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深圳大学杨楚罗/黄忠衍:高性能窄光谱纯绿光OLEDs发光材料

科技   2024-12-06 21:16   湖北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超高清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发光材料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在OLEDs显示领域,开发具备窄光谱发射特性的全光色发光材料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鉴于三原色中,绿光色度的提升对于整体显示色域的增强效果最为明显,因此,高色纯度绿光材料的研发始终占据着研究的核心位置。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凭借其窄光谱发射与高效的器件性能,备受瞩目。然而,器件效率滚降与稳定性这两大难题,依然亟待解决。

近日,深圳大学的杨楚罗教授与黄忠衍助理教授携手,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即将多重共振骨架与氘代技术相结合,以此构建高性能的窄光谱纯绿光OLEDs发光材料。基于这一策略所设计的MR荧光材料DBN-NaPh-d,在甲苯溶液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表现:其发射半峰宽(FWHM)仅为16nm,色坐标CIEy更是高达0.77。在实际应用中,以该材料为核心的电致发光器件,不仅实现了35.2%的外量子效率(EQE)与187.0 lm/W的超高功率效率(PE),其色坐标CIEy也达到了0.74,这一数值极为接近BT.2020的色域标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器件在初始亮度为1000 cd/m²的条件下,展现出了超过3000小时的长寿命(LT50),这一数据在基于荧光材料的OLED中堪称最佳。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目标分子DBN-NaMe、DBN-NaPh以及DBN-NaPh-d的电子结构,研究者们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显示,这些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高的振子强度(f),预示着它们拥有高效的S0至S1跃迁过程,进而可能实现高的发光量子产率(ΦPL)。

得益于刚性的π共轭骨架,这些目标材料的S0和S1构型展现出了极小的均方根差异(RMSD)与重组能(λ),这意味着在激发过程中,分子的形变非常微小,从而有助于产生窄光谱发射。光物理测试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三个化合物均展现出了窄光谱绿光发射,在甲苯稀溶液中,它们的发射峰值/半峰宽以及色坐标均表现出色,且发光量子产率均超过了90%。

为了评估这些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研究者们精心设计了实验:选用TADF材料DMIC-TRZ作为主体,磷光材料Ir(ppy)₃作为敏化剂,以DBN-NaMe、DBN-NaPh和DBN-NaPh-d为发光客体,成功构建了既具备窄光谱发射、又高外量子效率、且低效率滚降的纯绿光OLEDs。其中,氘代材料DBN-NaPh-d的表现尤为突出:其电致发光波长/半峰宽以及色坐标均接近BT.2020纯绿光的色度标准;同时,该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高达35.2%,效率滚降较小(EQE10000 = 21.4%),最大功率效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7 lm/W,创下了纯绿光OLEDs功率效率的新高。

更为重要的是,该器件在1000 cd/m²的初始亮度下,展现出了超过3000小时的长寿命,这一数据在基于荧光发光材料的OLEDs中堪称翘楚,标志着器件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High-Performance Narrowband Pure-Green OLEDs with Gamut Approaching BT.2020 Standard: Deuteration Promotes Device Efficiency and Lifetime Simultaneously

Jiahui Liu, Xiaojun Yin, Manli Huang, Jingsheng Miao, Nengquan Li, Zhongyan Huang*, and Chuluo Yang*

Adv. Mater., 2024, DOI: 10.1002/adma.202411610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专注于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化学、催化、生物医学等科研文章资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