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研究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5%,女性为20.6%。但是,骨质疏松的治疗率却非常低,仅 0.3%的男性患者和1.4%的女性患者接受了抗骨质疏松治疗。
2024年9月发布的《全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要点推荐》就骨质疏松的“非药物”及“药物”治疗策略汇总以下建议。
表1.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干预策略
➤加强营养,充足日照,规律运动,戒除不良嗜好,不用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元素钙:50岁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000~1200mg/d。➤维生素D:建议血清25OHD水平保持在20ng/mL(50nmol/L)以上,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在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期间,则需保持在30ng/mL(75nmol/L)以上;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可首先尝试每日口服维生素D3 1000~2000IU;对于存在肠道吸收不良或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维生素D肌内注射制剂。➤运动类型: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型身体活动,平衡活动;➤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康复工程。➤治疗相关疾病(体位性低血压、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病、足病等);
(1)高骨折风险: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患者均属于高骨折风险者。➤药物选择:首选口服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①近期发生脆性骨折(特别是24个月内发生的脆性骨折);③多发性脆性骨折(包括椎体、髋部、肱骨近端或桡骨远端等);④正在使用可导致骨骼损害的药物如高剂量糖皮质激素(≥7.5mg/d泼尼松超过3个月)等;⑦FRAX®计算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30%或髋部骨折风险>4.5%;极高骨折风险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初始药物可选择特立帕肽、唑来膦酸、地舒单抗;对于髋部骨折极高风险患者,建议优先选择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个体化、长期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需要进行骨折风险再评估;➤双膦酸盐具有药物假期;而其他药物无药物假期,停药后必须序贯治疗。表3.有关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骨折风险再评估、双膦酸盐药物假期、地舒单抗和特立帕肽序贯治疗的建议➤推荐:钙剂+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降钙素+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仅推荐短期使用以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全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要点推荐》编写专家组. 全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要点推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0(09):727-733.*"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