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图文来源于菌先声,欢迎投稿。
编辑:缪伊雯/ 主编:张大川、蒋羽鸽/ 学术顾问:寇兴然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或是预测间皮瘤免疫治疗响应的新指标
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英国莱斯特大学Dean A. Fennell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A gut microbiota rheostat forecasts responsiveness to PD-L1 and VEGF blockade in mesothelioma”的研究性论文。Min Zhang为第一作者,Dean A. Fennell为通讯作者,英国莱斯特大学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
● (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直达文献页面)
成果介绍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由石棉暴露引起,起源于胸膜或腹膜。目前治疗方法选择有限,预后不佳。尽管免疫检查点封锁(ICB)可以改善生存结果,但对治疗反应的决定因素仍然难以捉摸。这项研究通过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MiST4),评估了atezolizumab和bevacizumab(AtzBev)在复发性间皮瘤患者中的疗效,采用肿瘤组织和肠道菌群测序以及肿瘤空间免疫表型分析识别与治疗反应相关的因素。继而提出了一个模型,将肠道菌群的组成作为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影响AtzBev治疗反应的“电位器”,并认为间皮瘤中的内在和外在决定因素共同作用,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影响临床对AtzBev的敏感性。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与间皮瘤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未来开发针对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要点如下:
1、MiST4临床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即50%的患者在12周内疾病得到控制,且治疗可耐受。
2、研究识别出肿瘤内部的抗药性因素,包括非整倍体、单亲二体(UPD)、同源重组缺陷(HRD)、上皮-间充质转化和CD68+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3、肠道微生物属的对数比值与AtzBev的放射学反应和CD8+ T细胞浸润正相关,但与UPD、HRD和CD68+单核细胞的肿瘤浸润负相关。
图1:MIST4中的免疫景观和放射学反应
图2:肠道菌群中R亚群与NR亚群的比例可预测反应并塑造免疫微环境
图3:肠道菌群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并表现出AtzBev反应特定的代谢特征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842-5
【食品加】汇聚了10W+行业精英,建立了50多个食品领域教师专家群、科研群(食品营养与健康科研群、食品安全与检测科研群、食品加工与贮藏科研群、食品风味与感官科研群、食品胶体与递送科研群、食品生物技术科研群、人工智能与食品科学科研群,还有更多细分领域交流群陆续建立中ing)、海外食品人才群、企业研发群、求职就业群。欢迎小伙们加入,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推送文章仅为学术交流使用,‘原创’为原创编译之标记,不表示本平台对文本主张版权。作者团队或单位如需使用编译文本,可联系小助开放白名单。凡是注明“转载”的稿件,均已注明直接来源,如需使用,请联系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原文页面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