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很难赚到认知之外的钱。
就拿买房来说,你能区别出你的房子只是四面墙体,还是一份资产吗?
对有些人来说,房子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对有些人来说,房子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看待此事的认知差异,决定了未来10年、20年家庭财富的巨大鸿沟。
回首过去房地产遍地黄金的时代,闭眼买都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但现在房地产规模下滑,价格下跌,买房难度不再仅仅局限于房价的高低,而是受多种周期因素的交织影响。
但是其实买房很简单:顺势而为。
顺周期大势
经济学家把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并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期,大家的口袋都很饱满,敢花又敢挣;在萧条期,又恨不得捂紧腰包,一分钱掰两半花。
衰退期和复苏期往往是做决策的周期,如果能在黎明之前苏醒,在黑暗之前沉睡,就赢了。
楼市也有自己的周期。这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有人说,累计同比增速数据都是负的,代表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是在跌跌不休,房子不能买,越买越赔钱。
但是忽略了一个关键信息,我特意整理了出来,就是当月降幅。
非常明显当月降幅正在一步步的收窄,这个信号非常关键,放在经济学中就是复苏期。
再看2024年不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金额,当月降幅出现两次比较明显的波动。
第一次是在6月,主要是因为5月17日的新政,将首付比例降到15%,降到了史无前例的最低点。
第二次是在10月,并且效果延续到了11月。
主要是因为央妈、财爸、住建部、全国风向指标的一线城市,都在释放宽松而又利好的政策。
所以房地产周期就是政策周期,中国楼市就是“政策市”,每一次楼市行情的起落都来自政策。
“止跌回稳”是未来3年乃至5年,都将持续的政策总方针。还是那句话,市场不跌就是涨。
顺城市大势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城市的发展也千差万异。
买房这件事,具体到不同城市,楼市发展的形势也是不同的。
当然城市的定位也不同。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深圳是开放中心,广州是“城中村”中心。
不同的中心吸纳的客户层次不同,买房的节奏就不同。
深圳、广州楼市一二手房行情在2021年第四季度就进入了行情拐点,而上海只有二手房行情在2023年5月份进入行情拐点。
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涨跌都在下图。
用周期来说的话,上海现在处于繁荣期,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环比都在上涨,但是此时入手却有高位站岗的风险,除非未来价格一直能保持上涨。
深圳则处于复苏期,环比上涨同比下滑。通俗说虽然价格还没有回归去年同期,但是已经有了上涨的趋势,现在不出手,一个月后同一套房可能要再多掏10万、20万、50万。
同时城市发展到现在,又有了新一线的概念。
过往炒房客青睐的热点城市天津、南京在经历获利回吐的下跌行情时,中西部城市西安、成都等内陆城市的房价反而连续上涨或保持稳定。
如果将视角继续下探,从城市深入区域。我们会发现,城市区域之间的节奏也大不相同。
再比如深圳。
深圳楼市虽然整体价格比着去年有所下跌,但福田、南山的下跌幅度远低于龙华与光明,像前海仍然有40万一平米的房子!
所以,无论买房是什么需求,都要知道自己城市的周期,只有知道这座城市发展形势是什么,才能选对。
顺自我大势
沉默成本不参与决策。
在剖析自我大势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在换房吗?你的房子卖出去了吗?你当初是因为什么买了那套房子?是价格吗?
如果还没有卖出去,或者说降价卖了,其实就是沉默成本,不能参与到你后期买房的决策中了。
自我大势与买房决策的匹配,其实还是算账。
但是不再是简单地计算首付和月供,而是要算资产流通与保值的帐。
因为优质的资产是顺应自我大势的前提条件。
如果放你面前有两个房源,记住哪个房源更具有流通性,哪个房源就是更优质的资产。
流通性是你买入的小区和房子,未来接盘的人多不多,卖出去的概率大不大?愿意接手的越多,证明房产的流通性就越好,谈价的空间也会更大。
所以,具备流通性是你的房子保值或者增值的基础。
周期在变,城市在变,买房也成为了一种技术活,但是本质还是顺势。
虽然买房都是基于各种需求的自我行为,但是若想闭坑,若想买对房,就要顺势而为。
2025堪称大变局之年!全球大放水时代,国内资产荒窘境,房子、股票、基金、保险、存款如何分配?手里的钱放到哪里才安全?才能做好防御?
人永远斗不过形势,《保卫中产行动派私密群》也许可以帮到你!
你熟悉的米公子、和卿、慧净、老范、龙猫、大白、方潜平、乔妹等都在里面,实时解读最新政策、分享最新投资机会和风险规避手段,所有不能公开的话题,公域不能解读的消息,都会分享到,这是一个私密空间,你懂的。
米宅核心团队,38.8元即可服务一年,如果你想加入,下方识别加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