尚的青岛,是这座城市亮丽的名片。
上海路,大自然影楼,1996年
尤其海水浴场,是青岛开放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地。当身着漂亮比基尼的女士活力四射又自信满满地昂头走过人群的画面呈现在我的镜头中时,真是精彩无比。
第一海水浴场,1988年
当然,与此同时,镜头也记录下了一些人在看到那些新鲜场景时,眼神中的惊讶、疑虑甚至不满。这也让我深深意识到,所谓“开放”,不止体现在形式上,还需要深入人心中。让人人都能解放思想,改变陈旧的传统观念,实属不易。
04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堆积着人类各种各样经历”的老街。20世纪末,青岛开始有规模地进行拆迁。眼睁睁地看着熟悉的老街和老院一夜之间消失,曾经深刻在生命中的记忆也都随之而去,难免令人伤感。幸好,我手中有台照相机。
无棣三路,1997年
过去,我更偏爱拍人物,尤其是“小人物”。“小本买卖”“婚礼走向海滩”“海滩情”“青岛老街”“盲人按摩师”等系列,都试图通过“人”的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包括对波螺油子路的前期拍摄,也多是记录在那条路上生活着的“人”的状态。
第二海水浴场,1993年
但是,随着2000年波螺油子路的拆迁,我突然意识到,与“建筑空间”相关的图片的重要性。尽可能留住曾经的建筑、道路甚至装置,可以为人们在回忆往事时提供更加清晰、具体的佐证。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对具有老青岛特色的建筑和即将消失的老街进行抢救性拍摄,将从前对一群人、一条街或一个院的拍摄,扩大到对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的记录。
胶东路(波螺油子),1996年
05
这次书中所采用的近1400张照片涵盖了青岛190多条老街,其中许多老街甚至与青岛同龄,但目前多半已“面目全非”。老街的“血管”里流淌着几代老青岛人的血汗和积累下的宝贵财富。它们与很多老建筑的消失,意味着城市的历史脉络被割断,城市肌理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从龙口路远眺老城区,1999年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我一边拍摄,老街和老建筑一边在不停地消失。刚开始时我会心存担忧甚至愤懑,毕竟,在其中长大的我对它们实在有太深的情感依恋。但事实证明,这些担忧是无意义的。陈旧的东西必然要为建设现代化城市让路,只要能及时将那些“曾经”记录下来,让我的照片成为见证历史、铭刻时代的窗口,让未来之人不至于完全忘记过去,就已是尽到了我作为一名摄影师的本分。
莱芜一路,1995年
通过影像记录青岛四十年,既是旁观者,又是生活者,我乐此不疲且矢志不渝。只要还能举起照相机,我都会继续拍摄和记录。用摄影排解忧虑,用摄影留住记忆,用摄影记住乡愁。
家乡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2024年5月13日
1300张影像
8个区域
195条街道的青岛故事
书中所甄选出的1300余张照片涵盖了青岛的195条街道,以城市区域进行分类,将青岛的城市景观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又细分为多条街道,最终以地图字典的方式完成呈现,构建一座城市的视觉社会学景观。
第一区域云南路、四川路,这里汇集了成武路、东平路、费县路、观城路、广州路、贵州路、嘉祥路、火车站等16条街道。
老火车站、造船厂、幸福楼均属于此区域,历史上也聚集了众多来青岛扛活的移民。
贵州路,第九橡胶厂(双星集团),1984年
第二区域冠县路、小港区域,汇集宝山路、朝阳路、冠县路、金乡路、平阴路、邱县路、莘县路、小港码头、小港一路、小港二路10条街道。
这里的老建筑大都始建于20世纪初,青岛标志性民居建筑“里院”比较集中,而且街景别样,市井气息浓厚,看上去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当然,小港码头上的海鲜更是老城区海鲜市场与千家万户餐桌上的主要来源。
金乡路12号,2007年
第三区域热河路、上海路,涵盖包头路、承德路、德平路、东阿路、甘肃路、馆陶路等29条街道。
许多学校、医院、名人住宅、商人故居均坐落于此。
包头路,第二体育场招生大集,1993年
第四区域中山路、胶州路,有安徽路、北京路、博山路、沧口路、常州路、德县路、肥城路、高密路、观海一路、观海二路、广西路、海泊路、河北路等48条街道。
这些街道的历史与青岛几乎同龄,看上去颇有历史感,又是商业中心,交易活跃,且街头建筑风格各异,丰富多彩且耐看。当然,青岛标志性旅游景点栈桥、海水浴场、天主教堂都坐落于此。
肥城路,1997年
第五区域江苏路、胶东路,可以看到大学路、伏龙路、观象一路、观象二路、圣保罗教堂、观象山、黄县路、江苏路、基督教堂、莱芜一路、莱芜二路等27条街道。
最著名者非已经拆除的波螺油子路莫属,她像一首隽永的歌,飘散在风里,勾起青岛人无限的感慨和回忆。
胶东路(波螺油子),从市场打散啤酒回家的青年,1998年
第六区域辽宁路、大港区域,包括博兴路、长山路、大港一路、大港二路、大港三路、青海路、辽宁路、儿童公园、淄川路、邹平路等24条街道。
区域里的街道大部分属小鲍岛范围,日本占领青岛时期建了很多建筑,增设了不少店铺和娱乐场所,博兴路、桓台路、益都路一度成为自由市场,十分热闹。如今,辽宁路、锦州路、吉林路等的老楼房、老院落通通被拆除,科技大厦、百脑汇等一批商业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新景观。
辽宁路,1994年
第七区域延安路、台东区域,汇集大名路、华阳路、台东一路、孟庄路、平定路、清和路、人和路、瑞云路、桑梓路、上清路、台东一路、台东二路、台东三路、威海路、延安一路、延安二路、延安三路、仲家洼等19条街道。
这里极有烟火气,商业比较发达、民间活动比较活跃,因此人流不断,老青岛人习惯称这一区域为台东镇。
崂山大院,一位老人在坐等接水,1998年
第八区域第一海水浴场、中山公园,涵盖八大关、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武昌路、福山路、福山支路、汇泉广场、金口一路、金口二路、金口三路、莱阳路、南海路、小青岛公园、鱼山路、中山公园等16条街道。
由于地理环境优美,既有海滩又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加之许多国内外著名人士曾在此居住过等原因,成为青岛城市引以为傲的资本之一。
鱼山路区域,2002年
当跟随吴正中的脚步翻看每一张照片,感受到的不仅是影像的力量,也是一段跨越时间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关于城市变迁与社会发展的深刻记录。
实物书影
作者简介
1954年生于青岛,曾当过兵、做过企业工人、宣传干部、担任过报社摄影记者、主任。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拍摄了大量有关青岛的照片。作品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金镜头奖;并曾获中国、日本联合举办的“劳动与生活”摄影展金奖、首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记录类唯一一个典藏奖、第四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奖等多个奖项。曾分别参加“中国现代摄影沙龙”88展(北京),1989年中日联办的“劳动与生活”摄影作品展(日本东京、中国北京),山东一品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首届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广东)、1949—2009中国纪实摄影大展(北京)、2021年青岛美术馆《一个人·他的城》个人作品回顾展等展览。“老青岛”系列作品被杭州芸廷艺术空间、广东美术馆及国内外个人收藏。
出版著作:《时代影像》(2003年,岭南美术出版社)、《青岛表情》(2003年,青岛出版社)、《家在青岛》(2009年,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大沥人家》(2018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波螺油子》(2019年,青岛出版社)、《崂山大院》(2021年,青岛出版社)。
图书简介
本书从吴正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拍摄的近2万余张照片中挑选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近1400张,以城市区域为重点,分为8个单元、190多条街道,通过地图字典的方式,实现从生产及生活方式、街道、院落、社区细致而绵密的大规模影像描述,最终构成青岛这一座城市完整的视觉社会学景观。
作为青岛本土摄影师,吴正中拍摄影像时间之长,区域之广,风格之冷静,数量与细节之多,迄今无出其右者。本书收录的部分影像,在原有黑白胶片进行数字化扫描的基础上,经过AI智能上色处理,力图还原出一幅跨越时空的青岛图景。
“我不是怀旧,我只是要记得。”芸廷艺术空间专注收藏描述20世纪城市空间和社会人群的纪实类影像,此书亦是芸廷当代纪实摄影系列丛书之一。这些影像当然包含了我们诸多的青春记忆。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吴正中持续不断的影像记录,作为城市空间描述的一个视觉案例,对青岛地方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研究,以及从事影像文化研究的同仁,无疑具有丰富而珍贵的文献价值。
《他的城:1978-2024年的青岛》
作者: 吴正中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 1978—2024年的青岛
开本:14.2 × 20 cm
页数: 848 页
ISBN: 9787547449974
定价:198元
优惠价:158元
198元(签名+文创)
早鸟价158元最后2天
9月4日起即将恢复168元
9月3日现货发售
请识别二维码加好友联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