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怀石料理的菜品总是随季节变化?

文摘   2024-12-20 21:10   福建  

辨明东亚文化圈内文明的借鉴与创新

正视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成果

编者按:

曾经体验过怀石料理的朋友,肯定对它菜单的“不确定性”感到困惑:为什么怀石料理的菜品总是随着季节变动,它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本期就由李宁向我们介绍怀石料理的历史渊源,并深入分析其菜品随季节变化的原因。

图源:怀石料理 青山


提到日本料理,你可能会想到寿司、拉面,但如果你想真正品味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怀石(Kaiseki料理则是不可错过的一环。


作为日本料理中最高级、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怀石料理不仅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思维的修行。它犹如一首温婉的和歌,以其细腻的味觉和深邃的文化,诉说着日本传统之美。


图源:网络


怀石料理不仅仅关乎食物,它也是对季节的礼赞、对自然的敬畏、对时光流转的敏感捕捉。今天我们就从怀石料理的历史、文化意义、精致菜品与季节变化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独特料理的奥秘。


怀石料理的历史溯源与文化意义


图源:网络


1、怀石料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怀石料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日本茶道文化。根据《大日本茶道史》记载,"怀石"一词源自禅宗僧侣的生活:僧侣们为了在长时间冥想时缓解饥饿感,常将温热的石头放在腹部。


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禅宗的“自制”和“清净”相呼应,也成为怀石料理的命名由来。起初,怀石料理并非为饱腹,而是以最简单的食材制作,提供给参加茶会的宾客,意在暖胃。


图源:网络


16世纪,茶道大师千利休大力推动了怀石料理的发展。他将禅宗的“侘寂”美学Wabi-Sabi融入怀石料理中,通过简约与自然之美来展现食物的精髓。《利休七哲》一书中记载了千利休对怀石料理的看法:“怀石者,非以饱腹,乃求心静。”意思是,怀石料理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饥饿,而是通过简朴的菜肴使人心境平和。


图源:ANA酒店 云海


随着江户时代的到来,怀石料理从单纯的茶道附属食品,发展为一种更为精致的宴会料理形式。《食物文化的历史》《食物文化の歴史》指出,江户时期怀石料理逐渐脱离了茶道的简单用餐需求,演变成了多道式高级料理。每道菜精致且讲究,充分体现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品味与奢华。怀石料理不仅成为了一种美食艺术,更代表了日本对食物、季节与自然的理解。


2、怀石料理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图源:网络


怀石料理的地位不仅在于其精致的烹饪技艺,更在于它深刻反映了日本美学、宗教和哲学的核心思想。作为日本饮食文化的巅峰,怀石料理承载了对季节、自然以及禅意的理解与表现。


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日本著名文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曾写道:“唯饮食,贵在一心,不求丰盛,求精致。”怀石料理正是这一思想的最佳体现:每一道菜都以“少即是多”的理念为核心,追求在有限的食材中表达无尽的美。


图源:网络


3、怀石料理与禅宗思想的联系


图源:网络


怀石料理的禅宗背景为其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内涵。禅宗注重“当下”,强调克己、简朴。怀石料理同样追求简约与内敛,重视自然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过度的调味和烹调技巧。


无门慧开在《无门关》一书中提到:“佛法在一餐一饭之间。”怀石料理通过简单的菜肴让食客专注于食物的本质,进而进入一种宁静的内心世界。


图源:撮影=久間昌史 料理=近茶流


怀石料理中的每一道菜都有其特殊的禅意。例如,初夏的梅子和清凉的豆腐,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禅宗中“因时而生”的哲学理念。食物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不仅是怀石料理的核心思想,也体现了禅宗追求的随顺自然与敬畏生活的态度。每一道怀石料理都在传递一种“此时此刻”的感悟,鼓励食客感知当下的美好。


怀石料理的精致菜品与季节变化


图源:秋怀石千草


1、怀石料理的菜单构成与菜品介绍


追溯完怀石料理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意义,我们就可以来具体谈谈菜单的构成。在这一点上,怀石料理可谓匠心独具,通常由八到十二道菜组成,每道菜肴的设计都围绕着季节与食材的特性展开。


根据《茶汤事典》(《茶の湯の事典》)一书,怀石料理的标准菜单包括先付(前菜)、煮物椀煮汤)、向付(生鱼片)、八寸菜组合)、强肴(主菜)、御饭(米饭)、香物(腌菜)和水物(甜品)每道菜的量虽少,但在组合上富有层次感和连贯性,讲究让食客的味蕾循序渐进地体验到四季的变化与自然的馈赠。


图源:撮影=久間昌史 料理=近茶流


其中,“向付”中的刺身是怀石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刺身的选材一般与季节密切相关。比如夏季的怀石料理常使用鲣鱼和白肉鱼,搭配清凉的装饰以增强视觉和味觉的清爽感;而秋季则以鲷鱼和鲽鱼为主,体现秋季的丰收与厚重感。


2、季节性食材的选择与呈现


图源:ANA酒店 云海


如上文所言,怀石料理的精髓之一在于其对季节性食材的敏感把握和巧妙运用。每个季节都有代表性的食材,这些食材不仅在味觉上反映了季节的特质,更通过视觉与摆盘传达了季节的氛围。


图源:京都 青山


例如,春季的怀石料理多使用樱花、嫩笋、山菜等清淡的食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柔和;到了夏季,凉拌菜和海鲜则成为主角,以清爽的口感缓解夏季的炎热。秋季则是松茸、栗子和南瓜的季节,菜肴丰盛而富有温暖感;冬季的怀石料理则多采用根菜类和温润的食材,通过热腾腾的汤品驱走寒冷。



3、怀石料理中的“色、香、味、器”四大要素的和谐统一


图源:网络


怀石料理极度注重“色、香、味、器”四大要素的和谐统一。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觉上的享受,而是通过多维度的感官体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


图源:网络


”代表了菜品的颜色搭配,它不仅影响食欲,还通过色彩传达季节的变化;“”是食物的气味,也是用餐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元素,例如使用竹器盛放夏季的凉菜,竹子的香味与食物的清新完美呼应;“”则是每道菜肴对食材原味的极致展现,怀石料理强调简约的调味,让食客品味到每种食材的天然风味;“”代表了器皿的选择与摆盘,器具的质感、色彩与形状都需要与食物达到完美的融合。


图源:网络


正如《茶道三千年》所言:“器物为骨,食物为肉,器物衬托食物之精华。”怀石料理季节性的特征,不仅体现在食材上,也在器皿的选择中有所展现。春夏秋冬,各有其独特的器物风格,以呼应食材的季节特性。


例如陶器因其厚重而带有温暖感,常用于秋冬季节,盛放煮物、炖品等热菜。瓷器则相对轻盈,用于春夏的清淡菜品或凉菜。陶瓷器皿的表面质感细腻,既能保留食物的温度,又能与食物的颜色形成对比,使菜肴显得更加精致。而漆器则以其深沉的颜色和光泽感与怀石料理中的食物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尤其适合用于较为清淡的菜肴。


器皿的选择进一步增强了用餐体验的层次感与艺术性,让每一位食客在用餐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味觉的满足,更感受到视觉与心灵的愉悦。


结语


图源:秋怀石 千草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能感受到,怀石料理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哲学与自然的深度体验。从它的历史渊源,到与禅宗思想的密切联系,再到其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怀石料理展现了日本文化中的深厚底蕴与独特美学。


怀石料理中的每一道菜都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与传承。怀石料理不仅是在品尝美味,更是在品味时间、季节与生命的流动。


参考文献:

1.日本食文化研究会:《四季の日本料理》

2.佐藤千秋:《茶の湯の事典》

3.佐藤友三郎:《食物文化の歴史》

4.渡边信一郎:《和食の美学》

5.高桥正一:《日本料理の粋》

6.上田宗义:《茶道三千年》



作者简介

李宁,日本一般法人生活美学协会秘书长,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理事。餐桌美学设计师,花道草月流一级认证。通过写作和教学推广生活美学与艺术,曾翻译出版《善待四季之花》《花道:感知日本的理性之美》





近期日本游学
详情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或添加客服微信号:Yljp2024  

-END-
撰稿 | 李宁
编辑 | 青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文字与图片版权分属不同权利人
如需全图文转载,请根据图源联系图片版权方

这里是大号↓

这里是我↓


艺旅扶桑
辨明东亚文化圈内文明的借鉴与创新,正视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