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很多古代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丧葬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一方面由于限制,另一方面有些繁琐落后的丧葬文化确实也不值得传承。然而,对于丧葬文化的探究,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一、棺材的由来
中国传统喜爱以优质的松木、楠木等制造棺材。很多人以死后能得一副好棺木为最大幸事。
远古时期,人去世后常被丢弃在荒郊野外,随大自然进化。这种做法弊端明显,既不人道,也可能因死者生前的疾病而释放病毒,感染他人。
随着时间推移和宗族社会形成,人们开始考虑人道主义,老人去世后不再随意丢弃,而是在遗体下铺野草,上盖树枝。有文字记载时,这种行为被称为“葬”,这便是最早的棺材模型。
据说棺材一词的发明与孙膑有关。
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庞涓欲置孙膑于死地,孙膑逃亡至魏齐边界,被一户人家装在床头睡柜中送到齐国。后来便有了“出殡” 一说,为讨吉利,装尸体的棺木被叫做棺材,与 “官” 和 “财” 谐音,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
不过此说法缺乏充分证据,正史中也未记载棺材一词的来源典故,故无法考究。
二、为何要把遗体放在棺材中
古人认为人死将去另一个世界,于是把希望寄托在死者身上,希望其保佑生者。
秦始皇修建骊山陵,打造江河湖海并以兵马俑陪葬,便是认为死后有另一个世界,想在那里继续当皇帝。
百姓受教育程度低,这种思想更甚。
古人认为木乃“生” 之意,便用木头做棺材装遗体,借助棺材谐音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寄托,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保佑活人升官发财。
同时,将遗体放在棺材中也是对死者的尊重,让死者在去世后有舒适环境。古人重视孝道,厚葬习惯在很多朝代突出,汉朝尤为明显,其陵墓被盗也最严重。
三、为何要在棺材上钉铁钉
古人在人去世后会停尸三日,确认死亡后才装入棺材。装棺讲究颇多,要选吉利时间并做法事。
遗体入棺后要盖棺定论,即钉钉。
古人丧葬习俗中一般用七颗木钉,由子孙钉第一颗或最后一颗,代表后继有人,保佑子孙。
古人忌讳在人死时用铁器,正常死亡者不用铁钉,只有非正常死亡且被认为不吉利的死者才用铁钉,目的是防止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正常情况下用木钉将棺材钉上有两个目的:
一是保护尸体,防止埋葬后被动物侵扰或被盗墓;
二是保护活人,古人认为人死后有另一个世界,担心死者变成鬼魂害人,密封棺材可阻止不干净的东西出来,同时也能防止死人体内的病毒或细菌危害活人。
结语
古人的文化糟粕与精华共存,丧葬文化虽被一些人认为糟粕多于精华,但其中也有值得传承学习的地方,如对祖辈的尊重和怀念。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化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俗语“有钱不买河边地,光棍不娶活汉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娶活汉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