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可关注我!
核桃哥说:
如果不想错过我的文章,请对本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看完文章,还请点个 “赞”或“在看”哦!
· · ·
“产业链” 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在1958年最早提出的。
他在代表作《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s)和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s)的概念,认为产业之间通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相互关联。
这些联系可以通过投资优先发展某些关键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1915—2012),1915年生于德国柏林。1941年移民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1974年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直至去世。其学术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和思想史等多个领域,著有《经济发展的策略》(1958)、《退出、呼吁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1970)、《转变参与:私人利益与公共行动的新描述》(1982)、《反动的修辞:保守主义的三个命题》(1991)《自我颠覆的倾向》(1995)等,是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当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
赫希曼提出的概念开启了经济学家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产业间关系的系统研究。
同时期的著名俄罗斯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
该体系可以分析经济体系中各部门在生产中的关系,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为研究产业链中各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提供了重要方法和工具。
1960-7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学派借鉴赫希曼的理论,进一步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出通过发展关键产业和基础设施形成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以促进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理论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马歇尔在1962年提出的 “产业集群” 观点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深化。
相关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内通常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可以带来外部经济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创新。
1980-200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产业链研究的焦点从一国国内延展至全球范围。
1985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率先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一种集合体,该集合涵盖了设计、生产、销售、配送以及辅助活动等。
这些功能同相互关联的生产活动构成了一条能够创造价值的生产链,即企业的价值链。
迈克·波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链理论对价值创造和传递的理解。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在1995年将价值链理论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的分割和空间布局分析中,探讨了企业将价值链各环节在全球进行空间布局的能力,突出了价值链治理模式与产业空间转移两者关联性问题的研究。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加里・基尔曼(Gary Gereffi)于1999年在管理学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全球商品链这一概念;
后又在全球商品链基础上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强调全球生产活动的分工与协调。
2000年代后期,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链理论逐渐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
2010年代至今,产业链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驱动的产业链重塑和绿色转型促进的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和未来趋势。
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冲击(如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产业链理论正围绕安全性、韧性和自主性展开新的讨论。
产业链本地化和去全球化趋势明显,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回流制造业实现产业链安全;而我国则是通过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计划构建起新的前沿产业链。
02
在2021年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为了精准找出这些空白点和弱项短板,工信部已经开始对41个大类的工业和下面的细类进行认真的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绘制重点产业链的图谱。
简单总结一下产业链的可视化历程:
赫希曼的产业关联和列昂季耶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学术基础;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图首次明确提出了链条式图解思路;
施振荣的微笑曲线图启发和实际推动了产业链的可视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产业政策与21世纪中国的产业规划推动了完整产业链可视化图的广泛应用。
03
我在这里为大家解析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1.产业链图
这是最基础的产业链可视化工具,用于直观展示某个特定产业从上游到下游的生产环节及各环节间的逻辑联系。
产业链图强调链条式的结构关系,通常以线性或树状图的形式展现,核心内容是:上游(原材料供应)→ 中游(加工制造)→ 下游(终端产品或服务);
呈现方式是线性或层次结构,清晰展现各环节在链条中的位置,主要用于基础分析,例如确定某一产业的主要环节、关键节点和价值链分布。
▲大数据产业链全景图
“谱”字最直接的意思是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绘制的图形或编辑起来的表册、图书等。
因此,“图谱”更多是“图集、图册、图库”的意思,例如“知识图谱”就是一种描述文本语义、建立实体关系的知识数据库。
那“产业链图谱”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产业链“图集”的意思。
最后,用一张表总结一下三者的关系:
产业链图是基础,适合快速理解产业链条逻辑;
产业链全景图是扩展,强调综合性和生态系统;
产业链图谱是系统化和战略性工具,适用于多产业的整体布局和规划。
欢迎加入我的个人朋友圈——“产业规划师”知识星球,在这里我将进一步为大家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与大家一起座谈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