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基本活动的,更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新技能以及发展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与发展,我们越来越强调通过游戏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当我们更加重视游戏时,孩子们的游戏体验反而可能变得更差。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又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常说“赋能”,却总感觉越来越无助、无能。理想中的游戏与现实中儿童所经历的游戏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早在2008年,鄢超云教授就和他同事调查并写了《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一文,里面的两个“游戏”,分别指理想游戏和儿童实际体验的游戏。我们要从儿童视角关注课程,研究游戏基本问题。本期,我们跟随鄢超云教授,一起走进游戏,重新审视游戏,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并提高其整体游戏体验。
对于游戏的定义繁多,但对于幼儿园一线老师,在一日作息时间表里被称作游戏的时间内发生的活动常被认为是游戏,作息表中其他时间的活动一般不被当作游戏,幼儿园老师在这方面比较清楚,不会把吃饭、睡觉时间当作游戏时间。但对于儿童来说,作息时间表中命名为游戏时间之外的时间也可能有游戏。我的研究生就在研究游戏时间表以外的儿童自发活动,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如进餐前、进餐中、午睡前、洗手时等,儿童都可能发起游戏,特别是进餐前和吃点心时,氛围轻松,游戏更多,儿童用自己发起的游戏对抗无聊,而正餐时相对严肃,游戏会少些。对于成人而言,某些活动和材料容易被判定是否为游戏,如积木、沙水泥等通常被认为是游戏,画画常被归到艺术领域而不被认为是游戏,但对于儿童并非如此,同一名称、材料或地点开展的活动,儿童的判断可能和成人不同,积木等活动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可能不认为是游戏,而成人认为不是游戏的活动儿童可能认为是。所以在讨论游戏定义时要倾听儿童声音。游戏的特点
儿童视角下的再审视
1.传统观点中的游戏特点
很多书提到游戏有积极的情绪、虚构假想、内在动机、过程导向、自由选择等特点,这是从成人角度归纳的儿童游戏特点。
2.辩证分析游戏特点
但儿童在游戏中不一定全是积极情绪,也可能有消极情绪或很严肃。华老师在《幼儿游戏指导》中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更接近儿童视角,包括愉快与严肃、假想与现实、手段与目的、自由与约束、练习与探索、活动与幻想等,儿童游戏特点不是绝对的,有时儿童游戏是非常认真、严肃甚至紧张害怕的。
从教育学角度,游戏分类众多,不同维度有不同分类,幼儿园开展游戏和研究都需要分类,便于明确开展什么游戏,不遗漏。但儿童对游戏的分类和成人不同,他们可能按好玩与否、老师是否在场、是偷偷摸摸玩还是大张旗鼓玩、和谁一起玩等分类。在儿童眼中游戏伙伴很重要,同一活动中儿童可能开展成人认为不同类型的游戏。
幼儿园老师重视游戏环境和材料,甚至实习生会抱怨实习时主要在做环境创设和材料准备。儿童更关心环境和材料是否可用、好不好用、能否移动和组合。不同的环境和材料有低结构和高结构问题,从幼儿角度看,低结构材料可能被高结构使用,高结构材料可能被低结构使用,氛围也会影响材料使用。日本建筑设计师提到儿童游戏环境包括自然空间、开放空间、道路空间、无秩序空间、私密空间和玩具空间,不同空间会诞生不同游戏,从儿童角度思考环境和材料会有不同感受。有研究让儿童拍幼儿园最快乐的时刻,200 张照片中只有两张有老师,老师的这种“缺席”某种意义上是儿童主体性和掌控感的体现,如安吉游戏强调教师要管住手和嘴,有时教师需要假装没看到或睁只眼闭只眼,给儿童机会。就像我上课电脑坏了学生很高兴,皮亚杰研究打弹珠也提到偶尔要打臭球让儿童嘲笑,儿童希望老师既在又不在。
不同情况下儿童对教师参与游戏有不同需求,游戏水平方面,不能简单根据儿童自主游戏中的行为判断,如无所事事、独自游戏不一定是游戏水平低,儿童可能在观察学习或有自己的想法,爱因斯坦就喜欢单干,很多重复行为可能是儿童主动学习进步的表现,当然也有被动重复情况。对儿童来说,伙伴很重要,游戏是交往和社会活动方式,失去玩耍时间就是失去发展社会关系的机会,儿童常不把游戏和学习联系,而我们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方式。我们要关注每个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不能只关注优秀儿童,要关注每个儿童的精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编辑:学前微主编
来源:人文幼学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学前微主编》是中国学前教育最有文化属性的行业媒体平台。以“讲述幼教人自己的故事”为内容宗旨,以与“100000+园长共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在行走中发现中国幼教”为传播属性,以“为中国幼教贡献中国智慧”为教育愿景。《学前微主编》立足河南,影响全国,目前已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一体”即以公众号为核心,“两翼”即线上直播与线下研学。目前下设:《主编探园》《幼教人物志》《托幼连连看》《新学前公益课》《文化的力量》《节气讲堂》《幼教研学团》《人文教育之旅》《微主编训练营》等栏目或项目。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公众号粉丝100000+,视频号粉丝30000+,覆盖园所5000+,日阅读量5000+,驻园编辑部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