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了。
下班后,约了夫人到黄浦江边走一走,浦西外滩的人肯定多,就选择了浦东滨江。
算起来,夫人来到上海,也超过21个年头了。记不清,2004年元旦,我们第一个一起跨年的地方是在哪里呢?
如今,小女也已成人,夫人却并没轻松,因为年迈的父母健康不佳,需要她的照顾和关注。
虽然知道远远不够,但每到年底,还是想对夫人说一句:你辛苦了!那些生活中的美好,都将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
这一年的六月,女儿参加了高考。高考过后,过了十八岁的生日,她的同学朋友一起为她庆祝,她也在朋友圈里表态:要像一个成人勇敢面对生活了。
少年不惧岁月长。希望她在学着做一个成熟大人的同时,可以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粹与初心。内心明亮,永远赤诚,知世故却不世故。
成熟,好似一束明亮却不刺眼的光,无须外在的修饰,也不用言语的彰显;成熟,更像是一种气质,能够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自我的独立与清醒。
择校是一种令人纠结的选择。既然有选择,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遗憾,比起徘徊与纠结,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貌似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成长便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与其畏手畏脚,不如勇敢做出决定,决心承担责任!
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让你做决定。勇敢地去选择!我们永远支持你!
几天前,一位昔日的领导不再接受返聘,正式荣休。多位同事相约一起为其送行,酒桌上聊得最多的自然是过去的时光,太匆匆。
翻看着精心挑选的老照片,一个个都在感慨曾经年轻的自己。稚嫩的脸上,荡漾着青春的光。
照片上的一条条江河,一座座桥梁,也让我们回想着各自的职业旅程,那些桥,跟我们一起成长。
过去的时光很快,而那些桥,还将接受悠悠时光的长期考验。
两天前,《南方周末》又无例外地推出了2025“新年贺词”,辞藻华丽,但却读不出感动了。
几乎全篇在写AI时代的到来,在呼吁大家拥抱AI,“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
经济困难、民生困境、外交困局,几乎不提。感觉在这严寒的夜晚,依然唱着火热的太阳。
可是今天的太阳已经下山,明天的太阳还没升起,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渡过这眼前的寒夜。
现在写着这篇稿子,同时也在听罗胖的跨年演讲。
这是他的第十个年头的跨年演讲了,我也几乎无一漏过。
从他最初的清晨60秒音频,到后来的计划坚持20年的跨年演讲,再到今年的《文明之旅》文化讲座,也是计划持续更新20年。
罗胖死磕时间的做法,也激励着我奉行长期主义的坚持。
坚持阅读,坚持英语学习,有时两者相兼,阅读英文原版书;坚持学习新东西,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从新桥设计,到老桥维护;坚持输出,每周更新公众号,已经越过了八个年头。
可是现在每次听跨年演讲时,总会让我悲伤。因为两年前的跨年夜,就是听完罗胖的演讲不久,收到了祖母去世的噩耗。我生命中最牵挂的奶奶去了天堂,93岁无疾而终(当时疫情管控放开,可能感染新冠)。那是我生命里最大的寒冬,我永远失去了一位至亲,世界上也少了一个人为我骄傲。
从此,每逢清明,我都会回家,在祖父母的坟前祭奠,火光和眼泪一起闪烁。
我习惯于早起,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天;也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
冬季虽然寒冷,但是雨水少,天晴微云,心中就爽落。而且,每天的晨曦把天边照亮,把楼房映红,那是人们看到的希望。
写到此处,想到描写时光的三对词,吟出下面这首小诗,不妨就取名为《时光》吧:
须臾万古留,荏苒悠悠酬。
岁暮寒风紧,元旦红满楼。
年末随想,杂乱无章,敬请谅解。“茶酒间”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