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一场爆炸,把全国的高层业主都给吓怕了。
12月上旬,深圳湾某高端豪宅项目发生了燃气泄露事故,最终导致了爆炸。
事故的具体细节不忍复述,总之有人员伤亡。愿逝者安息,愿事情可以尽快得到妥善的处理。
事情虽然已经发生多日,但跟一般社会类新闻3天遗忘曲线不同,这件事儿的后劲很大。
因为跟太多的人利益相关,有太多人在感同身受。
我妈PTSD,最近就又犯了。
平时买棵葱都要还价半小时的人,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求生工具”大扫货了。之前南昌极端天气业主被卷出卧室的视频,让我妈把阳台以及所有的窗户改造了一波,那笔钱还没赚回来呢。新的消费就又产生了。
虽然感觉有点病态,但是也能够理解:我们小区出了两次事故,物理破坏程度不高,但心理震撼极大。
城市化轰轰烈烈的20年里,把很多城市商品住宅的高度拔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水准之上——20年前,20层左右的房子,是城市之巅;20年后,已经快变成武大郎了。
虽说房屋的设计语言和整体品质在不断提升,但是超高密度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在同比增长中,且无法通过建造或用料去有效对冲。
因为,人祸多于天灾。
当潜在惹祸的人太多,而管理扑救的人又不太够、抑或是不够尽责不够专业的时候,风险也就产生了。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5月份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20日,全国共接报火灾45万起、亡947人、伤989人、直接财产损失26.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亡人数上升19%。
从火灾多发的行业领域看:一是住宅火灾亡人占比较高。发生此类火灾13.8万起、亡726人,占亡人总数的76.7%,较去年同期上升25.4%。
二是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不容忽视。
从引发火灾的原因看,电气故障和用火不慎是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对于咱们大多数城市来说,超高层住宅其实是一个畸形的时代产物。
这里面既有建筑美学的局限性,也掺杂有利益的考量。
总之很短视,有一种顾头不顾腚的感觉。
坦白来说,人多地少的地区拿超高层去缓解住房压力,这无可厚非。比如香港、深圳、上海这种的。
可那些处在广袤腹地的三四五线、不缺地的地方,确实不应该拿反人性的建筑来糊弄人。
即便你说是,“时代有局限性,大家那会儿都是在盲目跟风,没想那么多。”
那也无妨。
只要对应的后续维护如果能跟上,也行。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三四线城市的诸多小区的物业都无法保证长时间的高质量服务,顶多10年就会有一个坎儿。
楼盘建成前期,一手业主入住率高,物业费缴纳的都比较积极。
但是时间一长,转手率高了,租户多了,物业的工作就很难办了,矛盾基本上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激化了。
根据安居客的数据,同一地段、相近年限的次新小区,高层住宅的挂牌率要远高于低密度住宅。即便同一小区内,高层业主的平均居住时长也不如洋房和小高层。
这就形成个死亡螺旋了:
越是高层建筑多的小区,越容易产生租户;
租户越多的小区,物业越跟不上,安全还成问题;
物业扯皮加上安全隐患,一手业主的流失率就会越来越大;
这个雪球一旦滚起来,小区基本上也就废掉了。
朋友租住的小区,2014年建成的。地段相当可以,郑州金水区的黄金二环。但是实际体验可以说一言难尽,朋友恨不得天天骂。
31层,名义上三梯十户,有一台电梯常年泡病号;
邻里成分相当复杂,素质几乎没有,电梯内有抽烟的,楼梯间有狗屎,还有人把垃圾袋当手办在走廊里码得一排又一排;
物业因为常年收不齐物业费,一直半死不活的。
逼得朋友连押金都不要了,趁着年底连夜跑路。
这个小区的价格就是那个片区的黑洞,卖不上价,也卖不出去。
所以,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现在这个行情下,如果你在二线以下城市有多套超高层住宅,不要犹豫,留品质最好的那套自住,其他的应抛尽抛。
尤其是那些入住率不高的郊区盘,以后都是保障房的血库。不要寄希望于时间,等到良莠不齐的业主大量涌入,再想卖可就不是腰斩那么简单了。
最后,放个小福利。
政策调控的风,基本已经吹完。该吹散的浮沫,也已经消散殆尽。
真正的价值城市,真正的价值板块,已经浮出水面。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会陆续组织针对这些城市(深圳、广州、苏州、杭州、上海、北京等)的考察团,开赴一线,一探虚实。
一线楼市大V,专家团带队,全程讲解答疑。
欢迎关注头部城市楼市的朋友们加入!
本期目标城市:深圳、广州
如果您对这两个城市有意,不妨跟着我们的脚步,去看看哪个版块最靠谱。
报名方式:扫码报名
报名通道1: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
报名通道2: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