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戎科学院的两次征文和卢梭的应征

美食   2024-11-03 22:55   上海  

第戎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Arts et Belles-Lettres de Dijon)成立于  1669年,位于法国的第戎市,是当时法国的一所重要学术机构。尽管它不是像巴黎科学院那样的全国性机构,但在18世纪,它在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与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8世纪,第戎科学院吸引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它不仅关注科学研究,还涉及文学、艺术和哲学的讨论。科学院的活动包括定期举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以及举办征文等文化活动。

作为法国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的卢梭,就是通过第戎科学院的两次征文活动而一举成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1749年夏天,卢梭偶然读到了《法兰西信使报》。报纸上刊登了一则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启事,征文的题目是: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利于道德的净化?

卢梭撰写了《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参加论文大赛并得奖。对于征文的题目,卢梭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基本观点:科学与艺术的复兴将导致人的堕落。

这个观点他几乎坚持了一辈子,而这恰好和当时流行的百科全书派相反。百科全书派坚持理性,非常乐观,认为科学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社会。(估计如果作为中国高考的作文题,99.99%的观点也会如此。)

而卢梭一旦认定了一个观点,他愿意和整个世界为敌,并且毫不惧怕为此失去财富、声誉乃至是安全。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卢梭的这一观点,倒是和现在的一位中国学者王东岳的思想完全吻合。

更令我赞叹的,是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和评奖,关注社会,独立而自由。

我们当年关于真理大讨论的那段日子,是否有相同的气氛呢?

几年之后,1753年,第戎科学院再次发布了一个征文比赛的题目:人类的不平等起源是什么?那种不平等是否被容许?

卢梭决定再次参赛,于是写下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卢梭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产生不平等的根本原因。这一思想,后来也对卡尔马克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卢梭一直坚持一个基本观点:自然的个人是善良的,而社会状态中的众人是恶的。

卢梭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不平等是不被容许的。

在应征文章的致辞里,卢梭写道:我愿意自由地生,也愿意自由地死。

而他所说的自由,是指自愿地服从法律。他希望国家之中,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国外也没有人能强迫一个国家屈从任何权威。

不知道第戎科学院现在是否还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还会开展征文比赛呢?

据说在18世纪,科学院每年都会发布征文题目,邀请学者和爱好者提交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这些征文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展示其学术成就的机会,也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观点。征文的主题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伦理、文学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

科学院提出关于自然法、社会契约、教育改革、科学技术进步等主题的征文,鼓励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这些征文的评审通常由科学院的成员组成,他们会根据论文的创新性、逻辑性和学术价值进行评判,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或出版。

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为启蒙时代的思想传播提供了平台,推动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这些活动在当时的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了许多思想家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1762年,征文比赛获奖的卢梭就出版了自己的名著《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法国巴黎有一座先贤祠,可以说是法兰西精神的安息之处,里面埋葬的都是在法国和欧洲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先贤祠的地宫里有一对棺木最为引人注目:有一个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手中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棺木上只有一个简单的评语:自然和真理之子。

那就是让-雅克-卢梭的棺木。那支燃烧的火把,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燃烧了法国乃至世界。

我多么希望,我们也有机构能开展这种征文比赛,我也特别期盼,我们也有一些思想家来积极参与,参与对真理的讨论。

茶酒间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