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我、SMEDI和桥

美食   2024-11-25 19:30   上海  

注:今天,是SMEDI七十岁的生日,谨作此文以纪念。

1974年,五十年前。

那年的11月,我刚满一周岁,刚刚学会了走路。

迈出家门,屋旁就是一座长长的高山”——一座灌溉渠,肯定让一岁的我望而却步,但却也成为了我们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照片自拍)

春天,我们在渠顶奔跑着放风筝;夏天,我们在渠沟里戏水消暑;秋天,我们在坡上放牛,骑在牛背上眺望;冬天,我们在坡上打雪仗,抢阵地。

但是,这座灌溉渠让村民们吃了不少苦,因为通往家门口的交通被它无情地阻断了。我记得,村里人家盖房子,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通过肩挑背扛来越过这座“高山”。那时候,他们希望能有一条隧道穿过这座山。

而那一年,市政院迎来了建院20周年,桥梁工程师们在成功以悬臂施工法建成柳州大桥之后,已经开始研究斜拉桥的技术,四年以后的1978年,上海泖港大桥开始建设,那是一座主跨200m的现代斜拉桥。

1984年,四十年前。

我读小学四年级,每天上学的第一关,还是要越过那座灌溉渠;碰到刮风下雨,路面泥泞时,几乎要手脚并用地爬过去。

但是那一年的秋天,我们欣喜地发现,村边灌溉渠的一个地方,有一些人在破堤,若干天以后,那里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渡水桥。

(照片自拍,桥是P上去的)

从此,拖拉机可以一直开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村民们额手相庆。

现在知道,那一年,上海的南浦大桥已经完成了工可研究,并且在市政院和同济大学的联合保证下,在四年以后的1988年,开始了自主设计、建设,那是主跨423m的斜拉桥。


1994年,三十年前。

我在同济大学地下系读大三,开始接触地下结构的专业课程。

两年前的1992年,我来上海读书时,父亲执意要送我,最大的理由是想来看看只能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南浦大桥。

在桥上我和父亲拍了一张合影,那是为数极少的我们父子俩的合照,遗憾的是在95年的一场火灾中消失了。

1993年,当时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杨浦大桥也建成通车了。

上海浦东因为南浦和杨浦大桥的贯通而发展迅猛,上海市政院也因为这两座桥而名声大噪。

那一年寒假回家,我发现村旁的那座渡水桥已经改成了压水池,过往车辆没有了高度的限制。心中颇感遗憾的是,科班出身的自己,没能为家乡的地下工程贡献一份智慧。

(照片自拍)

2004年,二十年前。

已经开始了我在市政院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后面提到的桥梁,都有我的一份工作。)

那一年,开始参与了上海长江大桥的投标和设计,曾经参与的重庆鹅公岩大桥在2000年已建成通车,那是我们院设计的第一座悬索桥;

上海卢浦大桥于2003年通车,当时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拱桥;

那一年,东海大桥的施工如火如荼,一年后(2005年)开通运营,那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

那一年,重庆嘉华嘉陵江大桥开始了施工,三年后建成通车,将我院混凝土梁桥的最大跨径纪录提高到了252m

那一年,杭州市江东大桥开始了方案设计,推荐的是我院第一座空间缆自锚式悬索桥。

那一年春节,我在老家办了婚礼。从此,除了为市政院这个大家而奋斗之外,我有了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顾。

(图片自绘)

2014年,十年前。

这一年,重庆鹅公岩轨道桥开始建设,面对同类桥型中的世界第一跨,我们始终心怀敬畏、如履薄冰。

如果再回溯五年,2009年,杭州市江东大桥获得了全国勘察设计一等奖、国家银奖;同一年,市政院牵头中标港珠澳大桥全过程咨询工作,我也开始了常驻现场的工作模式。

2009-2014,是我出差时间最长的五年,从常驻珠海,到三地奔波(上海、珠海、重庆)。

那一年,我开始担任交规院副总工程师,除了项目管理,开始协助开展技术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我慢慢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2024年,时光前进到了现在。

由我们院牵头咨询的另一项桥、岛、隧集群项目——深中通道,在今年建成通车了。

六年前,在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上,习总书记就号召建设者们:

——重整衣裳再出发!

而我知道:我们,一直在路上。

鹅公岩轨道大桥,作为重庆轨道环线的关键节点,在年初获得了詹天佑大奖,为我院陈列馆又增添了一樽小铜人。

预制拼装桥梁技术、高性能组合梁技术、网状吊杆拱桥技术,市政院在这个十年里始终占据着领先地位。

但是,毋庸置疑,我们的行业,却在近两年逐渐陷入了低谷。市场竞争白热化,高端项目减量化,优秀人才稀缺化。

土木名校同济大学的校长在一次讲话中也特别提到了当前的形势,以及学校作出的应对。土木工程,将重点发展与以下三方面的融合:

——低碳、智能、韧性。

我想,作为全国市政行业的龙头,市政院必将以深厚的底蕴,醇厚的文化,引领我们在新的征程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我们今年迎来建院70周年,我们一定会将市政院建设成为百年老店。

同时,作为总院副总工程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也时常用曾子的话勉励自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开拓新领域,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但是,正如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引用的、源自荀子的那句话: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茶酒间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