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修复的效能与挑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18次学术会议隆重启幕

健康   2024-11-07 21:36   北京  


2024年11月7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18届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在气候宜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正式启幕。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口腔修复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医师。随着数字化口腔技术的飞速发展,口腔修复学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次大会的会议主题为“数字化修复的效能与挑战”,会议分为五个版——数字化修复临床技术的效能与挑战、数字化修复材料与装备的效能与挑战、数字化修复材料与装备的新进展、优秀博士生毕业论文交流与多学科联合疑难病例展示。

从临床技术的效能与挑战,到新材料与新装备的数字化进展,再到创新技术的最新工艺,每一个话题都牵动着与会者的心。在这里,我们一同见证了口腔修复学的新趋势,感受科技如何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01

开幕式:数字化修复发展将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


开幕式由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廖红兵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铱民教授远程进行了开场致辞,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临床诊疗技术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舒适,而且还通过教育和培训显著提升了口腔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本次学术大会对于推动我国口腔修复学乃至整个口腔医学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预祝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表示了他对大会顺利举办的期待和信心。

今年正值广西医科大学 90 周年华诞,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教授代表本次大会承办方,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医生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能够引领口腔医疗领域乃至整健康医疗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正是数字化医疗技术,曾校长诚挚地望各位口腔医学专家和同仁在此次会议中深入交流,共同发展,为推动健康中国做更大贡献。”
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周延民教授代表学会领导进行了致辞,他提出历届专委会和前辈们致力于提高修复学水平,研究高质量发展,促进口腔修复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优秀的修复学特色专委会,并在各届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我国的口腔修复事业日新月异,年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本次大会在美丽的绿城南宁进行,希望为广大与会者带来更多精彩的专业内容。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于海洋教授则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专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临床实践,也为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高效、更舒适的诊疗体验。此次会议也将围绕数字化修复的临床技术效能与挑战多个版块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和讨论,共谋学科发展。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政协和南宁市政协的相关领导也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02

《口腔修复学词典》重磅发布


《口腔修复学词典》第一版在此次学术会议上隆重发布,该词典在2022年6月23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委会于海洋主委正式提出并启动,顾问为巢永烈教授、冯海兰教授、张富强教授和王贻宁教授,刘洪臣教授和赵铱民教授主审,于海洋教授、陈吉华教授、蒋欣泉教授、周永胜教授主编,口腔修复学专委会所有常委共同编写,共收录了4151条口腔词条和释义。



该词典的发布对于我国口腔医学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对于提升我国口腔修复学的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建设和行业规范有着重要意义,它也将为我国口腔工作者提供更加权威准确的参考资料,促进学术交流,为国家医学医疗教育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

词典从内容上来说有三大特点:① 删除了部分国外生物学词典特有,但不符合国内词典要求的词和释义,共计232条;② 收略了国内有,但国外没有或者有错误的特色词条和释义,共计140条;③ 审定并收录了争议词条和释义共294条,例如将贴面根据厚度分为超厚贴面、常规厚度贴面、超薄贴面、极薄贴面、不等厚贴面五类。

此次《口腔修复学词典》第一版的发布仪式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黄翠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程辉教授共同主持,赵铱民院士、刘洪臣教授进行了致辞,于海洋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介绍了专家组进行词典整理的初衷和想法,就是全英文的词典是无法有效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口腔修复学术与认知的所有问题,因此专家组决定启动此次词典的规范整理。这个过程中也非常感谢来自十家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单位,45家常务委员单位,以及89名编委专家连续两年两个月严谨认真的编修工作,才能最终完成。于海洋教授也代表第八届口腔修复学专委会,衷心地感谢所有参与词典撰写的领导、顾问、主审专家、编者、秘书,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辛苦付出,才能让这本我国首部口腔生物学专业术语词典正式出版。



03

特邀演讲:“循证与展望”、“软硬兼施”


开幕式之后的特邀演讲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洪臣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赖红昌教授分别就当前学界热点的两大话题:人工智能和即刻种植展开了阐述。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了口腔修复精准设计的发展,包括牙列缺损与缺失,以及颅颌面修复体的设计。即刻种植从1976年首次被提出到当前适应证的不断扩大,赖红昌教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带我们回顾了即刻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潘亚萍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于海洋教授则分别从牙周软组织角度和精准的牙体预备两个重要的临床技术层面带来了诸多思考。关于牙周表型重塑在牙周修复的意义和美学考量,潘亚萍教授说,保护天然牙是口腔医生永恒的话题,在中国广泛存在的牙周感染情况下,通过完善的牙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软硬组织缺欠,对天然牙修复体和种植体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刘洪臣教授、于海洋教授、赖红昌教授、潘亚萍教授

陈吉华教授、蒋欣泉教授主持
廖红兵教授、张玉梅教授主持


04

全颌种植修复的效能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庆丰教授就“种植覆盖义齿的选择”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种植覆盖义齿通过在患者剩余牙槽嵴内植入种植体,并在种植上放置杆卡、套筒冠、磁性固位体、独立按扣式等附着体结构,为修复体提供固位和支持。黄教授强调:在临床中,既要兼顾种植体、修复体的功能与美观,也要考虑创伤程度和费用。黄教授将种植体的舒适与耐用性两方面形容为“医者所面临的鱼与熊掌问题",需要重点平衡。

黄庆丰教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潘韶霞教授为参会人员介绍了无牙颌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的相关技术与临床应用,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CAIS)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种植修复患者评估、修复体设计以及手术治疗阶段,这一系列过程构成了“计算机辅助种植技术设计与手术”。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无牙颌种植手术的精确度上升了一个台阶。

潘绍霞教授

于海洋教授从“最大几何量与最小几何量”的角度和医师们分享了数字化全颌种植修复技术的效能和可能遇到的挑战。目前的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我们必须遵循种植修复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技巧,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最终达到精准、高效、舒适的个性化种植诊疗效果。


于海洋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谢超副教授通过总结口腔种植的美学并发症的种类,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种植修复美学并发症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加,医者不能视而不见。谢教授认为,就解决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措施而言,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尽全力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人为错误是美学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来源。


谢超副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付钢教授则为大家分享了几个关于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负载方案的选择方向。付教授表示,我们需建立无牙颌种植的大局观,即刻负载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无牙颌的即刻负载是有前提条件的,复合基台大大增加了无牙颌种植即刻负载的可能性,并且再次强调了数字化修复技术对于建立无牙颌种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付钢教授

在数字化美学修复专题学术研讨中,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高姗姗教授分享了氧化锆贴面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包括如何通过数字化微笑设计来确定修复体的美学效果,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精确的牙体预备和贴面制作。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超高精密度陶瓷光固化成形技术和氧化锆拓扑晶相调控与优化技术,实现极薄氧化锆贴面的加工难题,以及如何通过氧化锆陶瓷贴面粘接技术保证贴面长期稳定的粘接性能,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在氧化锆贴面修复方面的技能和水平。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18届学术会议,不仅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还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从数字化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到材料与装备的创新,从《口腔修复学词典》的发布到全颌种植修复的效能分析,每一项议题都彰显了科技在推动口腔医学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口腔修复学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明天,会议将继续带来更多精彩的学术内容,包括深入的专题讨论、实践操作的演示以及跨学科的合作机会,期待与广大口腔同仁共同探索和见证口腔修复学科的无限可能!

constitution-



-今日小编现场报道-


助理编辑:CMT橙橙
编辑:CMT小枫
监制:CMT飘飘



媒体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出版发行,为国内首个正式出版发行且具有国家刊号的口腔领域专业报纸。传播口腔医学专业信息,成为口腔医师的贴身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