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
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想要选出长春
最有故事的一处地点
可能很多人会把票
投给人民广场
毕竟,这座圆形的广场
几乎浓缩了半部长春近现代史
而若要在人民广场四周的历史建筑中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那么我会把票投给
一座饱经风雨的大楼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
伪满时期,一驾马车经过伪满洲国中央银行 资料图片
坚固的建筑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
坐落在人民广场的西北方向
在网上搜索这座建筑
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大概就是
坚固
这座规模庞大的建筑
于1934年4月22日正式动工
在1938年8月6日主体落成
根据《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建筑工事概要》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
这座建筑共计动用劳工63万人次
钢筋用量5000多吨
是当时伪满全部建筑工程用量的一半
此外还使用了混凝土24万袋
铺装了人造石、大理石11万平方米
工程预算600万元
但实际花费可能将近千万
动用劳工数目之多
建造材料耗费之多
花费资金数额之大
均为当时长春市内建筑之最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照 资料图片
这座建筑地下三层、地上四层
主体以钢结构为框架
随后浇筑混凝土制成
是当时长春唯一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建筑
建筑正面带有浓郁的希腊式风格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10根立住
每根直径足有2米
让建筑更显坚固、稳重
为了展现财力、物力的雄厚
这座建筑的建筑材料及工艺也极尽奢华
地面大理石产自意大利
金库的大门则在美国定制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内部大厅营业室 资料图片
根据资料
银行中的金库大门共有6个
高4米、宽2米、厚1.5米
轻重各不相同
最轻的15吨、最重的25吨
这些金库大门在美国制成自后
由海运运至大连
再由用火车运至长春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营业处金库 资料图片
由于太过沉重、没有车辆能够拉动
只能调动30匹马、50个壮劳力
把金库大门放在圆木上
用最原始的方式运进银行大楼
这些金库大门
最轻的运了一整天
最重的运了四五天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金库大门 资料图片
采取了种种措施的这座银行大楼
一时间号称
“亚洲第一坚固建筑”
不但能够承受重火力的攻击
还可以抵御飞机的空袭
劳工的血泪
而这座奢华、坚固的建筑建设背后
是无数中国劳工的血泪
1936年,德国记者恩斯特·柯德士
在途经长春时
记录了这座建筑的建造
我像站在动物园的栅栏边一样
看着光着脊背的苦力们
在脚手架上上下攀爬
阳光暴晒
苦力们呈古铜色的脊背黝黑发亮
站在摇摆不定的脚手架上
苦力们杂技演员一样
一边平衡着自己的躯体
一边将沉重的横梁安装起来
……
这座正在用钢梁搭建的高楼
将是未来的“银行大厦”
建设中的伪满洲国中央银行 资料图片
另外一个角落
传来了可怕的叫骂声
一个上了年纪的中国苦力正躺在地上
叫喊着、哀号着、咒骂着
被激怒的日本监工
气愤地冲向倒在地上的苦力
并狠狠地踹上了几脚
正好踹到了苦力的脸上
鲜血马上从鼻孔里流了出来
沉重的皮靴又往苦力的脊背踹去
苦力还是没有停止叫骂
打得越凶狠
他就越痛苦、越愤慨
“你们这些千刀万剐的!”
我转身询问身边的另一位苦力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指着还躺在地上的年老苦力说道
他已经是一个62岁的老人了
在扛水泥袋时被绊了一跤
……
伴随着中国劳工的血泪
历经四年多时间的建造
这座建筑的主体
终于完成了建造
不过
这座建筑并没有完全竣工
从正面看去
本应是对称的建筑
左侧的部分因为经费等原因
并没有修建起来
1937年的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模型,是一座对称的建筑 资料图片
1938年的伪满洲国中央银行示意图,左侧楼体并未修建 资料图片
侵略的工具
而这座建筑的拥有者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
则是日本侵略者疯狂敛财的工具
在这家银行成立之后
通过发行伪币
强制收购、兑换
中国银号的银元、黄金
攫取了大量财富
与此同时
还通过滥发货币
攫取东北的财富
根据资料
至伪满洲国垮台前夕
伪币的发行量
比1932年暴涨了96倍
1941年
日本偷袭珍珠岛、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军费开支急剧增加
伪满当局在日本内阁的授意下
于1942年颁布“国民储蓄会法”
强制民众进行“储蓄”
以为日本筹措军费
职工在发薪水的时候
需要扣除“储蓄钱”
只有退职或者死亡,才能领回
农民出售自家的农产品
也要强制缴纳15%的储蓄金
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买卖
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被纳入了“储蓄项目”之中
从1939年到1945年
伪满洲国的民众“储蓄目标”
竟从6亿元飙升到60亿元
日本帝国主义
妄图以这种方式
搜刮走东北人民手中的每一枚铜板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会议室 资料图片
在日本侵略者的金融控制之下
中国民族工商业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1938年
伪满当局公布《临时资金统制办法》
由伪满洲国中央银行负责
实时“资金统制”
企业的利润分配、内部开支
都被列入“统制”范围
而银行的放款
则严重向日本垄断企业倾斜
1945年
伪满政府安排的产业投资中
日本人控制的企业,占投资99.5%
中国人控制的企业,则仅占0.5%
在高压的政策之下
东北的民族工商业一时难以为继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影 资料图片
在战争期间
这一银行还曾将日伪攫取的黄金、白银
及其他贵重金属
运往各国换取外汇
购入战争必需物资
以供日本侵略者所用
根据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制的
《伪满洲中央银行史料》
直至1945年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共把29吨黄金、480吨白银
运往英、美、苏等国
除此之外
还向日本侵略者“献出”大批伪满铸币
折计铜627吨、铝1802吨
镍159吨、锡6吨
另外还有白金117公斤
金刚石3726枚
……
最后的堡垒
1945年
日本无条件投降
伪满洲国也随即土崩瓦解
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
再次陷入战火
1948年
伴随着东北野战军势如破竹的攻势
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
将重兵囤积在这座坚固的建筑以及周围
妄图负隅顽抗
根据资料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银行大楼周围
修筑了150多处永久性工事
以此作为最后的堡垒
但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
1948年10月19日
国民党新七军投诚
至此,长春市宣告解放
在今天的人民广场,胜利号角吹响
资料图片
新闻记者穆青回忆
宽阔的马路上
百余辆受降的汽车正向四面八方飞驰
成群结队的蒋军官兵
一批批地向指定地点集中
阵地附近
到处堆满了美式的枪械和弹药
偌大的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上
排满了坦克、重炮、战车和吉普
纵横成行,场面十分壮观
我至今还很后悔
当时没有相机
否则我一定会拍下这一难忘的历史画面
而这时
郑洞国率其卫队
依然占据着银行大楼
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夹击下
1948年10月21日
郑洞国及部下走出银行大楼
宣布投诚
这座建筑
就此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历史的见证
长春解放之后
这座宏伟建筑
以及这座美丽城市的历史
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长春解放后
东北银行长春分行在此办公
1949年底
这座建筑改为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1950年
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长春时
曾来到人民广场旁的这座银行大楼
在听取了工作人员
有关这座大楼的建造历史
以及坚固结构时
他语重心长地说
这些都是用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建造的
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成果
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
外国人能办到的
我们也一定能办到
20世纪50年代,建筑门前举行消防演练
资料图片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曾在这座建筑前欢呼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鳞次栉比的建筑
在这座建筑面前拔地而起
在“我们也一定能办到”的信念之中
这座高大的建筑
见证了属于这座城市的一个个突破
1956年,长春市民庆祝“解放”卡车诞生
资料图片
1987年
伴随着扩建工程的完成
这座银行大楼
补全了当初未能建成的部分
形成了今天的对称布局
在兴建50年后
它终于迎来了正式的完工
2013年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
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
这座建筑依然伫立在长春的心脏
这里曾回荡着中国劳工愤怒的嘶吼
回荡着胜利时刻嘹亮的号角
而今又回荡着
繁忙不息的车流
以及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声音
人民广场圆形的广场
高耸的塔碑
就如同一面日晷
见证着光阴的流转
而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
则如同一道深深的刻度
标记着长春历史上
一幕幕难忘的瞬间
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中共党史资料》
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吉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战时期的经济》
吉林省金融研究所 《伪满洲中央银行史料》
刘克祥 陈争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恩斯特·柯德士 《帝国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