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卖一辆亏19万,背靠吉利的「极星」能讲好全球化的故事吗? | MG品牌全球化

科技   2024-10-10 15:38   北京  


作者 | Max

在9月22日,2024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极星Polestar旗下高性能SUV极星4亮相展会。据媒体报道,在后续活动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极星Polestar表达了支持和赞扬。


事实上,在吉利的全球化版图以及旗下子品牌中,极星始终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在受众人群上,极星定位于豪华电动车市场,和同为吉利子品牌的极氪、领克有着明显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极星也承载了吉利进军欧洲市场的野望,甚至放在欧美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背景下,极星在欧洲市场的辗转腾挪,也给后续有出海欧美计划的新能源车企打了个样。比如在今年8月,极星在沃尔沃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生产Polestar 3,销往欧洲和美国,此外,极星4也将于2025年在雷诺位于韩国的工厂生产,销往欧洲和美国,这些动作被外界解读为避免美国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的影响。


理论上,背靠吉利和沃尔沃两大股东,同时带着“脱胎于沃尔沃高性能部门”的标签,极星的全球化之路应该顺风顺水,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两大股东的加持,并未能让极星的全球化之路,取得如预期中的成绩。



据极星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为9.18亿美元,同比下滑26%,同时,在过去的这半年时间里,极星仍然延续着亏损达到5.4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4亿美元的亏损,进一步扩大。


另据公开数据,2024年Q1极星全球销量为7221辆, Q2交付车辆13150辆,累计上半年全球销量为20371辆,按照亏损金额与销量换算,这也意味着每售出一辆汽车,极星亏损近19万元。


对于Q2营收下滑,财报中,极星方面给出的解释为,由于全球汽车销量下降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折扣增加。


或许,对于眼下的极星,背靠吉利,在后续的全球化进程中,仍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只是相较资源,极星最需要的是时间,尤其在新能源车企全球化布局以及价格战成为常态的当下,留给以价换量,仍难扭亏为盈极星的胜算,又有多少呢?



01

奢侈品做车的叙事落幕


在新能源汽车狂卷低价的当下,为什么极星反而聚焦豪华电动车定位?作为极星前CEO、创始成员Thomas Ingenlath 曾类比过一个贴切的例子——奢侈品。


“大家买Prada的背包,你不会去考虑它能装多少东西,或者说它背着舒不舒服,你之所以会去买它,是因为这个品牌让你形成了一种认同感,让你觉得背上它之后,对你来说是赋予了一个新的标签。”


在Thomas 看来,极星的用户价值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和舒适驾乘感受的结合,当然Thomas也提到,并不是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会让顾客去认可一个品牌,更重要的还是质量,而极星所做的,就是高度追求可持续发展,通过所有的设计以及材质的选择,让顾客觉得极星是一个有性格、有品位的品牌。


当然,类比奢侈品的不仅仅是定位,还有销售方式。比如在其首款车型极星1开卖时,打出了全球限量1500台,年产限定500台噱头,只是这种稀缺性的营造,并未能让极星在国内市场掀起水花。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在2020年极星1正式交付时,这一年上险的车辆仅为24辆,虽然此后极星2、极星4销量相较极星1有所改善,但在国内新能源车企贴身肉搏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声量愈发透明。


或许,极星的差异化,的确能帮品牌招揽到高净值目标客户,但也需要看到的是,放在当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环境中,难免显得有些曲高和寡。



在汽车之家上, Morketing Global 注意到,极星三款车型,单价最低的极星2价格区间在29.98万-35.88万元,定价较高的极星3则69.80万元起步。


而据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2022年期间,国内纯电动车的均价较为集中于在15万元至21万元价格带。具体到价格带的销量占比上,2019年,5万元以下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电动车占比达74%;2020年,5万元以下到20万元价格区间带的占比超67%;2021年5万元以下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电动车占比超66%;在2022年,同样的价格区间,电动车占比达65%以上。


相较国内新能源汽车,普遍跻身的15-20万元/台的主流价格带,远高于主流价格带的极星,业绩承压也就不足为奇了。



02

风雨飘摇的全球化之路


无论是眼下的业绩承压,还是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中陷于被动,吉利始终对极星的全球化寄予厚望。此前在极星上海体验中心开业仪式上,吉利控股集团 CEO 李东辉直言,“极星是吉利控股布局全球化的‘桥头堡’,对集团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同时,李东辉还提到,吉利控股将支持极星在中国、全球的独立发展,并为其提供全面的运营、技术和财务支持,并适时参与极星的融资计划,且吉利的技术、资源和供应链体系也将向极星全面开放。

虽然集团层面对极星从资金、技术充足的支持,但至少从近些年看,极星在全球化的路上,风雨飘摇。

首先高层的频繁变动,让极星在业务上一度出现失焦。

在上月底作为极星全球CEO、创始成员的Thomas Ingenlath 辞任,而在Thomas Ingenlath任职期间,带领极星完成了从传统赛车和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向,并基于在沃尔沃汽车担任设计高级副总裁的从业经验,为极星打下了设计美学的基础,由此在高端豪华电动车领域站稳了脚跟,而换帅后能否让极星原有的品牌调性得以延续,并稳定的在业务上抓住已有客户,仍是个未知数。

除全球换帅之外,极星中国区域的负责人更是变动频繁,5年时间里曾更换过5位中国负责人。以首席运营官为例,8月底据媒体报道,吉利汽车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钦培吉已正式调任极星科技(极星汽车在华运营主体),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而在他之前的上一任首席运营官陈思英,任职时间才不过5个月。

频繁更换高管,也让极星在产品定位上变得飘忽不定,比如极星1瞄准的是高端豪华电动车市场,而在2019年极星2上市时,定价调整到29.8万元-46万元,转向了中高端市场,随后在极星3上,又重新走回了高端,中国区起售价88万元,顶配高达100多万,或许是销量不佳,最新的极星4又重新回到了30多万元的销售价。

其次是品控。

今年的3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发布消息称,日前,极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受委托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11月29日至2024年2月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3-2024年款国产极星4纯电动车型,共计1867辆。

据悉,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因制动控制器软件问题,可能触发制动控制降级,造成制动电子助力等功能失效,制动效能减弱,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安全隐患难以避免,但当把安全隐患和极星一贯主张的高性能对比来看,不禁令外界唏嘘。

或许,对于眼下的极星来说,如何解决品牌定位摇摆不定和定价混乱是当务之急,但好在背靠大股东吉利,势必会有新的动作,让极星向好发展,一切还需且行且看。



点击小程序 即可报名第九届灵眸大赏

Morketing Global
Morketing Global,深耕出海报道7年多,做专业、一手的出海内容信息提供者。报道包含但不限于品牌出海、电商出海、游戏出海、内容出海、旅游出海、教育出海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