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的韩国华侨,曾参加韩军特工武装与志愿军作战

文摘   2024-06-09 19:47   韩国  

话说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在南韩地区也生活着一定数量的华侨(汉族),当战争爆发后,这些人在历史的旋涡之中自然也无法脱身,成为参战双方的棋子和道具。笔者这回就来介绍下朝鲜战争期间韩国华侨的参战事迹,当然这些人大多是为美韩军服务的。

1971年,华侨搜索队队长魏绪舫(右一)、副队长金明国(左二)

一、为人民军服务的韩国华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位于汉城明洞的中华民国大使馆出于安全考虑,跟随韩国政府一道陆续向大田、大邱和釜山撤退。虽然大使馆在撤退时曾建议居住在汉城和仁川的华侨也跟着撤离,但大多数华人出于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考虑,选择留下来。大使馆便委派留守人员组织了所谓的“临时管理委员会”,负责保护使馆建筑和华人社区的财产安全。

人民军占领汉城后,一个名叫赵令德(조영덕)的人接管了临时管理委员会,此人曾于1949年10月24日来北京参加过政协会议。1950年7月16日,赵令德将临时管理委员会改名为汉城华侨联合会,因为他是跟随人民军从平壤过来的民事组织华裔干部,所以必然还要一个南韩本地的华侨来出面担任其副手,此人就是因地下党身份而被监禁在仁川的程万里(정만리),在上级的指示下,程万里组织成立了另一个华侨团体——华侨解放联盟。

1950年9月15日,美韩军主力在仁川成功登陆后,战争的局势开始逆转,出于安全考虑,汉城华侨联合会和华侨解放联盟的高级干部也都跟随人民军撤回朝鲜。美韩军收复仁川和汉城后,开始大肆逮捕人民军占领期间的所谓“合作者”。这些合作者中有大约 20 人是南韩华侨,其中包括原汉城自治主席李恒连(이항련)和贸易协会会长张道春(장도춘)。

韩国政府原计划像对待其他与人民军合作的老百姓一样,把这20多名华侨送上军事法庭。此时已经返回汉城的中华民国驻韩国首任大使邵毓麟(1909-1984)劝说道:“一些公开与人民军合作的中国人可能本身就是从北方过来的华裔特工,至于其他人,考虑到他们原本在社会上也没什么显赫地位,所以他们极有可能不过是一群试图活下去的机会主义者。”考虑到与民国的盟友关系,韩国政府最终同意释放全部在押华侨。

邵毓麟与《使韩回忆录》

二、美韩军心理战单位中的华侨

1950年10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使得正处于节节胜利、不断北上的美韩军。为了遏制志愿军非反攻势头,美韩军决定针对志愿军展开心理战。据邵毓麟大使的回忆录《使韩回忆录》中记载:“1951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军队展开心理战,心理战的初始阶段包括使用飞机散发劝降传单,以及让特工通过扩音器喇叭播报劝降消息。”

初期参加心理战的美韩军官兵,主要为原汉城和仁川中文学校的师生。不过虽说在美韩军心理战的持续攻击下,并没有多少志愿军战士选择放下武器投降,但由于志愿军第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吃了败仗,成为俘虏的志愿军指战员数量急剧增加。为了审讯和看管新增加的俘虏,于是整个南韩地区的中文学校师生(其中多为南韩华侨和华裔)都被紧急动员起来。

三、韩军中的华侨搜索队

除了参加心理战和审讯战俘外,一些韩国华侨也参加了韩军组织的战斗部队,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北方土改期间逃亡到南韩的原朝鲜华侨。1949年4月20日,520名流亡朝鲜人和50名流亡韩国的朝鲜华侨宣布成立一个民间右翼准军事组织——韩中爱国青年团。该组织首任团长是原朝鲜华侨魏绪舫,副团长则是朝鲜人金明国(김명국)和朝鲜华裔姜惠霖,其中魏绪舫和姜惠霖都曾在解放战争中与我军交过手。

魏绪舫(위서방),1923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安东市(今丹东市),1945年从安东警察学校毕业后,曾在蒋军某部服役,官至 上尉。1948年底,蒋军主力在辽沈战役中全军覆没后,魏绪舫迁往朝鲜新义州,并在平壤附近的长山煤矿找了一份挖煤的工作。

姜惠霖(강혜림),1925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栖霞县,解放战争期间曾参加蒋军地方部队,与我军交过手。山东全境解放后,姜惠霖也迁往平壤,并在当地开了一家中餐馆。虽说都选择定居由左翼控制的朝鲜,但魏绪舫和姜惠霖却都是不折不扣的铁杆右翼分子,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姜惠霖墓地

韩中爱国青年团成立后,即不断派出特工北上袭击朝鲜,朝鲜战争爆发后,该组织在韩国政府的资助下迅速扩大到1000多人,其中朝鲜人800余人,华侨200余人。1950年10月20日,美韩军占领平壤,返回故乡的魏绪舫拜见了韩军第1师团长白善烨,请求对方以后打仗时带着这帮兄弟。此后,韩中爱国青年团便改名为平壤华侨爱国保卫团,主要负责为韩军第1师团搜集情报的工作。

12月5日,在中朝联军的反攻下,美韩军狼狈撤出平壤,其中跟随着韩军一起撤走的平壤华侨爱国保卫团团员只剩30余人,此后,这支小部队改称华侨搜索队。美韩军虽然允许这支华侨小部队参与作战,但由于该部队成员均系没有办理入伍手续的外国人,所以从法律上来讲,华侨搜索队的官兵都是没有军籍、军衔和军职的。

1950年12月24日,华侨搜索队的47名官兵在京畿道涟川郡五郎浦伏击了一支志愿军侦察部队,杀害志愿军战士4名并俘虏1名,这是朝鲜半岛上华夏同胞之间的首次交战。次年1月,由于华侨搜索队的顾问、韩军第1师团情报参谋金安一(김안일)中校升任第1师团15联队上校联队长,华侨搜索队也改由韩军第15联队指挥。

1979年,金安一(左)与老朋友魏绪舫亲切握手

1951年2月2日,在京畿道果川战斗中,华侨搜索队的官兵身穿志愿军军服,渗透入中朝联军防线后方,摧毁了中朝联军的八个阵地,并协助韩军占领了冠岳山。在这次战斗中,副队长姜惠霖在一场近战中因为首先打光了子弹而被志愿军击毙,由于没有家属来接收尸首,姜惠霖的尸首只能先埋在釜山教园小学附近,后于1964年12月12日被迁移至汉城国立公墓第24号公墓,并于1959年被追授银星花郎军事功绩勋章。

1951年4月,华侨搜索队被派往汉城恩平区鹿边洞,追击一支中朝联军混编支队,该支队在第五次战役中曾奉命渗透进美韩军战线后方,负责为志愿军炮兵指示打击目标。在韩军第15联队的指挥下,身穿志愿军军服的华侨搜索队兵分五路展开突袭,并首先突入中朝混编支队营地,俘虏三名志愿军战士。他们的身份随后败露,突袭很快演变成一场混战。

激战中,孤军深入的魏绪舫的左胸和右腿都被志愿军的迫击炮弹碎片击伤,跟随他身边的六名队员也都受重伤。他们最终被赶来的其他友军救起,并被紧急送往大邱陆军第27医院治疗。在经过大约四个小时的手术后,魏绪舫总算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小命,事后,韩国方面也大度地授予其金星花郎军事功绩勋章。

1971年,韩国方面为魏绪舫授勋

朝鲜战争结束后,魏绪舫成为一名韩国医务工作人员,在江原道江陵郡工作,并最终于1989年6月25日病死。次年3月20日,韩国政府将魏绪舫的尸首埋葬在汉城国立显忠院第12号公墓。2012年5月15日,姜惠霖的坟墓也被迁移至这里,并作了一番花里胡哨的重新装修,这哥俩是埋葬于此的181979人(2019年数据)中的唯一两名韩国华侨。

四、台岛援助组建的华侨特工队

除了华侨搜索队外,朝鲜战争期间在韩国还有另一支以华侨为主的作战部队,即成立于1951年3月、隶属于韩国情报部队(HID)的第4863部队SC支队,“SC”源自“汉城华侨”的英文称呼“Seoul Chinese”。这支部队是在由1951年1月被派往韩国的国民党海外工作委员会的军官王世余、刘国华的提议下组建。

经过韩国与台岛方面商议,双方最终决定由韩国方面为SC支队提供武器、军服、弹药和车辆,由台岛方面提供军官、培训和运营经费。志愿军叛逃军官罗亚通被任命为该支队首任指挥官,韩国军官李白健(이백건)被任命为副队长,特工刘国华则担任政治部主任。罗亚通于1949年毕业于南京军官学校炮兵系,在解放战争末期曾被解放军俘虏,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志愿军第60军179师的炮兵军官入朝参战,结果找机会逃离队伍投降美韩军。

SC支队最初总兵力200余人,其中70人负责渗透进中朝联军后方执行收集情报、绑架人物、摧毁设施等任务,人均能熟练掌握汉语和韩语,可以遇到志愿军假扮人民军,遇到人民军假扮志愿军,另130人则负责审讯志愿军战俘、广播汉语消息、进行心理战等任务。在京畿道坡州市接受了为期10周的基础训练后,SC支队逐渐扩大到500余人,其中经常在前线执行任务的有200余人。

1979年秦裕光在韩国报纸上发表的回忆

据汉城华侨协会前会长秦裕光(진유광)回忆:“SC支队的队员被分成12人一组,分配到前线各地,他们利用陆地、海上和空中各种渠道进行对敌渗透,曾一度渗透到黄海道海州市,江原道铁原郡、金化郡,平安南道城川郡、顺天郡和咸镜南道咸兴市等敌后各个地区。”

SC支队执行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任务,是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署前夕的“东江港”渗透行动。计划调动SC支队的两个分队,在包括咸镜南道甲山地区进行游击和情报活动,参与队员共40人,其中华侨30人,另有10人为韩国军事通信人员。把最为关键的通信设备全部掌握在韩国人手中,可见韩国方面实际上对这些华侨特工并无多少信任。

1953年7月18日,罗亚通指挥的部队乘坐小艇在咸镜南道咸兴市附近的东江港登陆,当他们于7月23日抵达目的地甲山地区时,行踪被当地人民军守备队发现。在与一个中队(连)规模的人民军发生交战后,整支部队遭到严重损失,大多数队员都被击毙或被捕获,只有罗亚通、吴中贤(1952年忠武军功勋章获得者)、傅学林等五人侥幸逃走。

1953年9月,SC支队宣告解散,在首批加入该支队的70名华侨特工中,只有20人幸存,其余人不是被击毙就是下落不明,甚至连尸首都无法被找到。SC支队解散后,其中部分队员又被分配到准备被运往台岛的志愿军战俘中,负责维稳工作,另一些队员则在韩军对朝中文广播部门担任播音员。

SC支队队员金成正(左)

由于没有军籍、军号和军职,长期以来这些韩军华侨官兵和特工在退役后都无法被认定为退役军人,因此也无法领取退休金,直到1971年,受美国政府访华刺激,韩国政府才正式对外公开承认SC支队的参战历史,并向其中的53名幸存者颁发战争纪念徽章。1975年,他被授予国防服役奖章。对于“国家有功人”没有礼遇。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SC支队作为台岛方面自己出钱在朝鲜战场上运营的特工部队,其高达1.7亿韩元的巨额经费居然不是政府支出,而是由最初提议的两名特工王世余、刘国华完全以个人名义向韩国华侨社区借用,由于得不到报销,这也导致这两人后半生负债累累。两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将这笔款子全部还清。

与华侨搜索队待遇不同的是,尽管SC支队同样在朝鲜战争上出生入死,参加该部队的韩国华侨特工至今仍未得到退役军人身份,死亡后也无法被埋葬在韩国国家公墓。韩国爱国者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对此的解释是,要“入住”国家公墓,必须得是韩国国籍,或是对韩国有大功的人员(比如华侨搜索队的两名正副队长),由于韩国方面一直不承认韩国华侨具有韩国国籍,SC支队队员的遗愿自然无法得到实现。

2023年金育安(左四)参加华侨搜索队纪念活动

金育安(김육안)是韩国华侨退役军人协会的现任会长,是于2001年去世的SC支队队员金成正的儿子,金成正曾于1973年荣获国防功绩勋章。金会长说:“我曾听我父亲说过,1973年,总统朴正熙授予他国防功绩勋章时,曾承诺说,大韩民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过上舒适的生活。可即使在他去世多年后,朴总统的承诺至今都无法得到兑现……”

半岛漫谈
一芥草根,兴致使然,斗胆漫谈三千里锦绣江山。清茶一杯,一家之言,与八方来客一起侃一侃与我们相邻的朝鲜半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