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天书奇谭》里漫天遍野的蝗虫如何被消灭
文化
2025-02-06 00:02
湖南
动画片《天书奇谭》勾起了许多人美好的儿时记忆。
在这部动画片里,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场面是某地遭受蝗灾,三只狐狸精也没有了食物,只好装神弄鬼地来骗点小钱和吃食。
我们英勇的小主人公蛋生,用刚刚学会了的天书知识,召唤了海燕大军,把蝗虫都吃完。
其中漫天遍野的蝗虫场面,着实成为儿时的密恐噩梦。
《天书奇谭》剧照
什么?这个不算密恐吗?
好吧,下面那张图,可要当心了。
2020年东非蝗灾一张著名的密恐图
是不是有点头皮发麻了?
2019年末,东非地区的异常强降水使原本干旱的土地变得湿润,沙漠蝗虫大量繁殖。东非几个国家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是重灾区。肯尼亚的蝗灾是70年最严重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是25年一遇。2020年1月,蝗虫从非洲之角向东,沿着红海两岸,侵入阿拉伯半岛。沙特、苏丹、也门、阿曼、伊朗等国。而后,沙漠蝗虫越过巴基斯坦国境,1月31日巴基斯坦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2月进入印度。因为隔着喜马拉雅山,蝗虫无法直接从印度进入中国,更多的可能是,经由东南亚的泰国、越南,转道云南进入中国。
蝗灾在我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们来看一些材料。
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灾害。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旱灾之后更容易引起蝗灾,所谓“旱极而蝗”,由于蝗虫能飞移,有时候大量发生,形成大集团,因此灾害扩大面积往往远大于水、旱。
彭邦炯《商人卜螽说——兼说甲骨文的秋字》一文认为中国蝗灾史可追溯到甲骨文。历史上可考的大蝗灾就多不胜数。当然,历代灭蝗的办法也是非常之多。《诗经》提到“去其螟螣(螣即蝗虫),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秉畀炎火”意思是指晚间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
清人陈芳生著《捕蝗考》,书中分为“备蝗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一方面归纳十条预防蝗虫的事项。此外,又记述前人捕杀蝗虫的方法(北宋至明朝)。另一方面,提出蝗虫成灾的原因。陈氏在书中表示当在上者修德自持,自然生态的戾气便无处产生,而朝廷都不再需要实施治蝗之策。
这种唯心顺带恐吓统治者的糟粕当然是历代官员和所谓的读书人所发明的小伎俩。
陈芳生的“灭蝗之法”偏重于政治经济手段来发动人民消灭蝗虫,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以粟易蝗,凡是人民消灭蝗虫可以根据重量来换取相应的粮食。
他还建议对蝗虫事先消弭,事后翦除。古人对蝗虫发生的缘来,以及蝗灾发生后进行田间处理,防止幼虫来年再作祟,颇有一套。其中有个方法就是发动一切包括人在内的吃货把蝗虫消灭掉:
“陈龙正曰:蝗可和野菜煮食。见于《范仲淹疏》又曝干可代虾米,尽力捕之既除害又佐食,何惮不为,然西北,人肯食,东南,人不肯食,亦以水区被蝗时少,不习见闻故耳。崇祯辛巳,嘉湖旱蝗,乡民捕蝗饲鸭,鸭极易肥大,又山中人畜猪不能买食,试以蝗饲之,其猪初重二十斤,旬日肥大至五十余斤,可见世间物性,宜于鸟兽食者,人食之未必宜。若人可食者,鸟兽无反不可食之理。蝗可供猪鸭无怪也,推之恐不止此,特表而出之。”
好吧,颇有些你吃了我的粮食,我把你吃了补充蛋白质的意思……
近日在网上闲逛,偶然发现一本《捕蝗要诀》,堪称灭蝗手册,可操作性很强,比《捕蝗考》更直观。
捕蝗要诀
除蝻八要!蝻就是蝗的幼虫,如果不消灭干净,来年就是祸害。(不过千万不要和网络用语混淆啊……)
布围式
用布做成口袋阵,尽可能大范围地捕捉蝗虫一直是古今中外最容易实现的。
东非蝗灾期间,两名当地人正用布网来捕捉蝗虫。要说捉到了蝗虫怎么办?应该就是吃了或者喂猪喂鸭吧。海边的喂海燕也可以啊。
鱼箔式和合网式。合网式看起来好像比布围更有效率。
抄袋式有点抓蝴蝶的感觉,只不过这次是更大的蝗虫。人穿式有点有趣,叫儿童在蝗虫堆里蹦跳,蝗虫会被吸引而悉数入坑(震惊)。
这两个方法就比较简单,趁着蝻子还小不能飞翔的时候,把它们扫到坑里埋了。
扑半大男子(不对划掉)蝻子布围式和扑半大蝻子箔围式。这和之前的鱼箔、布围单兵、小规模作战不同,需要大量的人员协同对付同样大规模的蝗虫。
捕捉飞蝗式和围扑飞蝗式,都是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就是右图好像有只熊猫混进去了……
真的很像熊猫诶
扑打庄稼地内蝗虫。对于正在长的庄稼,能救多少是多少吧……完全能感觉到画图者传递出来的绝望感。
总之呢,灭蝗在古代还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是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的大事件,处理不好后果还蛮严重的。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找找这本《捕蝗要诀》,清代钱炘和辑。包含:捕蝗图说十二幅(主要有布围式、鱼箔式、合网式和抄袋式等)、除蝻八要、捕蝗要说二十则。清同治八年楚北崇文书局刊本。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最新文章
收藏!中国瓷器纹饰大全,看完你就是半个专家了
周宇:中国官方文物调查历程
1923年蒋百里对中日战争的预判
易红:明代琉球王国与东亚国家的交往及其生存空间
谢照明 潘民中:叶公、鲁阳公、墨子关系论略
方诚峰:朱熹的仕途与系衔
仇鹿鸣:高允与崔浩之死臆测——兼及对北魏前期政治史研究方法的一些反思
家民:古籍中的静电
李骏:《申报》上的李鸿章赤金赏牌
张之望 张嵋珥:康有为佚诗智怼过云楼主人
万小英:《红楼梦》中“书”之密码
韦兵:日本新发现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星图考——兼论黄道十二宫在宋、辽、西夏地区的传播
林保尧:以北宋大中祥符四年七宝阿育王塔为例谈宁波与宋代佛教艺术
陈琳琳|文化意象的形塑、流传与衍变:以“东坡笠屐”为对象的考察
松井太:东西察合台系诸王族与回鹘藏传佛教徒——再论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国蒙古文令旨
清初画坛“四王”与“四僧”之比较
戎龙超: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
徐正英:《论语》所记孔子评历史人物
柯渱:日本高僧书法赏析
武绍卫:从读经、抄经到解经,敦煌僧人经典的传与习——以敦煌摘抄经为中心
中日高僧PK书法,谁更胜一筹?
杨曾文:刘秉忠既为高僧也居三公之位,建立了元朝典章制度
美国《排华法案》:卷不过华工,白人就赶人走?
民间收藏人士眼中的新文保法
看完电影不过瘾?哪吒题材连环画、年画、插图盘点(全网最完整)
“哪吒闹海”,闹得是哪样?
王春林:不对称的博弈——西安事变善后中的蒋介石与杨虎城
谢振华:南朝“以淮为界”疆域观的形成及其影响
张春海:臣服蒙古后高丽精英的阶层分野与认同分化——兼论他们对元朝法态度的分歧
刘玉权:玄奘图像之滥觞及早期玄奘图像
常明:哪吒故事的由来
树音:如何与科技怪兽相处?——书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韩天雍:十一至十三世纪日本禅宗书法的发展摭要
晦菴: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宋元禅宗绘画为何大多在日本?
龚缨晏:明清鼎革之际中国天主教徒朱宗元及其同伴——读《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朱宗元及其相互冲突的世界》有感
常明:《封神演义》里的哪吒
王笛 ‖ 故事讲述与历史建构:洪门传奇背后的政治与生存艺术
李宝明 ‖ 秉轴持钧: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决策述论
张皓 ‖ 从北上“敲门”到迎接解放:民国元老颜惠庆的道路抉择
马俊亚 ‖ 清至民国黄淮地区中产缺失与社会衰变
顾建娣 ‖ 拒援临淮:同治二年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战略分歧
周倩 ‖ 由“敬”至“用”:《御批通鉴辑览》在清代的社会境遇及变化
张晶萍 ‖ 近代学人观念、身份、范式的代际嬗变——以叶德辉与杨树达师徒为例
黄永年:佛教为什么能战胜道教?
新春“祈福” 限量首发!《佛典浙韵:历史上的大藏经文化》丨黄宾虹旧藏敦煌写经、 历代版刻藏经集结,呈现千年佛典传承脉络!
祝重寿:大唐周昉周家样影响日本佛画
林正秋:南宋杭州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王中旭:唐宋佛画转型
杨冰华:元代西夏文佛经版画对明清水陆画的影响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