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第二次组阁。这次的内阁成员与上次相比变化不大。
第二次石破茂内阁成员
图源:首相官邸
在一众内阁成员中,除了右侧一身杏色和服的文部科学大臣(相当于教育部长)安倍俊子外,最抢眼的,当属左侧这位白衣的特命担当大臣。说起来,这位大臣还是个“女明星”,曾出演过中国观众熟知的日剧《排球女将》,还被称为山口百惠接班人。她就是三原顺子。
由小鹿纯子主演的《排球女将》自1982年引进中国后,曾经风靡一时
图源:网络
站在政坛巅峰的女人
和传统印象中严肃的女性政治人物不同,三原顺子的从政道路很不一样。那么,她究竟是如何从万众瞩目的女明星转换到政界的呢?
这和她的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2008年,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她被诊断出宫颈癌,不得不接受子宫切除手术,从此与子女无缘。从那以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医疗、照护、抗癌等社会问题,并计划成为一名政治家。
2010年,三原从日本娱乐圈隐退,开始全力在政坛发展。把做艺人时积攒的人气,当成跟日本民众拉近关系的敲门砖。从而经常被称为“美女议员”。安倍晋三、菅义伟等日本前首相都曾为她站过台。她积极参与消除癌症和其他医疗问题的公益活动,随后借此经验,以自民党党员的身份当选参议员。之后,又担任过厚生劳动省副大臣、自民党女性局局长等党政职务。
其实,在9月的日本选举中,关注度最高的女性政治人物并不是三顺原子,而是离日本首相之位一步之遥的高市早苗。她担任过8届议员,从政经验丰富。1984年大学毕业后,高市进入由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松下政经塾”,这里是日本政治家的摇篮,曾经走出过多名日本政府阁僚和国会议员。
高市早苗
图源:中央社
在此之后,高市早苗成为了大学经营学的教授,并由此踏入日本政坛。因备受前首相安倍晋三提携,她的政坛之路十分顺利。2006年,高市首次入阁,担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2012年,她被任命为自民党政调会长,这是自民党内号称“三驾马车”之一的要职,高市是首位担任此职的女性。
不过,高市早苗也并不是唯一一个被寄予日本首位女首相希望的女性。在她之前,同样离首相之位很近的还有小池百合子。
小池百合子出身日本豪门,当过阿拉伯语翻译、日本电视台特别节目的主持人。和高市早苗一样,她也受到了日本前首相的关照,而这个人则是小泉纯一郎。2003年9月她进入小泉内阁出任环境大臣。之后,在她数十年的的政治生涯,还创造了许多“第一”,日本第一位女性防卫大臣、自民党第一位女性总务会长,东京都第一位女性知事。
2024年6月,第三次当选东京都知事的小池百合子
图源:東京新聞
女性从政:少有人走的路
但这些女性政治人物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女性在日本从政很容易。
虽然从1945,日本政府颁布《众议院议员选举法》起,日本女性就获得了参政权。但女性从政依旧是很小众的事情。1946年,日本众议院选举诞生39名女性议员,占比仅为8.4%。从那时到1996年,日本众议院女性议员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到2%之间。即便在2024年,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日本在146个国家中排名第118位。另据全球各国议会联盟的数据,日本在议会女性比例方面排名第162位,众议院议员中的女性比例只有10.8%。
身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在性别差距排名中却很落后
图源:BusinessWorld Online
那么在日本,女性要从政有多难?通常家族名望是日本人从政的有利条件。但对于女性,即便你出生于政治世家,你也可能拿不到这个红利。
据相关研究:在众议院选举中,女性世袭候选人的比例为5%左右,而男性世袭候选人则多达10%。这是因为近代以来日本长期采用长子继承制,1898年《民法典》颁布,建立了家族制度,确立了户主继承前任户主大部分权利和财产的户主制度,而女户主通常被认为是例外。
因此,政治家往往有意识培养家族中的男性作为接班人。尽管二战后日本大幅修改民法,废除了长子继承制,但这种政治文化中的男性偏好依然得以沿袭。而另外一种从政的方式,就是你通过之前的职业生涯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和人脉,比如律师和公务员等。但女性在这些职位上的从业机会本来就很少,所以,她们当选的可能性也就变小了。
最容易从政的律师、公务员等职业中,女性仍然是少数
图源:相続会議‐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而即便取得成功,她们要付出的努力也要远远多出男性。在日本这样一个在观念上相对传统的国家,社会对于婚姻的期待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很难接受妻子不顾家。但女性议员通常工作忙碌,需要随时响应政党和选民需求,许多女性从政者选择不婚不育,确保以全部精力投入工作。
像高市早苗和三原顺子虽然结婚都没有生育,而小池百合子则是离异无孩。然而,单身女议员也可能受到质疑和抨击,如被认为不配参与制定与婚育有关的政策。在2014年6月东京都议会上,单身女议员盐村文夏谈到优化女性生育环境的措施时,男议员铃木章浩等人公然发出嘲讽:“你也早点结婚吧”“你生不出孩子吗?”事后,虽然铃木在巨大的抗议声浪中道歉并退党,但这也反映出来自男性根深蒂固的偏见。
参议院议员盐村文夏,主要关注雇佣问题、不孕不育治疗和动物保护问题等
图源:盐村文夏个人主页
女性从政,就一定女性友好吗
不过,近些年,为提高女性议员的占比,日本政府也推出了一些政策。2018年日本出台了《推动男女共同参政法》(候选人男女均等法),鼓励各政党尽力推选出同比例的男女候选人。次年,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女性候选人比例创下了新高,达到了28.1%,但仍远低于要求的50%。而在10月27日,第50届日本众议院选举中,有314名女性,占比达23.36%。日本众议院女性参选人数首次超过300人,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政界,理论上那么她们在制度政策方面,就能充分考虑到女性的困境。但现实真是如此吗?其实,目前身居高位的很多女性政治人物的立场却是偏保守的,甚至更像是生理性别为女的“男人”。比如,高市早苗强烈反对允许夫妻在婚后保留不同姓氏的立法和同性婚姻。2020年菅义伟作为日本新首相曾公开支持姓氏改革,但当时的前部长高市早苗警告,这样“可能会破坏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结构”。
还有一些女性官员则自满于扮演“花瓶”,还表达过一些不当的言论。前防卫大臣稻田朋美曾在国际会议上,曾因称自己和其他几位国家的官员“长得好看”,被国际舆论评论为“歧视女性”。当然,这其实也是由日本政坛的大环境决定的,想要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政治中脱颖而出,女性政治人物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女性,甚至要表现的要比男性更强势。
众议员议员稻田朋美
图源:自民党福井县第一选举区稻田朋美主页
而这显然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愿景。但想要做出改变,可能需要的不仅是几个女性高级政治人物,而是女性主义的思想。自民党议员、前任总务大臣野田圣子曾表达过这样的转变:在40岁前她活得像男人,生育后才认识到女性和弱者在社会上的不利地位。“自民党秉承强者的理论——'滴漏理论',它的逻辑是只有强者更强,弱者才能幸福。我的儿子身体有残疾,所以我不得不担心在这样的社会里,他的未来会怎样。”
或许就像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所言:“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女性从政的意义,并非只是为了获取权力和地位,而是在政治中加入更多的沟通与共情,让社会更加平等和公正。
参考文献:
1、东亚研究院:《日本或将迎来第一位女首相,但这并不是好事》
2、东亚研究:《日本女性从政困境的实证分析——一个基于供需理论的视角》
3、黄嗦咪:《战后日本女性参政状况探究——基于“三权分立”政权架构的解读》
作者简介
舒熙,资深新闻媒体从业者,兼任多家媒体约稿作者。以文化评论为主,涉及国际政治、电影、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