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的“雁行模式”
财富
2024-11-29 13:33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我!
如果不想错过我的文章,请对本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雁行模式”是产业结构理论中的经典模型,又叫“雁形模式”“雁行形态”“雁行理论”“雁阵模型”等等,英文名称“Flying-Geese Pattern”。1932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 Akamatsu)通过观察日本棉纺工业率先提出了“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它描述了通过国外引进、国内生产再到产品出口的经济循环,以及后发国家如何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揭示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通常表现为进口、国内生产与出口的三个阶段,形成倒"V"型图形,如同雁阵展翅,故名“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赤松要从日本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史中发现,纺织行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进口阶段、进口替代阶段、出口阶段。这3个阶段按顺序展开,进口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生产与出口从无到有,再从小到大。从进口,到生产,再到出口,3个浪潮逐次牵引而出,宛如3只大雁结队飞行,这是最早“雁行模式”的含义。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后来,日本学者Okita(1985)和Kojima(小岛清,2000)等对赤松要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加以补充发展,形成了一个关于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的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即一种关于产业结构在国际间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国家间传递的学说。此时的“雁行模式”是以产业间和产业内垂直分工为基础,按照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其他国家、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顺序,形成以日本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等级式”梯次产业分工体系。日本是雁头,其次为亚洲四小龙(包含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其后是中国大陆与东盟各国(包含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即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成熟,生产要素也产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转弱。接着亚洲四小龙自日本移转技术或产业转移,开始发展这一产业。同样地,当亚洲四小龙在该产业发展成熟后,这些产品的生产又转移到相对更落后的国家发展。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也相应升级,呈现出有先后秩序的发展。
因此,此阶段的雁行理论又被称为“产业结构的候鸟效应”,即产业像候鸟一样,在不同的地区、国家先后兴衰、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雁行模式”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东亚奇迹”。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制造业转型迅猛,已经在众多领域对日本形成赶超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重塑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使得沿线各国产业分工合作由等级式转变为网络式,区域内国家基于自身比较优势,从不同的节点切入全球或区域生产网络,全方位、多层级地参与国际分工。虽然新国际分工体系下的产业发展仍然表现出明显的“雁行”梯度差异,但传统的“雁行模式”理论显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国际产业协作关系。全球产业链网络的发展使得封闭且只以产业结构自我完善为最终目的的雁首(日本)牵头的东亚“雁行模式”难以为继,必将为“新雁行模式”所超越和替代。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雁行模式应该是一种基于国际合作与产业互补的经济发展构想。这一模式旨在通过加强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具体来说,新雁行模式可以借鉴传统雁行模式的核心理念,即分享新兴国家发展的红利,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在传统雁行模式中,产业发展通常从一个经济体传递到另一个经济体,形成有序的产业升级梯队。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雁行模式中,这种传递效应被扩大到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和更多的经济体中。在新雁行模式下,中国作为牵头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产业基础,扮演着类似“领头雁”的角色。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推动产业向更具潜力的地区转移。这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此外,新雁行模式还要强调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同,以及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措施,各国可以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雁行模式是一种更加重注跨国区域协同和产业链整合的国际经济发展新模式,其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从而增进全人类的福祉。秋天到了,叶子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无论雁阵排成“一”字型,还是“人”字型,都是为了互利共赢!产业集群有哪些模式和类型?
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六大特征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四大流派与七位顶尖专家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还请点右下角“在看”