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文本解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中职语文研训员陈育文组织并在我校开展了中职语文“新理念·新教材·新实践”专题研讨活动。12月9日下午,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全体语文教师集中瑶溪校区,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主题模块,开展作品研读与教学实践。两位老师分别从高一和高二的新教材入手,充分研读新课标精髓,深入挖掘新教材内容,匠心独运设计教学,上出了两堂风格迥异、内容互补的语文课。
徐娇华老师执教基础模块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课。课堂上,徐老师创设“布置校园文化墙”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专业课巧妙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徐娇华老师以两个核心问题为钥,开启学生心智之门,引导学生精准捕捉新闻通讯稿中的“过程线”与“思想线”,让学生由一文之窥,洞见一类文之奥秘,熟练掌握阅读实用性长文的有效策略。最后,在袁隆平卓越事迹的光辉照耀下,让学生深切体悟劳模之魂,明了其并非遥不可及,激励学生成为时代精神的积极行者,让劳模精神在青春中绽放。
第二堂课是徐卓轶老师执教的《了不起的匠人——学习工匠事迹,制作宣传报刊》。上课伊始,徐卓轶老师借助张积贵大师视频发布学习情境,制作“工匠报”。教学过程中,设计“怀匠心”“筑匠魂”“守匠情”“践匠行”四个学习任务,从那些熠熠生辉的事迹中,由表及里,不仅领略到了大国工匠精湛技艺背后的思想光芒,更深刻体悟到了他们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趟心灵的旅行中,每一颗年轻的心都被深深触动,收获了宝贵的人生启迪,仿佛每一颗种子都在匠心的滋养下,悄然萌芽,向着光明的未来茁壮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行则空。评课活动中,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分享了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后反思。
听课老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就两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高一学段代表俞璐老师提及了徐娇华老师在教学中设置的活动以任务为驱动,这些任务不仅紧密围绕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主题,还巧妙地融入了语文课堂的精髓,真正做到了语文课堂上的“语文”与“精神”的双重滋养。
高二学段代表陈思绮老师关注到了徐卓轶老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新颖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层层深入,深刻领悟大国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高三学段代表金丹老师提到新教材核心在于精准落实课程与单元目标,它承载着全新的理念,引领着教育的航向。在这份新理念的引领下,新教材不仅是一次内容的革新,更是一场实践的盛宴,是一场从理念到实践,从教材到课堂,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勇敢地践行新的教学实践。
研训员陈育文从教师的人文素养、文本解读、教育实践三方面展开点评。她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本次活动中的认真磨课态度和精彩课堂呈现,认为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开展文本解读和教学实践的关键前提,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并不是常人无法到达的精神境界,而是知行合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朴素行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板块的内容占新教材很大的比重,基于此,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教材内容和作品人物真正感动自己,并率先垂范与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引领并影响学生,否则只是知识的传输和思政上的说教。陈老师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三个泥水匠的小故事启发教师:你的工作模式、职业定位和价值追求是属于哪一个层次?并借用苏轼的两首诗歌的解读鼓励全组教师广泛阅读传统书籍,尤其是经典国学,以此不断提升自我,拓宽视野,提升格局,成为一个既有渊博知识又富有深厚内涵的语文老师。
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以劳模精神为镜,以工匠精神为尺,研前有充分准备,研中碰撞思想火花,研后深刻反思提升。本次教研,为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有力地促进了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知行合一、高效优质的生态课堂形成。
供稿 | 语文教研组
编辑 | 张 咪
一审 | 贾霞翔
二审 | 朱君慧
三审 | 潘世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