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国债借入操作

文摘   2024-07-05 17:41   湖北  




"想成功地投资,你不需要懂得什么Beta值、有效市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是新兴市场。事实上最好对这些东西⼀⽆所知。当然我的这种看法与⼤多数商学院的主流观点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些商学院的⾦融课程主要就是那些东西。我们认为学习投资的学⽣们只需要接受两门课程的良好教育就⾜够了,⼀门是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另⼀门是如何思考市场价格。" -巴菲特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之后长期国债价格大幅下滑,30年期主力合约跌1.20%,10年期主力合约跌0.40%。你可能觉得这点起伏没啥,相对股市确实算稳,对债市算波动较大的。


很多人把这件事解释为“央妈直接下场”。这是误解。根据现行法律,人民银行不能直接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这个“借入”只在二级市场之间进行的一个类似“融券”操作。融过券的朋友都知道,融券意味着你不看好某只股票的走势。如果你觉得一只股票价格要从10块跌到8块,怎么靠这个想法赚钱呢?你先找人“借”X股并以你的名义卖掉,等真跌到了8块你再买回来还给别人,是不是就无中生有就赚了2X的差价(不考虑各种中间佣金和费用)。


然而,市场真正在意的是央行居然用实际行动看空长期国债的价格。这意味着他们认为债券市场太热了,债券价格应该适当下跌才合理。债券价格下跌进一步意味着央行认为当前的长期国债利率太低,应该上升。升到多少算合理?这就是重点了:我认为央行自己也不太清楚升到多少算合理。所以这次他们只是认为当前长端利率太低,需要干预一下以稳定各方预期,而不是很多自媒体宣称的具有重大货币政策含义的事件。


我们必须清楚,人民银行的政策逻辑中至少有两个方面权重很大:


1、要服务经济大局。我们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内需不足,所以今年以来你们看各行各业的“外需”都变成重要驱动力,包括不限于工程机械、建筑建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等。以至于现在你随便打开各类调研电话会或者报告,大家都在讨论出海。这意味着什么?这说明我们的GDP增长和海外(欧美占大头)的需求密切相关。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如果欧美经济放缓,他们一定会通过降息来稳定经济。这反过来意味着,如果美国降息,说明美联储预感他们的经济可能会放缓,于是我们的央行为了保证自身的增长目标也要大概率跟随。这就是很多投资顾问或市场分析师经常提到美联储降息升息的原因。他们关乎我们的需求和增长,而稳增长才是主要逻辑


2、货币政策框架的完善。不是我归纳的,我没能力提这么大的口号,是潘行长在陆家嘴论坛明确提出的工作安排。


至少有两个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一是关于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指引。以前都看M2,我记得以前房地产火热的时候,很多人说M2又升了所以房价还要涨。从那次会议看,以后可能我们要看M1而不是M2。因为我们国家M2里面基建和地产大概是占了40%以上,以后是大概率放缓的,所以那次会议上蕴含的意思是以后即使M2负增长也不要慌。以后更多被市场提及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可能是M1。M1至少包含有两个重要观测点,一是企业营收的增加,二是企业贷款的增加。企业收入增加说明居民在消费,企业贷款增加说明企业敢投资。一个消费一个投资,他们共同构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所以各位以后可能要多观察M1了,这其实也是央行在有意引导的。


二是关于货币价格(也就是各种利率)指标的指引。国内的各种重要利率指标十几种,有些还经常倒挂。欧洲很多国家就看一个指标,比如隔夜拆借利率,我们这边市场到底应该看什么,哪些利率指标最能反映央行意图?前些天学习了一家券商老师的报告,他认为当前我们的利率区间太宽对市场指引作用有限,比如上限是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简称SLF,俗称酸辣粉),这个是2.8,下限是超额准备金率,这个是0.35,这个远不如盯住某个单一利率指标来得简单明确。回到这次的操作,央行显然认为长端利率太低了,所以在二级市场卖空压低国债价格以提升长期利率,然后据此引导其他期限利率联动达到他们设想的均衡。

总之,我不认为这次央行国债借入操作是某种具有重大政策含义的事件。


谢谢!


///// end  /////



微信号:appletreefund


扫码添加好友 · 探讨行业指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行业指数信息

众问好研报
专注于行业指数的研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