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醒灵性:事件与行动

文摘   2024-06-27 17:00   江苏  


《美学散步》是一本颇为精妙的散文随笔集。宗白华先生一开始就定义,“散步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表明作者的美学,是可以自由地在艺术的境界中随着自己的心情的步履行动;或者,散步的身体与思考的心灵之间,存在着某种分离,却依然有着微妙的关系,各自自在,无拘无束,但是,散、漫的意态却让思想的行动放逸而空灵。如此看来,宗白华的美学是一种行动的美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宗白华先生深知,美学中更多的,是另一种倾向,它是倾向于理论化、思辨化的哲学的。其骨子里往往是一种逻辑的推演。那么,宗白华不同:“我们需要的这样的一种散步式的这样的思考,那么它是我们可以在自由的行动当中惊醒的”。所以说呢,我觉得他的美学也应当是一种行动的美学,在自由的行动中被某种特殊契机而惊醒的美学。






散文如文体中的散步。有人说,形散神不散;有人说,形不散神也不散;有人说,形散神也散……可能,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散是一天星,每颗星的轨迹都不一样。法国象征派大师保尔·瓦雷里认为,诗是舞蹈,散文是散步。我认为,每种艺术,都有打破体制规范的自由飘逸的瞬间,散步这一行动,之所以会被“惊醒”,就是因为,某种瞬间,思想忽然“舞蹈”地散步了

这样的一种美学,他跟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叫散步学派,亦译漫步学派。我觉得,亚里斯多德虽然叫散步学派,但并不一定是在散步中,进行哲学思考。亞氏注重逻辑的推演,我们都知道他是逻辑大师。宗白华先生则取他的另一种立意,就是说,散步和逻辑并非不相容;我们在美学当中当然也有逻辑,但是我不要跟着逻辑跑,而是以一种散步的心情来进行美学的思考。

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行动”,我觉得讲得很好。就是说,在做哲学的时候,我们是以一种行动的方式来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很重要,这个过程,称为“散步”,取其自由自在。那么在美学当中,就需要我们以散步的方式去感受感悟,既接引天地自然之光华、灵气,又是不带目的的逍遥而游。

宗白华先生说,在散步的时候可以看看花,看看这个路边的石子都可以,当然,我们也可以捡回来,捡回来并不是它就一定是多珍贵,但是它记录了我们散步的当中的一个所得。所以说,这样一来,我想他的书呢写起来就非常的轻松,我们读起来,就更加有这种美学给我们的那样的一种美感,这就是,我觉得宗白华这部书的最大的一个特点,他给予的情绪,就是在读这个书时候要放松,放松,放松,然后我们进入到他书里面所叙述的各种各样的思路当中。这样的我想这是这部书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启迪。它能够把我们轻松自然、无拘无束地带入到我们中国美学的那样的一种丰富的、复杂的、微妙的那样的一个世界当中。他是一种行动的美学,因为他是散步。

当然了,我们散步的时候也可以稍微跳一跳,够一下路旁的绿色枝条;也可以跑一跑,追一下前面的小猫咪;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动作,扭曲一下身体,舞动,无节奏地。也就是说,在散步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具有诗歌、音乐、舞蹈等等微妙的参入,我们都可以。那么也就是说,他的散步的过程当中,是让我们能够接触到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艺术的这样的最为精美的那样的一些作品。

惊醒。顿悟。在“散步”中,怎么会“惊醒”?难道,散步时,我们的意识是沉沉浑眠着的?散步,岂非是一种浑眠中的身体的移动?

不。散步,才是将自己从日常的奔忙中抽身的自由时刻。美学,乃是感性的觉醒。是一种心灵的顿悟。顿悟来自行动,心动。是心灵的升华,越“度”超“维”。是从感性到超感性的飞跃,是鲲化为鹏——仍是世间之身,但是,勃然大怒,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偶开天眼看红尘……


第二,我觉得宗白华的这部书,是一部注重中国古代美学事件的书。什么叫美学事件呢?中国古籍大多为纪事之书,《易》《诗》《书》《礼》《春秋》,其核心均为“事”:《易》占卜“事”,《诗》“心事”,《书》“大事”、“政事”,《礼》“行事”之则,《春秋》“史事”。先秦文章,多以叙事为主,并未逻各斯化,均含秘索斯。“语”类如《论语》《国语》等,子书如《庄子》《列子》等,皆多涵叙事。

但是,我们很多很多的中国美学史书中,却都没有美学事件了,我们只能看到的似乎全是逻各斯式的高头讲章,是从各种文章中,抽取出来的某些议论成分演绎出来的,符合现代意义的“美学”。殊不知,中国美学,乃散步中撷取之美之惊醒。美学事件,乃宗白华有意无意所依凭的“材料”。当然宗白华这部书里面也有高头讲章,如,他也谈康德的美学、谈古希腊的美学,甚至也谈这个中国美学史怎么编撰之类。但是呢,即使是高头讲章式的,宗白华先生,他总是能够有办法把它“化”开,化为一种散步式的核心所在。美学事件,就是在“事”中将“美学”化为娓娓动听的叙说。我觉得这是宗白华此书的重要特点。

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美学事件,最多的,能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宗白华先生写魏晋时代的,以《世说新语》所表达的那样的一种美。那么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残酷、非常黑暗、非常痛苦的那样的一个时代,但是在那一个时代,那些名士、那些诗人、那些用现代语言来讲应当是“智识分子”阶层的许多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世界中,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美学的意蕴,有美学的韵味。甚至可以说,是有美学的神采,有美学的风采。我觉得它就来自于各种各样的美学事件,《世说新语》,我们现在,许多时候是把它当成是小小说来读,说明这样的一些事件,它就让我们带入到我们整个生活的各种各样的情景当中、情境当中,让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来进行美学的、散步式的、行动式的这样的一种思考。所以说宗白华的思想,我想它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特点。那么,那个时代的美学,在鲁迅先生看来,与疾苦、病痛、药、酒等结下了深重的关系,表面的潇洒、超脱,甚至纯粹美学的象征,如“《广陵散》于今绝矣”,其内里却隐藏着深深的隐痛、痼疾与刀锋般酷烈的政治纠葛。

中国诗话、词话等,其“话”往往如“话本”“说话”之“话”,说的是一些故事。宗白华自然注意及此,但他甚至从琴曲《伯牙水仙操》序上所说之“话”给予重视:

 “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赉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波,山林窅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操而作歌云:‘繄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兮蓬莱山,歍钦伤宫仙不还。’”

伯牙被放置到蓬莱山荒岛上,感觉到巨浪滔天、群鸟悲号、山林窅冥,感悟到某种旷远、荒寒、悲怆之境的时候,他突然一下领悟到了,哇,这是真正的音乐境界!那么,他在讲这故事的时候,以此美学事件,带着我们进入了美学的境界。此篇文章叫《美从何处寻》。美从何处寻呢?宗白华以自己的一首诗,以及,宋代的一个尼姑的一首诗,作引。宋尼那首诗说:“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尼姑此诗讲的是一个故事,一个美学事件。我们大家如果这样来读唐诗的话,也会发现唐诗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叙事。也就是说,他从这样的一个美学事件当中顿悟到:我们怎么样来寻找美,怎么样来体察我们中国文化里面的这样的一种美丽的、美学的这样的一种精神。我觉得这是宗白华先生这部书成功的能把我们带入到他所要讲的这种美学当中的一种方法。

第三点呢,我想就是宗白华先生的这部书,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觉得它是善于从我们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深处,它打捞一些重要的,往往为别人所忽视的这样的一些内容。

这些内容,我觉得一方面,宗白华在发掘时具有西方哲学的视野、眼界,宗白华头脑中包含着一些西方哲学的框架,深入到感悟之中。这在他讲希腊哲学、讲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时候,他都有自己的体会。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把西方哲学的一些思想用来洞察我们中国文化里面的一些重要内容。比方说时空,比方说我们中国文化怎么处理空间,我们的中国话怎么处理空间的,他讲中国画里面讲的三远,就是高远、深远、平远等等。将我们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建筑怎么处理空间的,讲我们中国的书法,怎么处理线条等等。

另一方面,他能够把我们中国文化里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新加以提炼,比方说意境。意境的概念,我们现在好像都很熟悉了。但是是宗白华先生他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面把这个词拿出来,经过他的提升,现在我们觉得就应当是我们中国人谈论美学时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这些概念在中国古代我们看其实并非是熟悉的。但这一旦把他拿出来打磨,打捞出来之后,他立刻我们就看到,哇,他原来就有那么丰富复杂,那么广大的那样的一种概括力,所以说在他是从我们中国文化的深处发现美学的事件,发现美学的概念,发现美学的一些我们思考并不多的这些东西被他进行了重新思考,他的思考非常精彩。





最后一点,这部书呢,它是以美的方式呈现美学的一部书,是情性、灵感化为写作语感的书。此点论述者颇多。因为我们看到现在好多人讲述美学的文章本身毫无美感。当然,我们看到了西方的著作和我们中国当代的一些学术著作、美学著作,也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谈的美的事情,但是却缺少美感。也就是说,他并不是把它当作一种美的文体来写的。那我们看到,哦,原来在西方的这些伟大的著作,无论是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学的一些著作,都有写的非常精彩的一些名著,具有美感,能够给我们美的启迪。

在逻各斯、秘索斯之外,还有着诗意的修辞和灵性的闪耀。宗白华具有诗人气质和才华,体现在美学中,使得这种美学散步具有“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感性的丰富和光辉。我觉得这种写作,是一个非常难得,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一种体验。

     

我读到一部书,被称为“西瓜书”,因为封面设计上,妙用西瓜图案。此书叫《机器学习》,是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写的,叙述中也颇有美感。此书开头,竟然是:“傍晚小街路面上沁出微雨后的湿润,和煦的细风吹来,抬头看看天边的晚霞,嗯,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走到水果摊旁,挑了个根蒂蜷缩、敲起来声音浊响的青绿西瓜……”由此,而与机器学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相联系。富于美感的叙述,即便在理工科文章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当我们能够以具有美感的方式来描述美,我想这样的一部书,或许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一部美学著作。我们看到宗白华先生,他是以一种沈从文先生所说“抽象的抒情”方式来写这样一部书,既是抒情,又具有“抽象”的理论创造。所以,是以诗人式的冲动来研究美学。同时,他又能够以诗人式的表达,把自己的美学呈现出来。以叙述带动论述,以行动带动思绪,以慧眼独具的瞥见带动散漫的自远与寂寥的神思。

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他往往有很多感叹词:“啊!美,从何处寻?”“呀”“啊”“哦”等等等等,融入了文字的节奏之中,带着读者进入境界。这些呢,就表明宗白华先生他是用感觉贴近这个对象,融化到对象之中,悠然而自得,然后来写作这样的一部美学著作,所以说它给我们一种很深刻的感性的诱惑和召唤,引领着我们进入美学空灵而又充实的世界






 往 期 回 顾 


天上的石头

予岂好辩哉

扭一扭儿 等一会儿 推一把儿




骆冬青说
文艺类、美学类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