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鱼梁洲隧道
这条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称为“在创造奇迹”的隧道——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全长5.4公里,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长1.01公里,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也是国内首条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的沉管隧道。
为了让鱼梁洲隧道在汉江水底“安家”,中交工程师们攻克了重重难关,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实现更高效益、更高品质、更智能化、更高程度国产化做出诸多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首创”成就。
因地制宜“二合一”
造出世界最大规模
千米双轴线沉管预制干坞
干坞是预制沉管管节的临时设施
通常具有开挖方量大、建设周期长
造价占比高等特点
鱼梁洲隧道线路长且陆地面积大
工程师们决定将干坞
与隧道基坑线路“二合一”
让总长1300米的干坞
成为隧道的一部分
大大减少了整体建设的投入
建设干坞首先要解决
地下水的渗透难题
工程师们在干坞周边
开挖出79米深的沟槽
用混凝土浇筑出
厚达1米的防水墙
有效隔绝了地下水的渗入
并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
为干坞打造出了斜坡式支护
经过整平、加固等工序后
一个巨型“水箱”就诞生了
打造移动工厂
国内首创沉管整体式
全断面节段顺浇预制法
相较于港珠澳大桥的固定式“模具”
鱼梁洲隧道创新的“移动工厂”
更加小巧灵活
它由钢筋绑扎台车和
液压模板台车组成
搭载智能化“神经系统”
浇筑过程中可自动行走
为克服传统工艺48天预制周期
带来的施工“空窗期”
中交工程师融合桥梁建造工艺
创新地提出了
沉管整体式全断面节段顺浇预制法
利用“移动工厂”分5次连续顺序浇筑
整体比传统工艺节约4个月工期
攻克技术难题
首次采用国产GINA止水带
用于沉管的GINA止水带
就像保温杯的密封圈
利用天然橡胶高弹性
和压缩变形的特点
让深埋江底的沉管“滴水不漏”
它是保证沉管隧道
百年寿命的核心构件
但长久以来
止水带的生产技术
只有荷兰、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
为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中交工程师
联合株洲时代新材料公司
经过两年多试验
成功研发出国产新型GINA止水带
其密封性、止水性、稳定性
均达到国际标准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达到一级防水要求
“水上钢铁侠”
让沉管在水下“如履平地”
要想沉管能平稳“安家”
最重要的是得有一张舒适的“大床”
但要在能见度非常低的水下
进行误差只有4厘米的
高精度卵石铺设整平
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
中交工程师结合
港珠澳大桥施工经验
自主研发全漂浮式高精度整平船
它拥有伸缩旋转式构造
可自由调节船身配备的抛石管
并拥有北斗定位系统、自动锚泊系统
抛石整平作业系统、石料输送系统
组成的高精度抛石整平系统
让20多米深的水下铺设情况
“一览无余”
仅需1人就可轻松完成整平作业
从港珠澳大桥隧道到鱼梁洲隧道
我国的沉管隧道建设实现了
技术上的积累和不断突破
并且进入了智能化建设的新阶段
未来,更多智能化设备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沉管隧道
必将为我们的交通出行带来更多便捷
来源
央视丨二航局
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