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09:朝鲜回忆录

文摘   2024-07-21 11:24   北京  

        步入35岁,回味了一下过往,深觉朝鲜这段经历确实是值得被记录和怀念的,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脑海中都充斥着满满的画面感,很多细节都还历历在目。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容易来到这个神秘的国度,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我们一行人一样在这里一口气停留7个月之久。‍‍‍‍‍‍‍‍‍‍‍‍‍‍‍‍‍‍‍‍‍‍‍‍‍‍‍‍‍‍‍‍‍‍‍‍‍‍‍‍‍‍‍‍‍‍‍‍‍‍‍‍‍‍‍‍‍‍‍‍‍‍‍‍‍‍‍‍‍‍‍‍‍‍‍‍‍‍‍‍‍‍‍‍‍‍‍‍‍‍‍‍‍‍‍‍‍‍‍‍‍‍‍‍‍‍‍‍‍‍‍‍‍‍‍‍‍‍‍‍‍‍‍‍‍‍‍‍‍‍‍‍‍‍‍‍‍‍‍‍‍‍‍‍‍‍‍‍‍‍‍‍‍‍‍‍‍‍

(乘坐朝鲜高丽航空回国时,从平壤到北京的登机牌)

       转眼间到了2023年,距离当年已过去了十余年,也是在很多朋友的鼓励之下,打算将此前的这段经历分享出来,以此致敬那时、那人、那事。希望透过这些文字和图片,能够唤醒去过朝鲜同仁们的一些回忆,以及给想去还没有去过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有点后悔在回来那会儿写是不是会更好,毕竟记忆犹新,隔了十余年起笔时确实有点陌生,但还好感谢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为了记录生活坚持写了日记,就准备靠它来帮我拾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了!不过现在写也有一点好,当时确实年少无知,随着阅历增加多了些人生感悟,现在的想法会成熟一些,虽然模糊,但也刻骨铭心。

       2009年3月20日抵达平壤,2009年10月23日回到北京,共计218天,虽然那会儿国内还没有大范围使用“智能手机”,但至少手机几乎人手一个,且电脑是可以实时上网的。而当年的朝鲜并没有这些,加之对外国人的特殊限制,入境时允许带相机和电脑,但不能携带手机,如被发现,当场会被海关没收。我们就这样度过了没有网络、手机的7个月。

       为什么能去朝鲜?要感谢母校和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每年全国选拔50人,我们学校因为学生少,不一定每年都有名额,恰巧被我们这批赶上了。当年是50个名额分配给全国10所高校,每个学校5个名额。我们是4年一招,所以5个名额全都在我们班,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10所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晓得具体原因,到达平壤后把我们分成了2个大组,其中一组是去金日成综合大学交换,我所在的另一组是去金亨稷师范大学交换,也算得上是朝鲜的“清北”了。能够在朝鲜成为“战友”也是难得的缘分,可惜回国后失去了联系,留下来的只有当时邀请大家在各奔东西前写给我的“小本本”,准确说就是类似学生时代的“同学录”。每每翻开,看到里面淳朴得不能再淳朴的文字,感动在内心荡漾了一遍又一遍,想到上学时的那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觉我们这批人也是另一种可爱!

       想说决定去看看全凭当年老师的一句话:去过一定不后悔!后悔的是当初没能在出发前再多做些功课,不论从历史、政治、文化上,或许带着一些了解再去认识这个国家,感悟会更为丰富和深刻。‍‍‍‍‍‍‍‍‍‍‍‍‍‍‍‍‍‍‍‍‍‍‍‍‍‍‍‍‍‍‍‍‍‍‍‍‍‍‍‍‍‍‍‍

(在学校学习时的书本,因为纸太薄,就用胶条把四周封了一遍,就当是书皮了

       更让我怀念的是在那里遇到的那些人,包括朝鲜的老师、同宿生(后面会讲),还有当时被外派到中国驻朝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我们被保护的很好,在当时也是获得了很高的待遇,相比朝鲜民众,我们绝对算得上是VVVIP了。只可惜回国后和朝鲜那边的一切都断了联系,还记得回国那天在机场,朝鲜的老师和同宿生们为我们送行,两边都哭的稀里哗啦,大概率彼此都心有灵犀,恐怕这辈子不会再遇到了,所以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都说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过客,我想说有些人真的是过眼云烟,但有些人即便不再相见,却能记住一辈子。

(写作业和记笔记都用的是这种练习本,颜色黄黄的还有点味道~

       在朝鲜会有很多不便。比如因为资源紧缺,几乎每天都断电,我们的住处位于平壤市的市中心,离凯旋门和牡丹峰很近,具体位置是西城区上新洞外国人宿舍,印象中有8层高,1层是内部的商店和食堂,2层开始可以住人。我们住在6层,据说这栋楼是60年代德国人建的,可以理解成“外国人公寓”,有一部电梯,但因为经常断电所以平时不开,需要上下楼。我们的宿舍是一个两居室,我和同宿生住在大屋,小屋住的我的大学同学。跳闸这个词还停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没想到自打来了之后几乎每天必跳,有时还不止一次。我们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因为电闸太高够不到,就戴上胶皮手套拿根木棍儿各种捅(跟捅马蜂窝似的)。关键是停电就算了,水也就一起停了,这每天的洗漱感觉都在和时间赛跑,也是非常不一般的经历了。‍‍

       比如没有手机,想和国内联络需要通过老式电话,依稀记得我生日恰好在那边度过,结果当天平壤下大雨电路阻断,爸妈打了一天国际长途愣是没打进来,而我更是傻傻地守在电话旁活活儿等了一天。还想说的是这短短的半年里,因为我爸妈每周都跟我保持1次通话,那会儿的国际长途话费还是很贵的,愣是把我家的座机打成了VIP!

       比如没有网络,我们的业余生活变成了打扑克,出国前也不敢往电脑里装太多影视剧(怕被海关拦截),但无聊总会让人感觉时间过的太慢,还好带了移动硬盘,为了弥补“空虚”,和其它学校的同学混熟之后,大家就用移动硬盘共享资源。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病毒,反正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连网,结果刚一连上电脑就崩了,说是中毒了,想想也是可笑,还有就是当年用了N久的qq号因为大半年都没登录被自动注销了,当时就伤心太平洋了。‍‍‍‍‍‍‍‍‍‍‍‍‍‍‍‍‍‍‍‍‍‍‍‍‍‍‍‍‍‍‍‍‍‍‍‍‍‍‍‍‍‍‍‍‍‍‍‍‍‍‍‍‍‍‍‍‍‍‍‍‍‍‍‍‍‍‍‍‍‍‍‍‍‍‍‍‍‍‍‍‍‍‍‍‍‍‍‍‍‍‍‍‍‍‍‍‍‍‍‍‍‍‍‍‍‍‍‍‍‍‍‍‍‍‍‍‍‍‍‍‍‍‍‍‍‍‍‍‍‍‍‍‍‍‍‍‍‍‍‍‍‍‍‍‍‍‍‍‍‍‍‍‍‍‍‍‍‍‍‍‍‍‍‍‍‍‍‍‍‍‍‍‍‍‍‍‍‍‍‍‍‍‍‍‍‍‍‍‍‍‍‍‍‍‍‍‍‍‍‍‍‍‍‍‍‍‍‍‍‍‍‍‍‍‍‍‍‍‍‍‍‍‍‍‍‍‍‍‍‍‍‍‍‍‍‍‍‍‍‍‍

       比如出行不那么自由,我们有朝鲜派来的指导员,他们要对我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负责,个别幸运的同学会被安排和朝鲜同学住在一起,“同宿生”指的就是他们。还记得当天我就被安排和同宿生住在一起,初次见面也不知道聊些啥,就从家乡问起。了解到我同宿生的家乡是新义州,算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地方了,这里和丹东仅仅隔着一条鸭绿江,印象很深的是她说每年春节看到河对岸(丹东)都灯火通明非常热闹,很想过去一探究竟。我们被要求夜晚尽量不出门,平时出行需要至少2人以上同行,要知道朝鲜的交通主要靠“走”,可辐射范围也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是我们也不太敢随便走,即便我们的穿着再普通也还是和民众有很大区别,所以辨识度很高,偶尔路上会遇到士兵,配枪的那种,男女都有,安全第一。‍‍‍‍‍‍‍‍‍‍‍‍‍‍‍‍‍‍‍‍‍‍‍‍‍‍‍‍‍‍‍‍‍‍‍‍‍‍‍‍‍‍‍‍‍‍‍‍‍‍‍‍‍‍‍‍‍‍‍‍‍‍‍‍‍‍‍‍‍‍‍‍‍‍‍‍‍‍‍‍‍‍‍‍‍‍‍‍‍‍‍‍‍‍‍

       虽说有很多不便,类似于一步穿越回60、70年代的中国,但我想说,即便看上去像是落后了四五十年的朝鲜,人民整体的素质之高是我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全民入学率100%,全民升学率100%,所有朝鲜人都可以拥有大学学历,且学费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免费的。所以你几乎在大街上看不到有人乱丢垃圾,在公交车站和地铁等候时会自觉排队。即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却也能从其言行中感到一种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骨子里带的那种拼搏、奋斗的精神。‍‍‍‍‍‍‍‍‍‍‍

(最喜欢的会话老师写给我的临别赠言

       日子终究是要一天一天过的,现在想来,那段岁月真的是太值得怀念了,因为真的不会再来了!特别是每每翻出那本“同学录”,看着当时每个人写给我的留言,还有朝鲜老师们对我的寄语,现在看来充满着愧疚之情,没有成功上岸为“中朝友谊”做出更多贡献的我,想借这个系列来表达内心的歉意,也希望能够为更多关注朝鲜,想要更多了解她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整个系列将会分为5个章节,分别是【学习篇】【生活篇】【观光篇】【中朝建交60周年篇】【不舍篇】向大家娓娓道来。

       因为时间有些久远,我也需要一些时间整理、回忆、沉淀,更新时间比较随意,这里先向大家赔个不是,如果更新太过不及时,欢迎私信催更哈!

半岛漫谈
一芥草根,兴致使然,斗胆漫谈三千里锦绣江山。清茶一杯,一家之言,与八方来客一起侃一侃与我们相邻的朝鲜半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