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明东亚文化圈内文明的借鉴与创新
正视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成果
编者按
10月9日,岐阜县高山市的“飛騨高山祭”正式开幕啦!
京都的祇园祭众人皆知,那与它同属日本三大美祭的高山祭又有什么看点呢?
本期就由自由撰稿人杨柳,向我们展现深秋时节高山祭的魅力~
当四季轮回的秋日序曲再度奏响时,红意便挂上了枝头,一路向南晕染。展露着热烈与古朴并融的日本红叶季徐徐拉开了帷幕,而秋季的风物诗不止有满山的枫红,还有着跨越时空的世界级庆典。
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京都地区为期一个月的最大庆典——“京都祇园祭”。
但与它并称为“日本三大美祭”之一的“飛騨(tuó)高山祭”可能就并没有那么多人知晓了。其实,在被称为“飞騨小京都”的岐阜县高山市,至今仍保留著城下町和江户时代的风貌,而这里的秋天也有着不输京都的红叶景色,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300年前的高山,追溯这场庆典和红叶的交织之旅吧~
在江户时代,领地大名金森氏于 1586 年(天正 11 年)进入飞騨地区进行统治,当时就已经开始举办高山祭了。1692 年前后,江户幕府开始直接统治该地区,江户文化随之流入。作为高山祭主体的 “屋台 ”大约出现于文化·文政时期(1804-1830 年),不过当时并不是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直到 1968 年才开始采用现在的春秋两季日程。
所谓的屋台(やたい),就是在祭礼时由人拉抬的大型道具的总称。它大多由花和人偶装饰,十分豪华。根据地域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曳山(ひきやま)”和模仿自然山岳的模样建造而成的山車(だし、さんしゃ)。
不过,高山祭的屋台可能不是原创,据说起源于京都的祗园祭和东京的神田祭。京都祇园祭的「山鉾巡行」有神灵降临的意思。为了消除当时流行的瘟疫和灾害,给国家带来和平,所以用闪闪发光的饰物开始装饰祇园祭的山車。(「山鉾巡行」简单来说就是神明游行,在京都市内驱逐恶灵、搜集厄运。山鉾的「山」代表高大的山岳,是神明住的地方;「鉾」是驱赶瘟疫的大刀,所以山鉾就是祇园祭时神明临时降临的地方。)
除了受到江户和京都文化的影响外,在当时高山被称为“旦那众”的富有商人们在屋台的建造上巧夺天工,竞相打造出一台台绚烂华美的屋台。从屋台上的雕刻和铜帘上的刺绣等装饰品中,都能够看出飞騨工匠们的技艺和文化。
高山祭每年会举办两次,即4月14-15日的春之高山祭“山王祭”,和10月9-10日的秋之高山祭“八幡祭”。活动会在高山市的街中进行祭典游行,巡回展示多台匠心雕工的豪华屋台车,以及从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精妙机关人偶表演和改变彩车车轮方向的技术。因此,高山祭的屋台也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
2016年,飞騨高山祭与其他共33项祭典,以日本的「山.鉾.屋台行事」为名,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无形文化遗产。除了这项殊荣,它还与京都祇园祭、琦玉县的秩父夜祭共同被誉为日本三大美祭(最美,指的是最漂亮的彩车,也被称为曳山祭)。
知晓高山祭的由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聊聊内容更加丰富的秋之高山祭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了。
游行(御神幸)
高山祭的游行主要是祈愿氏子家(信奉此地区守护神的居民)的繁荣,神明会在町中各处巡行,并在八幡宫的旅所(停放神轿的地方)住一晚。
秋天八幡祭的游行称为御神幸(ごしんこう),而春天山王祭的巡行称为御巡幸(ごじゅんこう)。
神轿和神职队伍于9号的午后从八幡宫出发,与数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一同巡视氏子区域。10号上午会再次从八幡宫出发经过旅所再回到八幡宫。游行的队伍相当华丽且隆重,以神轿为中心,会有狮子舞、雅乐及穿着传统服装的警卫同行,如同一幅穿越时代的华美画卷。
屋台的集中展示和巡演
秋天的高山祭每年都会有11台屋台车,包括在樱山八幡宫内部的“布袋台”和外部的10台(“神楽台”、“金凤台”、“大八台”、“鸠峯车”、“神马台”、“仙人台”、“行神台”、“宝珠台”、“豊明台”、“凤凰台”)。9号和10号的9点开始可以在表参道大街上看见除“布袋台”之外集中展示的10台的屋台车。
而屋台的巡演是秋之高山祭特有的重要活动,且只在9号13:30~15:00期间进行1次。4架屋台在街上巡游(其中“神乐台”和“凤凰台”每年都会登场,剩下的2台是除了布袋台之外剩下8台的轮番出场)。
机关人偶表演(からくり奉納)
从文化 · 文政( 1804~1830)年间开始,高山祭的屋台导入了被称为 Karakuri (からくり) 的机关人偶表演,在江户时代几乎所有的屋台都有人偶的演出,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传下来的操作方法仅有春祭的“三番叟”、“石桥台”、“龙神台”,以及秋季的“布袋台”。
机关人偶表演在 9 日、10 日的八幡宫内举行四次,但每次只有 20 分钟。表演的方式与能剧息息相关,需要配合能乐进行人偶快速变化的细腻表演。使用的乐器包括一面大鼓、一面缔太鼓和两把三味线。人偶由被称为 “綱方(つなかた) ”的匠人操作,由于内部机关十分巧妙复杂,需要长年累月地积累操作经验才能呈现最佳的表演效果。
秋天的高山祭只有 “布袋台 ”举行关人偶表演,因此不参与下午的巡回,而是留在八幡宫内。36 条线共 8 人操作,先是男女 2 童子依序在 5 条布单杠上,作回旋翻滚的荡秋千动作,慢慢前进至布袋和尚的肩上乘坐,接着布袋和尚左手的军配会出现“和光同尘”的旗帜。
特有看点之“第五个车轮”
大型屋台车在有限的空间内调转方向十分不便,京都祇园祭时,也许大家会看到一群人辛苦的将屋台车抬起的情景。与此不同,高山祭的屋台车则藏有玄机——外加了一个隐藏的“第5个车轮”(戻し車),其中八幡祭的“凤凰台”甚至拥有两个“第5个车轮”。
这个车轮有什么用呢?在转弯前我们会看到第五个轮子被转出,这时候再将屋台车的前端撑起,人们便可轻巧地将屋台车作回转。这也是高山祭屋台的一大特色,其他曳山祭很少见到。
宵祭
秋天的高山祭是宵祭,仅在10月9日的当晚,当天晚上会在屋台车点亮灯笼。傍晚时刻,夜祭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多达 100 个灯笼被挂在屋台车上,在舞狮和音乐的伴奏下在镇上巡游。
当你追随着高山祭来到高山,祭典落幕意犹未尽时,可以停下来等一场枫红漫山,去探寻接下来这几个不输京都的红叶圣地。
中橋
中桥位于市中心附近。从10月1日到11月30日,中桥及其周边地区灯火通明。从黄昏到夜晚,只有河水的声音在远处回荡。大桥的红色护栏与周围树木的色彩和谐统一,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東山遊歩道
从中桥步行 10 分钟即可到达东山步道。周围遍布着约 15 座寺庙和神社,是一个既能参拜名寺,又能悠闲散步的好去处。这条路全长约 5 公里,走完一圈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在从古城到东山小路的途中,还有一个川上别墅古迹公园。它最开始是金森氏的宅邸遗址,后来成为町长川上家的别墅,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飞騨悠久的历史。
城山公園
沿着东山步道慢慢前行,最终会到达城山公园。这里是金森氏建造城堡的地方,金森家族搬迁后,城堡被拆毁,如今只剩下石墙,但围绕城山开发了一条长廊,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山上的天然森林虽然不会将整座山染成红色,但红、黄、褐等色彩的树木却也形成了一种自然艺术。
日枝神社
日枝神社每年都会迎来壮观的红叶,从著名的观光景点老城区步行约五分钟即可到达。神社旁边的山王儿童公园和周围的森林里有许多枫树,枫树由绿变红的过程令人目不暇接。秋叶落尽后,神社入口处的银杏树变成了深黄色,预示着冬天即将到来。
飞驒民俗村(飛騨の里)
在飞驒民俗村,合掌造的茅草屋上点缀着枫树,缓缓转动的水车声和随风摇曳的稻穗声提醒着我们村子的秋天已经到来。白天的怀旧气氛十分浓郁,而夜晚则灯火通明,美不胜收。
飞驒美浓溪流街道(せせらぎ街道)
这里被选为飞騨美浓的 33 个最佳红叶观赏地之一,其美丽壮观的景象不禁让人感叹。道路从北到南几乎横穿整个清见町中心,沿途有许多阔叶树,海拔高度也有差异,可以品味到秋色的层次感。
七間飛吊橋(しちけんとびつりばし)
这座桥曾作为人气动漫《寒蝉鸣泣之时》的取景地而被熟知。天气晴朗时,庄川河面上倒映着山峦红叶。附近还有一个公园,可以观赏到侏罗纪化石。
朝日之森(あさひの森)
朝日森林占地面积 174 公顷。它是岐阜县约 30 个生活环境保护林之一,种植了樱花树、山白蜡、枫树等树木,并设有小径、广场和凉亭。附近还有露营地和野猪瀑布、三津瀑布等风景名胜,可以充分享受飞騨朝日的自然风光。
宇津江四十八滝県立自然公園
该公园被选为日本自然百景之一和岐阜县 50 个最佳水源地之一,在这里红叶与瀑布交相辉映,从海拔 1200 米的泷上川流出的 48 瀑布河在陡峭的山谷中形成了 13 组壮观的瀑布群。
北阿尔卑斯大桥(北アルプス大橋)
北阿尔卑斯桥长 150 米,高 70 米,连接新穗高温泉中尾高原和锅平公园,从这里可以眺望北阿尔卑斯山的壮丽景色。欣赏完大桥的美景后,可以前往新穗高缆车,欣赏从山脚到山顶渐变的秋色。
众所周知,日本人是全世界最热爱祭典的民族之一。随着具有代表性的节庆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日本各地的节庆活动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保护和传承这些节庆活动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节日祭典如此引人注目呢?因为区别于原始祭典的“祭祀”功能,现代社会祭典的作用也在日益转变。《日本的祭典》一书中,民俗学者柳田邦夫认为,城市的形成和人口的流动导致了 “观众群体 ”的出现(他们并不认同宗教信仰,只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节日)。他们在节日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日的组织者也意识到了这一趋势,他们开始比拼奢华程度,搭建花车,精心设计游行队伍,有时还提供舞蹈和表演。这就是柳田所说的从 “祭祀 ”到 “仪式 ”的跨时代转变。
对于祭典的意义,新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的渡邊洋子教授曾经如此评价:
“共同过节的经历和由此产生的共鸣可以让我们相信,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冲突和现实,以及阻碍我们相互提问的冲突和障碍,并非不可克服。它经常无声地暗示,我们通常认为 “不可改变 ”的 “日常 ”和 “常规 ”意识,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相对化和转变。
在祭典期间,来自我们内心的力量可以成为一种巨大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我们的身心力量。它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源泉,可以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与来自不同时代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
只要你参加过一次像高山祭这样的祭典,即便还未深入探知,也一定会感受到那份跨越时代和文化的华丽鼓动。
作者简介
杨柳,自由撰稿人兼人文摄影师,日本社科硕士,兼任多家媒体约稿作者。以深度挖掘社会文化比较和评论为主,涉及日本艺术文化、社会观察、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